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4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4-12-10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
    植物化学
    植物资源与生态
    简报
    专题综述
    信息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在常氮和缺氮条件下碳累积量、产量及品质比较
    余佳玲,舒佳宾,廖琼,宋海星,张晓龙,官春云
    2014, 43(04): 271-27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01
    摘要 ( )   PDF(215KB) ( )  
    以氮高效品种27号与氮低效品种6号为试验材料,在常氮与氮胁迫两种供氮情况下,研究不同品种油菜叶片及角果、角果皮与籽粒中有机碳、产量与籽粒油分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氮高效品种27号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籽粒油分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在常氮(含KNO3 102 g·L-1与Ca(NO3)2·4H2O 236 g·L-1)和缺氮(含KNO3 34 g·L-1与Ca(NO3)2·4H2O 78.67 g·L-1)水平下,品种27号在抽薹期、花期与角果期,根和叶有机碳与干物质大于品种6号,收获期根有机碳与干物质小于品种6号。收获期缺氮时,品种27号叶干物质与有机碳较高。生殖生长期,品种27号的花、角果、籽粒有机碳与干物质积累较品种6号强,而营养生长期茎有机碳及干物质较低,在角果期开始增强。总之,氮高效品种27号生长前期碳素积累强,生长后期生殖器官中碳素及干物质积累较强,茎中转运较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种重金属胁迫对白三叶和红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宋凤鸣,刘建华,吴彩琼,雷江丽,徐义炎
    2014, 43(04): 276-280.  DOI: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02
    摘要 ( )   PDF(216KB) ( )  
    通过发芽试验探讨镉、锰、铅、铜、锌五种重金属离子胁迫对海发白三叶和红三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发白三叶和红三叶较耐镉和锰,铅、铜和锌次之。在国家土壤三级标准的镉离子浓度和800 mg·L-1锰离子浓度胁迫下仍有80%以上的发芽率,且幼苗均能保持较好活性。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对两种三叶草胚轴和胚根生长有显著抑制,红三叶发芽率整体略优于海发白三叶;两种三叶草均适合于镉、锰污染的土壤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窄叶短柱茶光合特性研究
    杨亚慧,黄永芳
    2014, 43(04): 281-28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03
    摘要 ( )   PDF(270KB) ( )  
    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窄叶短柱茶Camellia fluviatilis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窄叶短柱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为18.65 μmol·m-2·s-1;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得知,其光补偿点为12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500 μmol·m-2·s-1。相关性分析表明,窄叶短柱茶净光合速率与光强、大气温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和0.939;与胞间CO2浓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关系数为-0.752;与大气CO2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6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桦染色体加倍的影响因子初步研究
    陈荣,朱昌叁,庞正轰
    2014, 43(04): 286-28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04
    摘要 ( )   PDF(182KB) ( )  
    以西南桦种子无菌萌发小苗的顶芽为外植体,探讨秋水仙素的浓度、处理时间及预培养时间对西南桦染色体加倍的影响,初步建立西南桦染色体加倍的方法。结果表明,使西南桦染色体加倍的秋水仙素浓度以120 mg·L-1为宜;在秋水仙素加倍处理前,预培养10 d后再加倍15 d效果较好,此时得到的西南桦嵌合体较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脑樟幼茎愈伤组织的诱导
    徐剑,李惠华,常强,王伟,苏明华
    2014, 43(04): 289-29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05
    摘要 ( )   PDF(311KB) ( )  
    以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 chvar. Borneol组培苗幼茎为材料诱导优良愈伤组织,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愈伤组织的出愈时间、诱导率、生长状态、鲜重生长指数和右旋龙脑含量为指标,筛选最适培养基,尤其是培养基中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为利用龙脑樟细胞悬浮培养调控右旋龙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龙脑樟组培苗幼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 2,4-D 2 mg·L-1 + 6-BA 0.6 mg·L-1,右旋龙脑的提取产量为2.6698 μg·g -1 DW。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化学
    余甘子总黄酮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陈洪彬,周婕,吴锦惠,蔡英卿,张妙霞
    2014, 43(04): 293-29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06
    摘要 ( )   PDF(383KB) ( )  
    以余甘子干粉为材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子总黄酮。单因素试验分析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余甘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余甘子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82:1(V/W)、乙醇浓度45%、超声时间41 min、超声功率210 W,在此条件下余甘子总黄酮的实际提取率为6.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式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线莲铅、铜、镉含量
    王伟,蔡晓东,李惠华,常强,苏明华
    2014, 43(04): 298-30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07
    摘要 ( )   PDF(246KB) ( )  
    采用湿式消解法对金线莲药材进行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铅(Pb)、铜(Cu)、镉(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Pb、Cu、Cd 三种元素的原子化温度分别是2100、2200和1800 ℃,灰化温度分别是400、800和250 ℃。Pb、Cu、Cd三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47、0.50、0.62 μg·L-1,其加标回收率在92.7%~94.0%之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71%,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湿式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能有效测定金线莲药材中Pb、Cu、Cd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蓠琼胶酯组分的制备及其抗病毒活性
    班珍,林毅
    2014, 43(04): 302-30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08
    摘要 ( )   PDF(276KB) ( )  
    以20.0 g江蓠琼脂粉为原料,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制得琼胶酯0.46 g,产率为2.30%。抑菌圈法测定表明,琼胶酯样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抗菌作用;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表明琼胶酯样品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明显的钝化作用,琼胶酯样品浓度0.05~2.0 mg·mL-1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率为37.02%~81.51%,呈现出显著的浓度剂量效应。研究首次报道海洋红藻中的琼胶酯组分对植物病毒的抑制作用,对拓宽琼脂糖制备过程产生的副产物琼胶酯组分的用途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资源与生态
    贵州省黔南州古树资源特征分析
    田华林,付永利,向霞,杜洪业
    2014, 43(04): 305-30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09
    摘要 ( )   PDF(265KB) ( )  
    对黔南州56科122属213种5571株古树资源的数量分布、种类组成及区系成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南州古树资源以三级古树为主,占古树总量的79.7%,胸径多在2 m以下,最大胸径4.9 m;城镇、单位庭院、农村宅院及寺庙分布极少,95.7%的资源分布在乡村,且多为散状分布;以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榆科Ulmaceae、松科Pinaceae等为种类组成优势科,以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榆科、柏科Cupressaceae、樟科、银杏科Ginkgoaceae等为数量组成优势科,优势种有枫香Liquidambar formoson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榉木Zelkova schneiderian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银杏Ginkgo biloba等;有较多的孑遗种、中国特有种和保护树种;科、属、种分布区类型及变型多样,科和种的热带性质较为明显,而在属的层面上,温带成分与热带成分比重无明显差异,科的热带性质偏向于泛热带分布,属和种则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重;科的温带性质偏向于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变型,属以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东亚分布为重,种则以北温带分布为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拉沟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
    罗开文,彭定人,覃永华,张先来
    2014, 43(04): 310-31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10
    摘要 ( )   PDF(282KB) ( )  
    据调查,广西拉沟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86科657属1078种(含变种、亚种),包括材用植物88种、药用植物358种、油脂植物36种、纤维植物70种、淀粉植物29种、杂果植物25种、芳香植物28种、栲胶植物39种、保健饮料植物12种、饲用植物49种、花卉观赏植物75种、水土保持植物23种、珍稀濒危植物43种等资源植物,保护植物资源迫切而重要,对此提出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因子对林下细叶青蒌藤生长影响试验初报
    康永武
    2014, 43(04): 314-31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11
    摘要 ( )   PDF(187KB) ( )  
    用L9 (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造林方式、坡位和林冠层郁闭度对林下细叶青蒌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方式、坡位和林冠层郁闭度等因素对细叶青蒌藤的生物量鲜质量、总蔓长度和一级侧枝数量有显著影响。造林方式对细叶青蒌藤的主蔓基径有显著影响;促进生物量鲜质量、总蔓长度和一级侧枝数量的因子主次顺序均为造林方式、林冠层郁闭度、坡位;对主蔓基径因子影响主次顺序为造林方式、坡位、林冠层郁闭度。促进细叶青蒌藤生物量鲜质量、总蔓长度、一级侧枝数量与主蔓基径的最优组合均为:轻基质容器苗造林,下坡,林冠层郁闭度0.5~0.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落叶经济林黄花梨林下套种油茶试验初报
    余红英
    2014, 43(04): 318-32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12
    摘要 ( )   PDF(221KB) ( )  
    采用2 a生油茶嫁接苗在黄花梨盛果期(树龄15 a)林下进行不同方式套种(株间、行间、交叉点套种)造林对比试验,对造林后6 a油茶生长状况、结实量和黄花梨产量、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以交叉点套种油茶单株效果最好,平均冠幅达141.0 cm,平均保存率91.5%,油茶籽产量达3.86 kg·株-1;交叉点套种和行间套种油茶对黄花梨产量的影响较小,单株产量、优质果率与对照(不套种)差异不显著;株间套种油茶对黄花梨产量的影响较大,单株产量比对照低20.4%,优质果率比对照低23.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城市绿地有害植物调查与防治对策
    董斌,谢秀凤,张祥会,梁春辉,陈礼芬
    2014, 43(04): 321-32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13
    摘要 ( )   PDF(318KB) ( )  
    对广州市部分城市园林绿地开展有害植物调查,整理出广州市城市绿地中常见的有害植物种类,并对其特性、侵入途径、侵入区域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防治建议。该调查在一定层面上揭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城市园林绿地有害植物的侵入特点及危害规律,为城市绿地有害植物的监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粉花腊肠树的引种及园林应用(简报)
    陈恒彬
    2014, 43(04): 326-32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14
    摘要 ( )   PDF(233KB) ( )  
    描述福建厦门市近年引种的粉花腊肠树的形态特征,介绍其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钗石斛♀×细茎石斛♂杂交F1代的离体快繁与试管开花(简报)
    卓孝康,陈燕琼,李淑娴,漆子钰,彭东辉,兰思仁
    2014, 43(04): 327-32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15
    摘要 ( )   PDF(286KB) ( )  
    以金钗石斛♀×细茎石斛♂杂交F1代种子为材料,探索两种石斛杂交后代的快繁技术和诱导试管开花。结果表明,适于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 + 6-BA 1.0 mg·L-1 + NAA 2.0 mg·L-1 + IBA 2.0 mg·L-1 +香蕉100 g·L-1;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 + 6-BA 0.2 mg·L-1 + NAA 1.0 mg·L-1 +香蕉100 g·L-1,增殖系数达4~5倍;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 + 6-BA 2.0 mg·L-1 + NAA 0.2 mg·L-1 +蛋白胨2 g·L-1,诱导率达93.3%,诱导系数达3.7;生根培养基为TH + 6-BA 0.5 mg·L-1 + NAA 1.0 mg·L-1,生根率可达91.7%,根数3~5条;花芽诱导培养基为6-BA 2.0 mg·L-1 + NAA 0.5 mg·L-1 + IBA 0.5 mg·L-1,花芽诱导率达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木本植物抗寒性概述(综述)
    郭学民,刘建珍,刘永军,肖啸,高荣孚
    2014, 43(04): 329-33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16
    摘要 ( )   PDF(329KB) ( )  
    抗寒性是植物适应和忍耐低温胁迫的能力,是复杂的多基因特征,其研究历史悠久。近些年的研究为理解植物如何响应外界低温并获得抗寒性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概述了低温下木本植物冰核及其传播、深度过冷却与玻璃化形成、低温锻炼的生理学与遗传调控、低温锻炼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工程等方面的进展,以期为人们在维持重要作物高产的同时提高其抗寒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TS2序列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中的应用(综述)
    费希同,巨苗苗,林源,李斌,李德龙,辛培尧
    2014, 43(04): 339-34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17
    摘要 ( )   PDF(263KB) ( )  
    DNA条形码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的鉴定工作,随着鉴定工作的不断进行和新序列的不断发现,利用ITS2序列进行鉴定已成为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鉴定技术。本文根据ITS2序列的特点和性质,介绍ITS2序列鉴定的一般过程,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问题,以期为植物鉴定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椿种质资源与快速繁殖研究进展(综述)
    肖华山,肖祥希,何文广,林兴春,郑燕玲
    2014, 43(04): 343-34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4.04.018
    摘要 ( )   PDF(279KB) ( )  
    香椿Toona sinensis生长迅速,广布于东南亚及我国各地,其用途广泛,可作为造林、行道树、材用、药用和食用等。本文综述近年来香椿快速繁殖和不同用途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为香椿良种选育、繁殖和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2014年总目录
    2014, 43(04): 347-356. 
    摘要 ( )   PDF(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