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凤珠;彭宏祥;朱建华;陆贵锋;秦献泉;徐宁;李鸿莉;李冬波. 60Co-γ辐射‘石硖’龙眼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01): 40-42. |
[2] |
郭绍云,彭宏祥,丁峰,李鸿莉,秦献泉,徐宁,何新华. 荔枝和龙眼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04): 69-74. |
[3] |
陈风华,黄碧丽. 福建泉州古龙眼树衰退原因及复壮试验[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 40(03): 64-67. |
[4] |
蔡中芳,彭坚,李永红,赵长增,陈佰鸿,张少艾. ‘四季花’龙眼叶片和芽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相关性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 39(03): 8-11. |
[5] |
朱育菁,王秋红,陈璐,蓝江林,林抗美,刘波. 龙眼内生菌的分离与脂肪酸鉴定[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37(04): 22-25. |
[6] |
黄爱萍,郑少泉. 乙醇法提取龙眼果肉黄酮及其鉴别[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37(03): 35-37. |
[7] |
许文宝,谢志南,刘鸿洲,钟赞华,蔡晓东. 龙眼对镉的吸收分布特性及耐性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 36(03): 1-3. |
[8] |
曾新萍,苏明华,赖瑞云,陈淳,谢志南. 6-BA+B9对龙眼花芽生理分化期内源多胺含量变化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35(04): 19-21. |
[9] |
李惠华,赖钟雄.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35(03): 9-11. |
[10] |
余泽宁. 龙眼叶片膜脂脂肪酸组分与龙眼耐寒性的关系[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 32(02): 15-17,9. |
[11] |
朱建华,彭宏祥,苏伟强,何新华,黄凤珠. 广西龙眼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 31(S1): 44-47. |
[12] |
郭建辉. 我国荔枝、龙眼病害名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 31(S1): 48-50,56. |
[13] |
林文忠,庄卫东,陈清西,吴少华,郑诚乐,郑金水,杜皖杭,钟向荣,潘东明. 中熟龙眼种质比较研究初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 31(04): 21-25. |
[14] |
李松刚,陈清西. 龙眼花芽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 31(04): 68-72. |
[15] |
郑少泉. 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枇杷圃的研究利用现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 30(04): 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