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植物科学 ›› 1985, Vol. 14 ›› Issue (02): 48-52.

• 研究报告 • 上一篇    下一篇

玫瑰茄的成熟度与品质Ⅳ.改良干燥与收获方式

Khafaga,E.R,H.Koch   

  • 出版日期:1985-06-10 发布日期:1985-06-10

Khafaga, E. R, H. Koch   

  • Online:1985-06-10 Published:1985-06-10

摘要: 来自埃及、塞内加尔、印度、泰国及中美洲的五个玫瑰茄品系的成熟萼片以五种方法,即在-3℃冷冻干燥和在20℃、40℃、60℃及105℃的烘箱内干燥,以研究干燥方法对玫瑰茄两个最主要的品质特性——有机酸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各种干燥方法对所有品系均有影响。冷冻干燥法可以获得最多量的有机酸和花色素苷,但要大规模生产则太昂贵。炉烘干法与冷冻干燥相比,不论哪一种温度都破坏品质,损失最小的是40℃,此时10%的酸与20-30%的花色素苷损失;而在105℃时,50-75%的酸与花色素苷受破坏。商品玫瑰茄萼片质量往往较差,这是因为采收时不完全成熟或过分成熟 (枯熟)、萼片混杂了果实其它部分,外来杂质很不干净或是阳光晒干时不干净所致。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现提出一个收获方式(表2),着重注意开花期、生长期及萼片发育期间成分的变化。但是,所探讨的五个品系的这些特性都不相同,因此应按各品系所适应的特殊情况进行收获。当地的土壤、气候与经济状况均会影响收获的方式,萼片应该分散成薄层放在干净草席上晾干。这样做费用增加了些,但萼片品质比在太阳下晒干的改善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