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阮淑明,巫智斌,赖士淦. 野生秀丽四照花种子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2, 51(2): 131-136. |
[2] |
彭 震,朱 里,罗 庆,高建有,查满荣,彭小列,郭惠红,刘世彪. 绞股蓝正常茎转变为根状茎的形态结构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 50(05): 371-377. |
[3] |
陈良华,郑志忠,明艳林,刘韶松,童庆宣. 福建绞股蓝真菌转化及其产物抗癌活性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 43(03): 192-196. |
[4] |
陈莹,李婷婷. 白芷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04): 79-82. |
[5] |
蒋家雄. 糙花少穗竹生物学特性观察[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 39(02): 38-41. |
[6] |
张涛,张育松,程祖锌. 不同前处理方式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差异[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37(04): 29-31. |
[7] |
吴跃开,余金勇,李晓虹,程绍传,朱秀娥. 园林植物新害虫——黑色枝小蠹的调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 36(01): 13-16. |
[8] |
孙达丽,崔洁晨,徐根娣,刘鹏. 番茄根边缘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铝对其活性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35(02): 1-4. |
[9] |
刘世彪,林永慧,姜业芳. 五柱绞股蓝群落主要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35(02): 27-30. |
[10] |
陈熹,陈菁瑛,廖汝玉,陈景耀. 黑琥珀李引种试验及栽培技术要点[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 31(04): 60-62. |
[11] |
胡建湘. 白网籽棕的引种及生物学特性观察[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 30(04): 32-35. |
[12] |
刘永生,张清良. 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 30(02): 39-41. |
[13] |
王明兹,施巧琴,郑梅清,吴松刚. 紫球藻的培养与利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 30(02): 66-69. |
[14] |
王芬芬. 三角梅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J]. 亚热带植物科学, 1999, 28(02): 47-51. |
[15] |
王谨,郭荣芳,郑匀菊. 长尾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亚热带植物科学, 1998, 27(02): 3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