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志宏,朱教君. 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6,26(8): 2695—2701.
[2] 段劼,马履一,贾黎明,贾忠奎,公宁宁,车文瑞. 抚育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30(6): 1431—1441.
[3] 孙祥水. 间伐对楠木杉木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4(3): 184—187.
[4] 刘红梅,王祖华,关庆伟,张静. 间伐对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 2010,24(3): 33—37.
[5] 张净. 间伐对城市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及其近自然经营管理[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6] 温银娥. 城市森林营建技术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7] 王兵. 上海市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监测布局与网络建设研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6.
[8] 黄丹,惠晓萍,韩玉洁,吴尧,耿晔,薛春燕,薛耀英,顾国林,汤纪红. 不同强度间伐对奉贤区水源涵养林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30(6): 41—47.
[9] 彭志,唐国良,惠晓萍,韩玉洁,黄丹,吴尧,耿晔,薛春燕. 上海黄浦江水源涵养林群落学特征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3,31(1): 88—94.
[10] 宋永昌. 植被生态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1] Ge F. Modern Ecology (2nd edition)[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12] Qian Y Q, Ma K P.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of Biodiversity Studies[M]. 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4: 141—165.
[13] 童书振,张建国,罗红艳,罗云伍.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J]. 林业科学, 2000,36(1): 86—89.
[14] 胡方彩,温佐吾,汪杰.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次生林生长的影响[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30(2): 131—135.
[15] 胥富强,王奇,吕寻,刘文桢. 小陇山林区抚育间伐对华山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29(6): 176—179.
[16] 董希斌. 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29(2): 35—37.
[17] 曹云,杨劼,宋炳煜,杨明博,郑敏.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3): 397—402.
[18] 潘辉,张金文,林顺德,赖银华,王丽梅. 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 林业科学, 2003,39(1): 106—111.
[19] 鲍斌,丁贵杰.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于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33(3): 3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