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5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10-30
    上一期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植物考据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版权页
    2023, 52(5): 0. 
    摘要 ( )   PDF(1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烟草腋芽伸长及独脚金内酯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田慧源, 唐博希, 王原秀, 刘 帆, 郭凯阳, 刘国琴
    2023, 52(5): 369-38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01
    摘要 ( )   PDF(6086KB) ( )  
    通过研究外源独脚金内酯(SL)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腋芽伸长及其SL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SL与烟草腋芽生长的关系及烟草腋芽伸长过程中SL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为SL调控烟草腋芽生长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石蜡切片和转录组技术研究烟株打顶后烟草腋芽分生组织发育及在SL生物合成类似物GR24处理下腋芽SL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烟草腋分生组织由中央母细胞区(CM)、周缘分生组织(PM)和肋状分生组织(RM)三个细胞区域组成,其中CM位于腋分生组织顶端,其可通过基部及侧面细胞的分裂形成PM及RM,PM位于腋分生组织两侧,RM处于CM下方及PM内侧的位置。三个细胞区域的细胞体积、排列方式不同,说明分生组织中各部分细胞分裂存在差异性;腋分生组织发育形成腋芽后,通过外源施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发现,GR24能抑制1~3节位腋芽的伸长,而BR能促进腋芽伸长;转录组分析发现,SL能影响其自身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与CK和独脚金内酯合成抑制剂(TIS-108)处理相比,SL诱导D27D14DAD2SMAX1-LIKE4的表达,而在TIS-108处理中D27D14DAD2下调表达,SMAX1的表达受到SL的抑制,而TIS-108处理诱导SMAX1的表达。烟草腋芽由腋分生组织三个细胞区域发育而来,同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腋芽的影响不同,BR促进烟草腋芽的伸长,而SL抑制腋芽伸长,且在烟草腋芽伸长过程中其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香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鉴定及其抗菌抗炎活性
    苏馨科, 姚 敏, 杨 磊, 吴 鹏, 金静维, 熊 平, 黄俊明, 李冬利
    2023, 52(5): 381-39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02
    摘要 ( )   PDF(833KB) ( )  
    采用D101大孔树脂、MCI小孔树脂、正反相硅胶、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广东梅州产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叶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用微孔板法测定化合物抗菌活性,以LPS诱导的BV2细胞测定化合物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从阴香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5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13)、木脂素类化合物(46)、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716)、香豆素类化合物(18)、苯醌类化合物(2021)、倍半萜类化合物(2224)和吲哚生物碱(25),除化合物12518以外,其余都是首次从阴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02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MIC均为32 μmol·L–1,化合物20的MBC为64 μmol·L–1,化合物21的MBC为32 μmol·L–1。抑菌动力学实验也表明,化合物21的抗菌活性优于化合物20。化合物567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NO的生成,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7.85 μmol·L–1、24.97 μmol·L–1、7.49 μmol·L–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改性与鲜提液浸泡处理对粉葛淀粉性质的影响
    马玉琦, 满建民
    2023, 52(5): 391-39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03
    摘要 ( )   PDF(579KB) ( )  
    通过对提取的粉葛淀粉分别进行酶改性和退火处理后,再以淀粉提取过程中产生的鲜提液进行共混浸泡,制得两种富含葛根素的粉葛淀粉,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改性后浸泡的处理方式均可降低粉葛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而其溶解度与吸水性指数均升高,进而改善冲调性。两种处理方式也使粉葛淀粉的起始温度(T0)、峰值温度(Tp)、最终温度(Tc)升高,糊化温度范围(ΔT)和热焓值(ΔH)降低,使其在中低温条件下更稳定,高温条件下更易糊化。两种处理方式均使粉葛淀粉中的葛根素含量显著增加,且消化特性表现为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降低,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升高,表明两种改性后浸泡的处理方式可能使粉葛淀粉在增加饱腹感、降低血糖、保护肠道健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粉佳人’樱花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洪志猛, 夏思颖
    2023, 52(5): 398-40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04
    摘要 ( )   PDF(895KB) ( )  
    通过设置25 ℃、30 ℃、35 ℃、40 ℃、45 ℃等5个温度水平,每个温度水平分别胁迫处理2 h、4 h、6 h和8 h,测定温度胁迫下‘红粉佳人’樱花Prunus pseudocerasus × incisa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其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后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上升趋势。同一温度水平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除CAT外其他指标均呈现显著差异。通过对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POD活性、SOD活性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是响应高温胁迫的主导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0Co-γ辐照对两个越南油茶品种幼苗的生理影响
    查钱慧, 黄久香, 吕铭滔, 龚勇军, 黄永芳
    2023, 52(5): 404-40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05
    摘要 ( )   PDF(695KB) ( )  
    为了研究60Co-γ辐照对越南油茶Camellia drupifera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选取越南油茶璠龙3号C. drupifera ‘Fanlong 3’和璠龙5号C. drupifera ‘Fanlong 5’种子进行不同剂量60Co-γ辐照(0 Gy、40 Gy、50 Gy、60 Gy、70 Gy),并测定播种后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对越南油茶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不一致;璠龙3号与5号均表现为50 Gy剂量组叶绿素含量最低,与其他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璠龙3号以60 Gy剂量组最低,璠龙5号以70 Gy剂量组含量最低;两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以60 Gy剂量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两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璠龙3号高剂量组(60 Gy、70 Gy) SOD活性较低,40 Gy剂量组POD活性最低,而璠龙5号SOD活性对照组最低,70 Gy剂量组最高,POD活性则以60 Gy剂量组为低,50 Gy剂量组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甲秋海棠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吕燕玲
    2023, 52(5): 408-41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06
    摘要 ( )   PDF(1539KB) ( )  
    为探究铁甲秋海棠Begonia masoniana花粉离体萌发适宜条件,采用液体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蔗糖、硼酸、PEG-4000、氯化钙浓度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甲秋海棠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5%蔗糖+ 0.01%硼酸+ 5%PEG-4000 + 0.003%氯化钙;最佳观察时间为120 min。利用该培养基进行培养,铁甲秋海棠花粉萌发率达90.86%,花粉管长度达511.51 μm。该研究结果可为同属其他种类秋海棠的花粉研究及育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湖南八大公山桃叶珊瑚果实与种子的形态发育动态
    卢小蓉, 刘江涛, 余 萍, 李 龙, 陈锦华, 谷志容, 何 钢, 田向荣
    2023, 52(5): 413-42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07
    摘要 ( )   PDF(6736KB) ( )  
    为了揭示桃叶珊瑚Aucuba chinensis果实与种子发育的规律,以湖南省桑植县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桃叶珊瑚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与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胚与胚乳的形态变化等进行研究,并分析形态变化与原生境的温度、降雨量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从4月坐果到次年4月完成自然脱落,果实发育共经历13个月,果实脱落晚于翌年雌花开放和坐果。(2) 果实长度、宽度、果皮厚度等变化均经历了“慢–快–慢–快”4个阶段,生长发育呈典型的双“S”型曲线;生长期Ⅰ阶段为果实生长的关键时期,果形指数由2.63降至1.57。(3) 果实颜色转变过程中红色值先增后稳,蓝色与绿色色值先增后降,果实变红体现为绿、蓝色值迅速下降。(4) 胚和胚乳生长与果实发育同步,生长期Ⅰ阶段仍是胚乳发育的关键时期,胚长宽比由1.83增至2.56;胚乳的发育为无明显浆状期的细胞型。(5) 花冠凋落后的第13个月,仍有约77%的胚呈鱼雷型。(6) 温度与果形指数和胚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降雨量与胚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桃叶珊瑚果实发育具有明显的花果同期和果期重叠现象,水热条件的限制可能是其果实与种子发育缓慢并影响种苗建成的主要原因。同时,果实脱落时多数种胚未完成分化,这意味着其种子发育需经历后熟,具有形态休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桉树人工林的植物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研究
    霍春霖, 张忠华, 胡 聪, 徐超昊, 胡 刚
    2023, 52(5): 424-43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08
    摘要 ( )   PDF(766KB) ( )  
    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广西桉树人工林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属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广西桉树人工林中有维管植物120科369属584种,包含蕨类植物15科28属49种、裸子植物4科4属6种和被子植物101科337属529种,分别占广西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38.83%、18.35%和6.37%,表明桉树人工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低。桉树人工林中植物以灌木(201种)为主,藤本(91种)最少。在科、属水平上,以大科、中等科、单种属和少种属为主,大多数植物属和种趋于大科及单种属、少种属内,表明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分化潜能,科属组成较分散。优势科属种含有丰富的原始类群,表明区系成分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属分布区类型共有14个分布型和15个变型,热带与温带性质属的比值(R/T值)达5.37,以热带成分为主,其中泛热带成分占最大优势。区系中出现中国特有分布类型仅2属2种。总的来看,广西桉树人工林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热带性质明显,起源古老,但特有成分缺乏,分化程度较低。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开展广西桉树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特征分析,可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城市森林群落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响应——以贵阳市为例
    蔡洪丽, 欧 静
    2023, 52(5): 434-44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09
    摘要 ( )   PDF(3252KB) ( )  
    林下草本植物是森林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贵阳市44个典型森林群落样地1320个1 m × 1 m林下草本样方调查数据,分析了草本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研究区内共有林下草本植物257种,分属67科186属,种子植物226种,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类群(69%)。菊科、禾本科、百合科、唇形科占主导地位。(2) 8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贵阳市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变异量的20.2%,林分类型和海拔是影响物种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 不同林分类型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Margalef指数与林分类型和坡向显著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与林分类型、凋落物厚度、坡向、坡位显著相关;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与林分类型、凋落物厚度、坡位显著相关。(4) 多元回归方程表明,Margalef指数主要受林分类型、坡向影响,Shannon-Wiener指数主要受林分类型影响,Simpson指数主要受林分类型、坡位影响,Pielou指数主要受凋落物厚度、坡位和海拔的影响。因此,林分类型、凋落物厚度、坡向、坡位、海拔共同作用能够较好地解释贵阳市森林群落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中国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安南金线兰及其金线莲苷含量测定
    韩 玉, 陈慧玲, 王硕硕, 梁秀婷, 吴锦忠, 吴岩斌, 郑承剑
    2023, 52(5): 448-45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10
    摘要 ( )   PDF(2277KB) ( )  
    报道中国兰科金线兰属植物一新记录种——安南金线兰Anoectochilus annamensis Lindl.,描述其主要形态特征并提供彩色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标本馆。该种植株形态与丽蕾金线兰Anoectochilus lylei Rolfe ex Downie较相似,但唇瓣中部两侧各有2~5条长短不等的短流苏,金线莲苷含量高于goodyeroside A的含量,可明显区别于丽蕾金线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考据
    陈皮基源考证及药材种植史简述
    王亚荣, 凡 强, 吴 鸿, 王健松, 廖文波
    2023, 52(5): 453-46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5.011
    摘要 ( )   PDF(6170KB) ( )  
    陈皮是著名传统中药,药材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品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并结合近现代相关研究成果对陈皮的基源进行考证,包括基源植物、原产地及种植历史、有效成分及药效分析、分子水平的亲缘关系研究等。陈皮以广东省所产的“广陈皮”为佳,广陈皮又以广东新会地区产的“新会陈皮(茶枝柑C. reticulata cv. Chachiensis)”作为中国传统道地药材,质量尤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橘皮陈用始于梁代,盛于明清,传至现代;明朝明确提出“陈皮广中为胜”,强调广陈皮的道地性。陈皮品类丰富,其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除橙皮苷外,芸香科植物所特有的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类,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来源的陈皮,建议加入下一版的《中国药典》,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之一。南丰蜜桔、年橘、椪柑、芦柑等栽培品种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成分含量与茶枝柑差异较小,可作为陈皮应用的有效种植资源。我国丰富的野生柑橘资源具有强的抗性和对生境的适应能力,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应加强针对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该考证结果可为广陈皮、陈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