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敏华,张乃群,李玉英,等. 大气污染对城市绿化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环境监测, 2007,23(2): 86-88.[2] 冯强,胡聃,王绍斌,等. 城市环境对城市植物影响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11562-11565.[3] 肖荣波,周志翔,王鹏程,等. 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及综合评价[J]. 生态学报, 2004, 24(9): 1924-1930.[4] 邓泓,王祥荣,邵茂才. 关于工厂企业绿地建设的探讨——以宝钢为例[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 13(4): 26-29.[5] 唐红军. 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缺少利用的原因[J]. 中国园林, 2004(06): 73-74.[6] 丛者福. SO2气体对树木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干旱环境监测, 2000, 14(3): 181-190.[7] 冯兆忠,王效科,郑启伟,等. 油菜叶片气体交换对O3浓度和熏蒸方式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06,26(3): 823-829.[8] 黎明,马焕成,李复秀,等. 城市大气污染对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期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20(2): 46-50.[9] 刘爽,王庆成,刘亚丽,等. 土壤酸度对脂松苗木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20 (12) : 2905-2910.[10] 曹玲,王庆成,崔东海. 土壤镉污染对四种阔叶树苗木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5) : 769-772.[11] 温达志,孔国辉,张德强,等. 30种园林植物对短期大气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27(3): 311-317.[12] 温达志,陆耀东,旷远文,等. 39种木本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生理生态反应与敏感性[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11(4): 341-347.[13] 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4] 连玉武,陈荣华,黄道营. 植物叶绿素含量与大气中SO2浓度相关性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990,1(4): 344-348.[15] 陈贻竹,李晓萍,夏丽,等.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环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5, 3(4):79-86.[16] 陈建明,俞晓平,程家安.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学报, 2006,18 (1) :51-55.[17] 李晓,冯伟,曾晓春.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 2006,26(10): 2186-2196.[18] 苏行,胡迪琴,林植芳,等. 广州市大气污染对两种绿化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02,26(5):599-604.[19] Lawlor DW, Cornic G.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associated metabolism in relation to water deficits in higher plants.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2,25: 275-294.[20] 胡丁猛. 11个园林绿化树种对SO2胁迫反应特性的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21] Levitt J. Response of plant to environmental stress[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0: 4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