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纪原. 中国航天诱变育种[M]. 北京: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7: 18.
[2] 刘敏. 植物空间诱变[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1—10.
[3] 陈俊愉.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76.
[4] 于胜祥. 中国凤仙花[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1—50.
[5] 汤泽生,杨军,赵家贵,陈德灿,周舜,刘平. 姹紫嫣红的西航1号、西航2号凤仙花[J].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 2006(2): 21.
[6] 彭鸿嘉. 六种牧草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出苗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01,18(6): 30—35.
[7] 黄双全,刘桂霞,韩建国. 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种苗建植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07,24(6): 44—49.
[8] 朱永群,左艳春,杜周和,胡祚忠,寇波云,沈则宏,王应和. 卫星搭载对高丹草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24): 10 402—10 404, 10 406.
[9] 郑炳松. 现代植物生理化研究技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246—247.
[10] 洪波,何淼,丁兵,张敩方. 空间诱变对露地栽培菊矮化性状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00,20(2): 212—214.
[11] 陈德灿,杨军,汤泽生,潭兴. 航天诱导凤仙花SP3代植株形态及生理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9): 1834—1836.
[12] 豆丽萍,穆妮妮,张彦山,马杰. 鸡冠花种子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初步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11): 55—58.
[13] 张永平. 东方百合“索邦”叶片气孔运动机理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8): 57—59.
[14] 陈方永,王引,倪海枝,任正初,刘继红. 浙东南杨梅叶片气孔观察与相似性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13(4): 626—631.
[15] 郑玉龙,姜春玲,冯玉龙. 植物的气孔发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41(6): 847—850.
[16] 姚静远,李东升,郭琳,胡佳成. 植物叶表气孔日变化规律与叶厚参数的相关性初探[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27(1): 4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