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扬汉. 中国杂草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72.[2] 黄华,等. 一枝黄花属三种欧洲入侵种的生态学研究概况[J]. 广西科学, 2004, 11(1): 69-74.[3] 江苏植物研究所. 江苏植物志(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829-830.[4] 郑朝宗. 浙江植物志(第6卷)[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25-226.[5] 陈芳. 加拿大一枝黄花研究进展[J]. 草原与草坪, 2006, (4): 9-11.[6] Prakash C V S, et al. New lupane triterpenoids from Solidago canadensis that inhibit the lyase activity of DNA polymerase β[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4,12(23): 6 271-6 275.[7] Apati P, et al. HPLC Analysis of the flavonoids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from canadian goldenrod (Solidago canadensis)[J]. Chromatographia, 2002, 56(1): 65-68.[8] Schmid B A, et al. Effects of simulated root herbivory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growth and biomass allocation in the clonal perennial Solidago canadensis[J]. Oecologia, 1990, 84(1): 9-15.[9] 郭水良,等.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47-52.[10] 王存华,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除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12(3): 95, 108.[11] 王立成,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群落内其他植物的种间联结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7, 25(2): 115-119.[12] 黄华,等.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居群间遗传差异分析[J]. 植物研究, 2005, 25(2): 197-204.[13] 袁亦文,等. 温州市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入侵成因分析[J]. 植物检疫, 2006, (4): 228-229.[14] 李亚仲,等. 南京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核型[J].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23(1): 74-75.[15] 黄可辉,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传入风险与管理对策研究[J]. 检验检疫科学, 2007, 17(1-2): 95-97.[16] 温州市志编纂委员会.温州市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8, 187-232.[17] 宋永昌. 植被生态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5-51.[18] 方芳,等. 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作用[J]. 生态科学, 2004, 23(4): 331-334.[19] 阮海根,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学特性初步试验[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 (2): 192-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