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玉霞,周丹,吴敏亮,李燕,杨钰莹,陈亮. NRRB在水稻应答高盐和干旱胁迫中的功能解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 44(04): 267-273. |
[2] |
刘晓鹏,朱允华,刘清,史齐,李合松. 水稻矮杆多分蘖突变体CA648的光合生理特性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 44(01): 18-22. |
[3] |
丁君辉,彭应龙,欧欧,. 植酸对杂交水稻V20B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02): 6-8. |
[4] |
谢媛,田云,卢向阳,. 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水稻中的应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01): 68-72. |
[5] |
叶利民,张瑜文,谢华美. 铬胁迫对‘协优赣2号’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J]. , 2011, 40(02): 7-9. |
[6] |
王佳,方俊,易文凯,田云,卢向阳,. 水稻体内的乙烯信号传导途径(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 40(02): 72-78. |
[7] |
蒋素梅,郭莺华,陈晓慰,李玲. GA3、ABA对未成熟‘博Ⅱ优15’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 38(03): 31-33. |
[8] |
库文珍,彭克勤,萧浪涛,张雪芹,沈志锦,黄欣. 低钾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根系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37(01): 21-24. |
[9] |
鲍思元,谭明谱,林兴华.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12区间连锁图的构建[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35(03): 1-4. |
[10] |
陈成斌. 试论野生稻高蛋白种质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35(01): 46-51. |
[11] |
夏快飞,段中岗,梁承邺,叶秀粦.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发育过程中药壁超微结构和Ca2+分布的变化[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 34(03): 1-4. |
[12] |
冼华胜,冼华章,樊权,周养. 新型除草复合肥“稻穗宝”对水稻的效应[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 34(02): 34-35,38. |
[13] |
胡一鸿,姜孝成,姚志明,张留辉,匡飞龙. 杂交水稻金优63幼苗期SOD和POD特性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 33(03): 12-15. |
[14] |
夏快飞,梁承邺. 植物信号转导与水稻雄性不育机制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 33(03): 64-68. |
[15] |
林杰,吕海强,陈淳. 壳聚糖-PVA水稻种衣剂在育秧上的应用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 32(04): 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