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利松, 贾渝, 张宪春, 覃海宁. 中国高等植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15, 23(2): 217–2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EB/OL]. https://www.mee.gov.cn, 2013-09-02.
[3] 高一丁. 云开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4] 邱国权, 邓华格, 缪绅裕, 陶文琴, 龙连娣, 曾庆昌. 以罗浮山命名的模式标本产地及特产植物考证[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1(36): 90–90.
[5] 廖建良, 戴良英, 贺握权. 罗浮山维管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3): 281–284.
[6] 廖建良. 罗浮山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7] 徐颂军, 卓正大. 广东罗浮山维管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1(2): 76–84.
[8] 邓华格, 温志滔, 缪绅裕, 王厚麟, 陈健辉, 郭培国. 广东罗浮山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及格木群落特征[J]. 广东林业科技, 2010, 26(3): 35–41.
[9] 邓华格, 温志滔, 缪绅裕, 王厚麟, 陈健辉, 郭培国. 广东罗浮山黑桫椤种群及所在群落的基本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4): 1917–1919, 2031.
[10] 廖建良, 周天来, 宋冠华, 曾令达, 陈勇智. 罗浮山珍稀植物的保护与管理[J]. 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4(6): 31–36.
[11] 廖建良, 周莹楹. 罗浮山特色药用植物调查与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 2020, 40(3): 23–30.
[12] 国家林业局. 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13] IUCN.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Prepared by the 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M]. Gland and Cambridge: IUCN Publication, 2001: 1–21.
[14] 广东省林业局. 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EB/OL]. http://lyj.gd.gov.cn/hdjlpt/yjzj/answer/19326, 2022-04-29.
[15] 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16] 杨文忠, 向振勇, 张珊珊, 康洪梅, 史富强.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及其对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15, 23(3): 419–425.
[17] 杨永, 刘冰, Dennis M N. 中国裸子植物物种濒危和保育现状[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7): 758–764.
[18] 林夏珍, 楼炉焕. 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19(1): 31–35.
[19] 郭亚男, 王刚涛, 陈炳辉, 黄向旭, 周联选, 梁丹, 张莹, 王瑞江. 广州市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状况及保护策略[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0, 28(3): 227–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