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5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生化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植物栽培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
    11种红树植物光合作用特性及光合固碳释氧能力研究
    张 柳,詹乔斯,郭 微,赖 灿,杨 琼,张 晖
    2023, 52(6): 465-47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01
    摘要 ( )   PDF(880KB) ( )  
    为探究红树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固碳释氧能力差异性,以广东省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1种红树植物为材料,采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和TOP-1300冠层分析仪测定红树的光合速率日动态和叶面积指数,分析各目标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以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量作为衡量红树植物吸收CO2能力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 海杧果Cerbera manghas、秋茄Kandelia obovata、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和苦郎树Volkameria inermis 等6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其余5种植物因光合午休现象呈双峰型曲线,其中海杧果最低,苦郎树最高。(2) 在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能力方面,3种灌木(老鼠簕、海滨木槿、苦郎树)和4种乔木(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银叶树、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表现较优秀。(3) 11种红树植物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量聚类结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固碳量最高的海滨木槿和苦郎树,第二类是固碳量中等的桐花树、海漆、银叶树、老鼠簕和无瓣海桑,第三类是固碳量最低的海杧果、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和秋茄。(4) 单位土地叶面积固碳释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采后蓝莓果实硬度和果胶的影响
    孙萌萌,陶乐仁
    2023, 52(6): 475-48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02
    摘要 ( )   PDF(698KB) ( )  
    针对蓝莓采摘后的不易贮藏、硬度下降等问题,以蓝莓果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褪黑素(0、50、100、150 mg·L–1)处理,通过测定果实硬度、果胶含量、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果胶裂解酶(PL)活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果胶甲酯化程度、β-消除反应程度、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探讨褪黑素对蓝莓果实保鲜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均可延缓蓝莓硬度下降,但处理浓度较低时(50 mg·L–1)效果不明显,150 mg·L–1处理的蓝莓果实保鲜效果最佳,保持果胶含量,抑制PG、PL、PME和β-GAL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减少果胶去甲基化。说明褪黑素通过抑制果胶相关酶活性延缓细胞壁多糖的降解,该处理对于蓝莓果实的采后保存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萘乙酸对洋葱根系铜胁迫的缓解作用
    符献良,李 微,郭海滨,张雪莲,李淮源,李 楠
    2023, 52(6): 481-48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03
    摘要 ( )   PDF(389KB) ( )  
    以洋葱Allium cepa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以3 μmol·L–1硫酸铜溶液为基础,外加不同浓度萘乙酸,对洋葱根尖进行处理,探究萘乙酸对铜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3 μmol·L–1硫酸铜溶液处理对洋葱根系生长抑制明显;3 μmol·L–1硫酸铜和1 μmol·L–1萘乙酸处理表现出双抑制作用,并提升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变异率增加。10–2或10–4 μmol·L–1萘乙酸溶液处理对洋葱根系生长促进明显。在3 μmol·L–1硫酸铜和10–2 μmol·L–1萘乙酸共处理下,萘乙酸对洋葱根系铜胁迫有明显缓解作用,洋葱根系生长恢复到对照水平,与3 μmol·L–1硫酸铜溶液处理对比,显著提升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降低了畸变率、细胞SOD活性及MDA含量。说明适当浓度萘乙酸对根系铜胁迫有明显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型月季插穗筛选及其生根生理和解剖结构研究
    赵冰雪, 周 琳, 黄清俊, 杨柳燕, 姚建军, 张永春
    2023, 52(6): 487-49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04
    摘要 ( )   PDF(307KB) ( )  
    以微型月季Rosa chinensis品种‘淑女’和‘维纳斯’作为材料,探究未木质化插穗、半木质化插穗和木质化插穗的扦插生根效果;同时测定‘淑女’半木质化插穗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观察其不定根原基起源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插穗木质化程度影响扦插生根效果,两个月季品种的插穗扦插效果依次是:半木质化插穗>未木质化插穗>木质化插穗。‘淑女’半木质化插穗在第7 d产生不定根,其生根能力优于‘维纳斯’;‘淑女’半木质化插穗的IAA含量随时间呈递减趋势,ABA、GA和ZR含量则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插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共同影响不定根的形成。通过解剖学观察,微型月季插穗中未发现潜伏根原基,属于诱发根原基类型,其不定根原基起源于韧皮部和维管形成层区域的薄壁细胞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圳地区8种园林地被植物耐涝性综合评价
    高红娟, 徐 艳, 雷江丽, 史正军
    2023, 52(6): 495-50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05
    摘要 ( )   PDF(982KB) ( )  
    为高效筛选雨水花园适用植物,以香彩雀Angelonia salicariifolia等8种园林地被植物为试材,采用盆栽模拟涝渍的方法,研究不同时间淹水胁迫处理后8种植物的观赏性状及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对其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评价植物耐涝性的有效指标。结果表明,8种园林地被植物的耐涝性强弱依次为香彩雀、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龙船花Ixora chinensi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midecandra、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与Fv/Fm值是反映植物耐涝性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冬春大棚栽培对茉莉花期、生长及主要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袁 媛,王艳娜,王 威,饶耿慧,陈清西
    2023, 52(6): 504-51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06
    摘要 ( )   PDF(430KB) ( )  
    分析冬春大棚栽培茉莉Jasminum sambac花期、冠幅、株高、蕾重、分枝、花蕾数以及4种主要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冬春大棚栽培茉莉相比露地栽培花期提早10 d左右,花期延长35 d左右;冬春大棚栽培下茉莉冠幅、分枝数、单株花蕾数在7、8月增长更快,在8、9、10月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但株高、百蕾重、蕾径在各月与露地栽培同期相比无显著差异;与露地栽培相比,冬春大棚栽培下茉莉花蕾中香气物质种类未发生变化,总香气物质和主要香气物质芳樟醇、法呢烯、乙酸苄酯含量在6、8、10月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通过茉莉花设施栽培延长花期、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产地斑叶兰及近缘种植物中两种内酯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敖艳霞,冯 峰,陈慧玲,梁秀婷,韩 玉,吴锦忠,吴岩斌,吴建国
    2023, 52(6): 511-51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07
    摘要 ( )   PDF(541KB) ( )  
    比较不同产地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及近缘种植物中两种内酯苷类成分的含量,为斑叶兰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HPLC-ELSD法,以ChromCore AQ C18 (3 μm,4.6 mm×250 mm)为色谱柱,超纯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30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雾化温度70 ℃;载气流速2.5 mL·min–1,进样量5 μL,测定30批不同产地斑叶兰及近缘种内酯苷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斑叶兰苷和金线莲苷含量的线性范围均为62.5~1500 μg·mL–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5、0.999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1%和101.16%,RSD分别为1.53%和1.36%。30批斑叶兰及近缘种植物的斑叶兰苷含量在28.31~243.07 mg·g–1之间,平均含量为134.31 mg·g–1,存在较大的差异(RSD=38.40%);30批斑叶兰及近缘种植物的金线莲苷含量在0~184.37 mg·g–1之间,平均含量为34.50 mg·g–1,也存在较大的差异(RSD=141.30%)。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斑叶兰及近缘种内酯苷类成分含量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行距和密度配置对黔南山地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蒋光华,龙曾宇,韦兴启,蒋少阳,耿文堂,刘 琳,李章海,朱英华
    2023, 52(6): 518-52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08
    摘要 ( )   PDF(695KB) ( )  
    采用裂区设计,结合经济效果(ECI)指数法和偏(Eta)2效应量分析法,明确行距、种植密度及其互作效应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110 cm (R1.1)处理的产值和ECI均高于行距100 cm (R1.0)处理。单叶重、上等烟比例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即种植密度1.5万株·hm–2处理(D1.5)显著高于种植密度2.1万株·hm–2处理(D2.1);产量和产值则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而提高,D2.1显著高于D1.5;ECI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先增后降,种植密度1.8万株·hm–2处理(D1.8)显著高于其他2处理。在行距和种植密度互作中,R1.1D1.5与R1.0D1.5处理的单叶重均显著高于R1.0D2.1与R1.1D2.1,其产量和产值均显著低于R1.0D2.1与R1.1D2.1。烤烟的ECI以R1.1D1.8最高,显著高于R1.0D1.5、R1.0D2.1和R1.1D2.1。行距对烤烟的经济性状指标的影响效应相对较低,但种植密度及行距和种植密度互作对烤烟的单叶重、上等烟比例、均价、产量、产值和ECI影响效应均较高。选择适宜的行距和种植密度有利于黔南山地烤烟经济性状的提升,在黔南山地植烟生态区,行距110 cm和种植密度1.8万株·hm–2是有利于实现烤烟优质适产的栽培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BE法的簕杜鹃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杨 蓉,雷江丽,曹 华,徐珊珊,陆 婷
    2023, 52(6): 525-53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09
    摘要 ( )   PDF(300KB) ( )  
    为了了解簕杜鹃植物群落景观的构景主要因素和公众喜爱程度,以深圳市公园绿地中簕杜鹃群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随机选取的25个景观样本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25个群落景观样本的美景度值为–0.776~0.700,公众对于簕杜鹃植物群落景观样本总体喜爱度一般。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簕杜鹃景观美景度值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是群落整体协调性(X4)、观赏特性多样性(X5)和簕杜鹃应用独特性(X9)。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的美景度评价模型,即SBE=0.425X4+0.247X5+0.503X9,可较为准确地评价簕杜鹃景观的美景度。该研究结果为营造和改造提升簕杜鹃植物景观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3种乡土木质藤本生长节律及其园林应用
    李灵芝,罗思思,翁殊斐,梁倩童,冯咏莎
    2023, 52(6): 534-53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10
    摘要 ( )   PDF(324KB) ( )  
    通过对广州地区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异叶地锦Parthenocissus dalzielii 等3种乡土木质藤本自然生长的定点观察和测量,探究其植株与枝条年生长规律及其园林应用特点。结果表明,3种木质藤本植物的枝条生长均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997、0.999和0.992,达极显著水平(P<0.01),保证了所求参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年生长周期中,3种木质藤本的枝条月均生长量具有一定的规律,鹰爪花、玉叶金花有3次生长高峰,分别在3月、6月和9月;异叶地锦有2次生长高峰,分别在3月和7月。根据物候生长规律,探讨将物候生长与木质藤本植物园林应用相结合,提出3种木质藤本适宜的园林应用方式,为营造良好的木质藤本景观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栽培
    南药广陈皮(茶枝柑)种植技术规范
    王亚荣,凡 强,吴 鸿,王健松,廖文波
    2023, 52(6): 540-54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6.011
    摘要 ( )   PDF(461KB) ( )  
    广陈皮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 Chachiensis为我国重要的道地药材,主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开展规范化种植可为该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中根据2006~2023年新会区不同生态区域种植茶枝柑的技术措施,结合广东省南药(广陈皮)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19~2023年的实地调查,从种植品种、产地环境、种苗生产、大田种植、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摘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其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封面、目录、版权页
    2023, 52(6): 0-0. 
    摘要 ( )   PDF(2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