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钧政,李美玲,唐金艳,明艳林,林河通,陈艺晖. 水杨酸诱导果实采后抗病性机制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 50(05): 413-420. |
[2] |
杨柏群,胡德活,郑会全,刘伟新,吕宇宙. 杉木第3代种子园亲本抗炭疽病能力初探[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 49(03): 196-199. |
[3] |
吴旭,杨敏,刘佳妮,陈泽斌,王定康,赵建荣,钟宇,吴德喜,余磊. 珠芽魔芋对细菌性软腐病的抗性鉴定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 47(02): 176-180. |
[4] |
乔燕春,林锦英,谢伟平,郑岩松,李莲芳,谢丽芳. 瓜类枯萎病研究进展(综述)[J]. , 2013, 42(03): 272-278. |
[5] |
张梅芳,陈曦,陈素梅,段忠,段彦君. 我国杨梅资源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02): 77-80. |
[6] |
林美珍,郑松,田惠桥. 巴戟天研究现状与展望[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 39(04): 74-78. |
[7] |
章宁,苏明华,林清洪,徐夙侠,郭莺. 7个品种变叶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 38(03): 12-14,20. |
[8] |
李惠华,谢志南,赖瑞云,苏明华. 不同番木瓜品种植株感染环斑花叶病毒后PAL、PPO、POD活性的变化[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 36(04): 1-4. |
[9] |
单家林,肖倩莼,余卓桐,黄武仁,郑学勤,杨公正. 低聚糖素诱导橡胶树抗白粉病作用机制初探[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 34(01): 31-32,24. |
[10] |
吴菁华,张志忠,吕柳新,林金文. 多花水仙若干品种类型的亲缘关系与进化研究I.POD同工酶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 32(04): 11-14. |
[11] |
吴志华,曾富华,余光辉,林丽静,卢向阳. ABA预处理对PEG胁迫下两种草坪草POD同工酶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 32(02): 29-32. |
[12] |
黄卓烈,詹福建,巫光宏,张东方,赵赣,谭绍满. 3个桉树无性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同工酶比较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 32(01): 4-7. |
[13] |
郭建辉,蔡恩兴,林庆同,陈丽萍,黄锡栋,沈明山. 香蕉离体试管芽诱变育种研究Ⅳ:“漳蕉8号”株系生化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 32(01): 11-13. |
[14] |
巫光宏,詹福建,黄卓烈,罗焕亮,赵峰. 马占相思树两家系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比较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 31(02): 1-5. |
[15] |
李新贤,雷德成,马国佐. 对林檎分类学地位的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1992, 21(01): 4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