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2025-06-30

主办: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刊号:ISSN 1009-7791
   CN 35-1243/S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6-30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旱柳与垂柳木质部细胞比较及CesA的表达分析
王翌婷,郝晗睿,倪靖岚,陈艳红,张 健,刘国元
2025, 54(3): 239-24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01
摘要 ( )   PDF(5963KB) ( )  
以旱柳Salix matsudana和垂柳S. babylonica为试材,取不同位置枝条观察木质部细胞形态并测定其纤维素含量;在旱柳和垂柳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鉴定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esA,并运用进化分析、染色体定位以及RNA-seq数据等多种手段,将结构变异位点与染色体定位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垂柳枝条在相同位置木质部具有更薄的细胞壁和更低的纤维素含量。在旱柳和垂柳的全基因组序列中分别鉴定出25个和29 个CesA;该家族成员可分为10 个亚组,垂柳CesA基因不均等地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CesA4/7/8在旱柳中显著高表达,推测其在纤维素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染色体C18、C11和D11上的倒位改变了CesA7-3、CesA8-3和CesA8-4启动子区结构,染色体D2和D4的插入缺失影响CesA4-2和CesA8-2基因序列。因此,认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影响了旱柳、垂柳中纤维素合酶基因CesA4/7/8表达,并改变纤维素含量与细胞壁厚度,最终造成旱柳与垂柳枝条形态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蕈树TCP基因家族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王安邦,叶兴状,杨巧莹,刘美利,陈志云,张国防
2025, 54(3): 249-26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02
摘要 ( )   PDF(3696KB) ( )  
TCP基因家族在植物叶形建成方面具有重要调节功能。以蕈树Altingia chinensis全基因组数据为依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cTC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理化性质、染色体和蛋白亚细胞定位、共线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蕈树基因组中鉴定到21个AcTCPs。所有AcTCPs均含有TCP superfamily结构域,只有AcTCP3单独具有nitrilase superfamily结构域。蕈树TCPs分为PCF (AcTCP1/2/3/4/7/8/9/11/12/17/20/21)、CIN (AcTCP5/6/13/15/16/19)和CYC/TB1 (AcTCP10/14/18) 3类。AcTCPs蛋白包含197~554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除AcTCP3位于细胞膜,其余均位于细胞核,均为不稳定亲水蛋白。AcTCPs基因的启动子含有光、激素、胁迫及生长发育相关元件。转录组表达分析表明,AcTCPs基因存在组织特异性,其中AcTCP6/7/16在叶-Ⅰ (3月取样)中特异高效表达,但同一亚家族大部分成员的表达模式相似。从21个AcTCPs成员中挖掘出AcTCP16、AcTCP19和AcTCP20三个与蕈树叶形发育相关的关键潜在基因,推测蕈树TCPs在光、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盖木不同器官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黄华希,王雪雪,刘芳林,臧青民,刘 秦,徐世娟,陈 荣
2025, 54(3): 261-26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03
摘要 ( )   PDF(585KB) ( )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分析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叶、花、果的挥发性组分。华盖木3个器官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叶挥发性成分有51种,花挥发性成分55种,果实挥发性成分50种;叶、花、果中所鉴定的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468%、92.801%和91.993%。华盖木不同器官的挥发性成分均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叶、花和果的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54.853%、64.369%和45.401%;相对含量较高的还有醇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酯类、醛类、酮类、酚类化合物;叶和花中均以榄香醇含量最高,果中以愈创木醇含量最高。华盖木挥发性成分的萜类和醇类化合物在日化、医药等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用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类型生物炭对绞股蓝光合特性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张雪芹,林丽霞,钟赞华,赖瑞云,林建忠,谢志南
2025, 54(3): 267-27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04
摘要 ( )   PDF(573KB) ( )  
以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为试材,研究果壳炭、椰壳炭和秸秆炭等类型生物炭对绞股蓝光合特性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并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基质添加生物炭可有效提高绞股蓝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且以添加秸秆炭的叶绿素含量、实时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 (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最高,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NPQ)最低。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的绞股蓝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光诱导曲线的变化规律一致,以添加秸秆炭的Yield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实时荧光参数Yield与qP正相关,与qN、NPQ极显著负相关;qP与qN极显著负相关,与NPQ负相关;qN与NPQ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与Yield极显著正相关,与qP显著正相关,与qN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含量与NPQ显著负相关,总叶绿素含量与NPQ负相关。叶绿素b含量与Yield、qP显著正相关,与qN极显著负相关,与NPQ负相关。添加生物炭提高绞股蓝总皂苷含量,添加秸秆炭的皂苷含量分别为对照、果壳炭和椰壳炭的1.54、1.15和1.35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喷灌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当归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晓峰,王玉才
2025, 54(3): 274-28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05
摘要 ( )   PDF(840KB) ( )  
设置喷灌和未灌溉两种灌溉模式,结合未施氮(N0)、4 kg·667 m–2 (N1)、8 kg·667 m–2 (N2)、12 kg·667 m–2 (N3) 等4个施氮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肃岷县产当归Angelica sinensis生理生长指标、产量、土壤含水率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归苗期,与未灌溉处理相比,喷灌处理使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17.82%和27.61% (P<0.05)。在N2与N3水平下,喷灌当归株高均高于未灌溉处理6.19%和2.89%,且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下N1水平。对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面氮含量,除苗期外,两种灌溉方式下,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面氮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升高趋势;同时,在N2、N3水平下,喷灌处理均显著高于未灌溉处理,且喷灌N2水平下较未灌溉N3处理有一定的提高。喷灌N2水平的水氮利用效率略低于N3水平(1.52%),但显著高于未灌溉N3水平(6.21%),且水分利用效率达最大。因此,综合考虑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推荐施氮量8 kg·667 m–2结合喷灌处理,以实现当归的高效栽培和资源优化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度与干旱胁迫对贯叶金丝桃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刘媛媛,陈 垣,郭凤霞,梁 伟,阮梓涵
2025, 54(3): 284-29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06
摘要 ( )   PDF(756KB) ( )  
以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温度及干旱条件下萌发试验,并于室温(25 ℃)下观察种子动态吸水规律。结果表明,贯叶金丝桃种子吸水率变化呈现出“快速(0~4 h)—缓慢(4~20 h)—饱和(20~30 h)”规律。随温度升高种子发芽起始时间提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长等发芽指标呈先增后降趋势,且均在25 ℃时达最大值。随PEG浓度增加种子萌发质量降低,发芽启动时间延长,25% PEG抑制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期抗旱能力受温度影响,适宜温度25 ℃时种子抗旱性最强;温度对贯叶金丝桃幼苗胚根和苗长具显著调控效应。20 ℃处理下胚根与苗长达最大值;30 ℃高温显著抑制生长,15 ℃亦表现受限,随温度升高呈先促进后抑制趋势。研究表明,贯叶金丝桃种子浸泡20 h达到吸水饱和;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 ℃,幼苗生长适宜温度为20 ℃;干旱承受PEG溶液浓度的阈值为25%,萌发适宜温度下种子抗旱性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无忧花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许建新,徐桂红,袁 玲,张 杰,鲍盼盼
2025, 54(3): 292-29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07
摘要 ( )   PDF(586KB) ( )  
为研究云南无忧花Saraca griffithiana的环境适应性,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参数日变化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云南无忧花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为双峰型,有明显“午休”现象,该现象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决定。有效光合辐射(PAR)、大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大气CO2浓度(Ca)等环境因子共同影响云南无忧花的光合作用,而非其中单一因子起主导作用。云南无忧花Pn与PAR等4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蒸腾速率(Tr)与PAR、ta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Gs)与PAR、ta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云南无忧花通过自身调节以适应强光和高温等环境变化。研究结果为云南无忧花的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烤烟不同成熟度上部叶烤后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相关性分析
汪洋诗韵,方冲冲,张鸿飞,张洪霏,潘 洪,艾复清
2025, 54(3): 297-30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08
摘要 ( )   PDF(6082KB) ( )  
为探究烤烟不同成熟度上部叶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变化及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成熟度70%、80%、90%上部叶为材料,通过化学分析和物理检测评估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上部烟叶成熟度提高,其总糖、还原糖含量等指标先增后降,而淀粉、总氮含量等逐渐降低,钾氯比、烟碱含量逐渐升高。化学成分及与物理特性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尤其是总糖、还原糖含量与拉力、填充值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达0.95、0.90,0.98、0.96;与柔软度值、叶厚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6、–0.90、–0.80。此外,烤烟上部叶片在综合变黄80%处理下,具有较好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和适中的物理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生种对食肉植物黄花狸藻生长的影响
廖 宇,蔡国俊,周 婷,董 正,陈瑶琪,袁桂香,彭 熙,符 辉
2025, 54(3): 308-31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09
摘要 ( )   PDF(1039KB) ( )  
为探求适合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生存的生境,便于对其科学管理和保护,将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莼菜Brasenia schreberi、荇菜Nymphoides pelt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分别与黄花狸藻伴生,测定不同处理黄花狸藻株长、鲜重、捕虫囊个数等生长指标,水体营养状况、物理环境以及浮游生物生物量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1) 随着水体营养盐浓度降低,黄花狸藻生长受到抑制。(2) 伴生物种主要通过改变水体物理性质(如pH)影响黄花狸藻的生长,荇菜作为伴生种更有利于黄花狸藻生长,其次是莼菜,而苦草和轮叶黑藻作为伴生种不利于其生长。(3) 黄花狸藻因营养盐的可获得性和pH改变食肉性投资(资源在食肉性活动上的分配),出现捕虫囊减少甚至无捕虫囊的状态。因此,黄花狸藻的生长受诸多因子共同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地森林群落树种吸收根功能性状多样性格局研究
刘 欣,曹 敏,张文富,吉 馗,张亚洲,杨 洁
2025, 54(3): 318-32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10
摘要 ( )   PDF(1940KB) ( )  
以热带、亚热带和亚高山三个气候带的海拔梯度样地为研究平台,分析样地树种吸收根(1~3级根)的形态性状、化学计量性状和防御性状的α多样性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吸收根功能性状α多样性最高的区域是热带地区。在营养条件更好和养分浓度更高的低海拔地区,群落树种吸收根的功能多样性明显更高。然而,在群落零模型分析结果中,三类吸收根功能性状α多样性基本一致,即在所有气候区域内,吸收根功能性状α多样性的标准化效应量(S.E.S.)均比预期值更低或者没有显著偏差。此外,三类吸收根功能性状均与年平均温度呈正效应,表明气候因子是山地树种吸收根功能性状多样性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汀生态恢复区物种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机制
胡冰琪
2025, 54(3): 330-34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11
摘要 ( )   PDF(1727KB) ( )  
基于福建省长汀县5种不同生态恢复水平的样地,调查各个群落内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通过冗余分析探讨α多样性与土壤、林分、海拔等因子的关系,通过方差分解分析样地间土壤、林分、海拔等因子对β多样性及其分解组分的影响,为深入理解亚热带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 群落整体多样性没有随着样地恢复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加;群落α多样性水平较低,乔灌草各层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贡献存在差异且随生态恢复水平提高发生动态变化。(2) 不同生态恢复水平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物种周转组分为β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群落间生态恢复水平差异的增大,β多样性呈增加趋势。(3) 土壤含水率和林下植被高度是影响植物α多样性的显著环境因子(P<0.05);海拔对群落物种β多样性周转组分和嵌套组分的解释度较高,分别为65%和54%,林分因子和土壤因子也解释部分变化;林分和土壤因子与海拔的相互作用对群落间物种相异性有较大解释度,分别为72%和73%。以上结果表明,α多样性随生态恢复水平的提高无明显增加,但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随恢复水平的提高呈增大趋势。此外,受先锋种群强烈影响的栖息地生境因子以及海拔变化对α和β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新记录植物Ⅶ
叶 彤,吴霞英,田 敏,陈章雪,张 淼,陈炳华
2025, 54(3): 341-34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12
摘要 ( )   PDF(24629KB) ( )  
报道福建省维管植物1个新记录属——虻眼属Dopatrium Buch.,及6个新记录种——虻眼Dopatrium junceum (Roxb.) Buch.-Ham. ex Benth.、圆叶石豆兰Bulbophyllum drymoglossum Maxim. ex M. Okubo、红烛蛇菰Balanophora kawakamii Valeton、等高薹草Carex aequialta Kük.、白里薹草C. blinii H. Lév. & Vaniot.和尖叶薹草C. oxyphylla Franch.。新记录属和种丰富了福建省维管植物多样性,对研究该地区植物区系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在次级代谢产物生产中的应用
李惠华,陈 菲,王 伟,叶秋萍,吴美芳,施建羽
2025, 54(3): 346-35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13
摘要 ( )   PDF(614KB) ( )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已逐渐成为替代传统方法用于大规模生产植物衍生代谢物的生物技术。本文综述植物悬浮细胞培养的技术优势及与新热点外泌体结合的研究进展,从愈伤组织培养到产品形成的技术流程,优良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外植体的基因型、外植体取材部位、激素组合筛选,液体培养阶段培养基优化、诱导子添加,生物发酵罐阶段的简要历程和重要影响因素等。同时阐述商品化的细胞系及产物的特征和我国植物悬浮培养技术研究存在问题及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水剂对作物生产和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魏思楠,齐广平,慕改娅,李海燕,姜渊博
2025, 54(3): 355-36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5.03.014
摘要 ( )   PDF(5406KB) ( )  
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农业发展,而农业用水效率低下,造成更大水资源压力,因此将保水剂应用于节水抗旱的研究持续推进。保水剂适用广、性价比高,其促进作物生长和改善土壤环境效果显著,在作物抗旱生产和节水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农用保水剂未来的研发和应用在生产、创新和推广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文中从作物生产、生理和土壤环境等角度综述近年作物生产中应用保水剂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农业应用保水剂的研究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