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明春,郭丽娟. 双孢菇保鲜研究[J]. 食品科学, 1997,18(12): 56—58.
[2] 石启龙,王相友,赵亚,朱继英,王娟. 双孢蘑菇MA保鲜技术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04,35(6): 144—147.
[3] 贾德翠,王仁才,涂洪强,肖志伟,李自强,卜范文. 不同预冷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冷藏效果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4(3): 314—316.
[4] 颜丽萍,刘升,饶先军,刘霞. 不同预冷方式包装及果实规格对番茄预冷效果的影响[J]. 保鲜与加工, 2010,10(5): 17—20.
[5] 石启龙,王相友,王娟,赵亚,朱继英. 不同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生理特性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05,26(3): 165—166.
[6] Vervoort L, Van d P I, Grauwet T. Thermal versus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of carrots: A comparative pilot-scale study on equivalent basis[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2,15(1): 1—13.
[7] 曹建康,姜微波,赵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8]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9] 段振华. 双孢蘑菇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3,24(3): 111—112.
[10] 杨洲,黄燕娟,赵春娥. 果蔬通风预冷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22(9): 471—471.
[11] 徐春荣,徐成生,王健,蒋德赏.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J]. 食用菌, 2017,39(3): 65—66.
[12] 夏雅敏. 双孢蘑菇流通中低温保鲜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D]. 上海: 上海水产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13] 颉建明,颉敏华. 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综述[J]. 甘肃农业科技, 2003(3): 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