[1] |
詹福麟. 多效唑、康朴和阿迈速对小叶紫三角梅花期调控的效应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 50(03): 231-235. |
[2] |
詹福麟. 厦门地区紫薇二次成花调控技术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 49(03): 220-224. |
[3] |
林素娇. 人工马尾松林下套种闽楠影响因素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 48(01): 26-30. |
[4] |
李惠华,刘小英,王伟,常强,苏明华. 适合于悬浮培养的枇杷愈伤组织诱导及状态调控[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04): 309-313. |
[5] |
熊鲜艳,郎春秀,杜海,陈锦清,吴关庭. 植物对硼的吸收、转运及其遗传调控[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 40(01): 90-94. |
[6] |
程海燕,李德红. 光、糖与激素影响植物花色素苷合成与积累的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 39(03): 82-86. |
[7] |
张雪芹,欧阳海波. 盐胁迫下甜菜碱的生物合成及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 38(03): 73-78. |
[8] |
李振坚,王雁,彭镇华,王彩云,缪崑,于耀. 6-BA、GA3调控春石斛花芽分化的效应[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 38(01): 15-18. |
[9] |
郭栋梁,李玲. ABA对植物侧根发生的调节[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37(01): 67-69,75. |
[10] |
徐良雄,李玲,彭永宏. 乙烯在切花衰老中的作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 32(04): 65-71. |
[11] |
李松刚,陈清西. 龙眼花芽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 31(04): 68-72. |
[12] |
庄荣福,蔡龙祥,吴金珠,胡维冀,黄维南. 金针菇酶促褐变的区域分布及调控[J]. 亚热带植物科学, 1999, 28(02): 24-28. |
[13] |
王伟,陈亮,林均民. 叶片衰老的特性及分子调控[J]. 亚热带植物科学, 1998, 27(01): 54-60. |
[14] |
苏明华,刘志成,庄伊美. 龙眼化学调控技术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1997, 26(02): 7-11. |
[15] |
刘鸿洲,邹小鲁,黄维南. 八种热带、亚热带豆科植物根瘤菌内源质粒的分布情况[J]. 亚热带植物科学, 1995, 24(02):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