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42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3-09-01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简报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米曲霉木糖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洪志宏,杜钰,林毅,陈宏文
    2013, 42(03): 187-19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01
    摘要 ( )   PDF(501KB) ( )  
    木糖还原酶(XR, EC 1.1.1.21)是真菌微生物代谢木糖的关键酶之一。本文以米曲霉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木糖还原酶基因(xr,GenBank登录号:FJ957890.1),并对XR的序列、系统进化树、理化性质及蛋白结构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 xr基因序列长144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960 bp,编码31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35.9 kDa,等电点为5.78;米曲霉XR与其他菌种XR有较高的同一性,含有醛酮还原酶家族的两个指纹结构和一个参与辅酶结合活性位点指纹结构,以及醛酮还原酶家族典型的(β/α)8 TIM桶结构,说明米曲霉XR属于醛酮还原酶家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肉蜜柚汁胞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优化研究
    伍洋,陈清西
    2013, 42(03): 193-19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02
    摘要 ( )   PDF(1002KB) ( )  
    为建立适合红肉蜜柚发育过程中汁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体系,以着色初始时期的红肉蜜柚汁胞为试材,摸索最适合的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参数。结果表明,酚提取法比TCA-丙酮法更适合于红肉蜜柚汁胞总蛋白质的提取,提取得率高,双向电泳图谱清晰。采取18 cm、线性pH 3~10 和18 cm、线性pH 4~7 相结合的分析策略,可获得更为完整的蛋白质组信息,其第一向等电聚焦最佳参数(总伏小时数)分别为30 000 Vhs和43 000 Vh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墨旱莲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欧阳蒲月,梁永枢,莫小路,陈功锡,沈龙强
    2013, 42(03): 199-20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03
    摘要 ( )   PDF(441KB) ( )  
    对药用植物墨旱莲Eclipta prostrata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试验,发现只有叶和根茎含有抑菌活性物质;(2)墨旱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藤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6、2.0、0.8、1.0 g/mL,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0 g/mL,对白色念珠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但对黑曲霉无效;(3)通过不同极性溶剂的抑菌试验表明,抑细菌活性物质易溶于石油醚、乙醚等非极性溶剂,具有最佳抑细菌效果的提取溶剂为偏碱性的65%乙醇溶液;(4)墨旱莲的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为黄酮类物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响应面法优化扶桑叶黄酮超声提取工艺
    郑梦娇,陈清西
    2013, 42(03): 205-21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04
    摘要 ( )   PDF(446KB) ( )  
    以扶桑叶为研究材料,以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扶桑叶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扶桑叶黄酮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提取时间70 min,液料比40∶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扶桑叶黄酮提取的得率最高,为34.56 mg/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产地有柄石韦总黄酮含量分析
    张起超,王萍,高德民
    2013, 42(03): 211-21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05
    摘要 ( )   PDF(186KB) ( )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有柄石韦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在全草中云南昆明产的有柄石韦总黄酮含量最高,山东济南产的有柄石韦所含黄酮成分最低;有柄石韦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根中最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滨海前胡生药组织学研究
    张洪冰,杨成梓
    2013, 42(03): 213-21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06
    摘要 ( )   PDF(1685KB) ( )  
    采用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法对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的生药组织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根木栓层中夹杂近方形或长圆形石细胞,油管呈环状散在;茎圆柱形有纵棱脊25~40条,棱脊内有厚角组织及油管,维管束于各棱脊处较发达;叶为等面叶,维管束上下方及韧皮部均有油管,薄壁细胞含有放射状或针簇状的橙皮苷结晶。以上生药组织学特征稳定、可靠,可作为滨海前胡的鉴别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叶树一年生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变化分析
    康永武
    2013, 42(03): 219-22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07
    摘要 ( )   PDF(244KB) ( )  
    通过对香叶树播种育苗,研究其1年生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变化规律。经定期测定,有序样本聚类和回归分析,拟合苗高、地径与时间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香叶树 1年生播种苗生长期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四个时期。苗高生长量集中在生长盛期,占77.51%,出苗期和生长初期所占比重较小,二者之和仅为7.93%,不及生长后期的14.55%。地径生长量在出苗期占比较大,占总量的18.03%,生长后期为11.47%,生长初期最小仅为8.2%。苗高、地径在生长盛期的时间仅占总生长天数的46.67%,但其生长量却分别占总生长量的77.51%和62.30%。苗高、地径生长量与时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生长曲线可靠性高,可用来估测和分析香叶树1年生播种苗在不同生长时期苗高、地径的生长量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蝴蝶兰19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分析
    陈和明,关龙辉,朱根发,吕复兵,
    2013, 42(03): 223-22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08
    摘要 ( )   PDF(843KB) ( )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9个蝴蝶兰品种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品种居多,占57.9%,三倍体占10.5%,非整倍体占31.6%。两个三倍体品种‘幻想’和‘满天红’自交和杂交均不结实,表现出三倍体的一般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山祖北坡常绿阔叶林多脉青冈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
    潘霞,周荣飞,顾莎莎,夏家天,王丹丹,丁炳扬
    2013, 42(03): 227-23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09
    摘要 ( )   PDF(298KB) ( )  
    本研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5个聚集强度指标,研究百山祖北坡中山常绿阔叶林多脉青冈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多脉青冈种群结构呈基部和中部宽、顶部窄的形状,龄级完整,属于稳定型,但存在波动性;从整个种群和不同发育阶段来看,多脉青冈的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且随年龄增长,聚集度逐渐降低,呈现扩散趋势,到大树期为随机分布。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种群生境以及环境资源等综合因素影响多脉青冈的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别山地衣研究概况
    李娜,王玉良
    2013, 42(03): 233-23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0
    摘要 ( )   PDF(378KB) ( )  
    对采自大别山的19属57种地衣进行了分类学整理和化学物质分析,其中报道了安徽省和大别山地衣新记录2种。在所采集大别山的地衣标本中数量最多的是肉疣衣属Ochrolechia、石蕊属Cladonia和肺衣属Lobaria。利用显色反应和薄层层析TLC方法,共检出7种地衣物质,其中以含黑茶渍素成分的种类较多。文中对2个新记录种的特征、分布和生态信息进行简要描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花蕙兰与墨兰种间杂交子房培养研究初报
    曾碧玉,许传俊,张庆美,黄青云
    2013, 42(03): 238-24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1
    摘要 ( )   PDF(221KB) ( )  
    大花蕙兰与墨兰种间远缘杂交是培育具香味、易开花、早开花、抗性强的大花蕙兰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大花蕙兰为母本,墨兰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共设计三个杂交组合。结果显示,同一组合子房不同离体时间培养萌发率差异明显,且不同组合间最适宜子房培养的离体时间有所差异。三个杂交组合最适宜的子房离体时间分别为授粉后90 d、120 d及100 d,萌发率分别为80.0%、80.0%及60.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附子块茎试管苗繁殖
    贺文迪,孙婧靓,李德鑫,宁淑香,姜长阳
    2013, 42(03): 241-24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2
    摘要 ( )   PDF(481KB) ( )  
    以香附子块茎为材料,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试管苗繁殖研究。结果表明,1/3MS+炉灰渣培养基是块茎生长芽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ZT 0.6 mg/L+NAA 0.1 mg/L是生长芽分化和继代分化繁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ABT 2号6 mg/L+IAA 0.4 mg/L是生根和试管苗微型块茎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培养30 d试管苗移栽成活率96%;培养60 d试管苗移栽成活率89.7%;种植的块茎发芽率99.8%;试管苗和微型块茎定植的成活率在99%以上;定植试管苗保持了香附子的植物学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氰菊酯在香蕉、土壤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张奇泓,郭建辉,蔡恩兴,陈丽萍
    2013, 42(03): 245-24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3
    摘要 ( )   PDF(252KB) ( )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法研究氯氰菊酯在香蕉及蕉园土壤上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香蕉上的原始沉积量较低,不同施药剂量有明显的差异。氯氰菊酯在香蕉及蕉园土壤上降解速度较缓慢,残留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在香蕉上两种施药剂量的降解速率相接近,半衰(T1/2)为12.1~12.8 d、降解99%需时(T0.99)为80.3~85.1 d;在蕉园土壤上T1/2、T0.99分别为8.0 d、52.9 d。在香蕉上距第2次施药后62~70 d最终产品残留量<0.01 mg/kg。在福建蕉区氯氰菊酯按常规施药方法,间隔期7 d连续施用有效剂量56.25 g/hm2两次,施药安全间隔期可推荐为>7 d,最终产品质量符合NY/T 750-2011规定的MRL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种杀菌剂对金线莲病害及生长的影响
    王伟,苏明华,李惠华,常强,何恩铭,刘敏玲,
    2013, 42(03): 249-25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4
    摘要 ( )   PDF(216KB) ( )  
    以福建产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材料,研究不同杀菌剂对金线莲病害防治及生长指标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金线莲病害的防治效果较好,相对防治效果达到55.3%和47.1%;而百菌清和叶枯唑对病害的相对防治效果虽只有26.9%和5.3%,但二者处理对金线莲的茎粗和叶面积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精甲霜·锰锌和乙蒜素在病害防治及促进生长指标方面无突出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厦门市菩提皮粉虱种群消长研究
    陈和杰
    2013, 42(03): 252-25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5
    摘要 ( )   PDF(219KB) ( )  
    调查表明,厦门菩提皮粉虱若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上旬(8月1日)、8月下旬(8月29日)、9月下旬(9月28日)和11月中旬(11月12日),卵的高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7月26日)、8月下旬(8月29日)、9月下旬(9月28日)和10月下旬(10月31日)。在厦门一年可发生5代,其中第四代虫口数量达到全年高峰,菩提皮粉虱12月中旬开始越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观果植物资源及其在昆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呙丽,关文灵,杜艳艳
    2013, 42(03): 255-26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6
    摘要 ( )   PDF(290KB) ( )  
    对云南省野生观果植物资源及昆明市各绿地观果植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野生观果植物有266种,隶属于76科183属;主要分布在蔷薇科、忍冬科、卫矛科、木兰科、小檗科、冬青科等中。观果植物的观赏色彩多为红色系,其次是黄色系、深色系和绿色,少见白色。应用于昆明市各类绿地的观果树种约84种,隶属于31科52属,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绿化应用不够广泛;(2)绿化应用的种类数量较少;(3)大多生长不良;(4)应用形式较为单一,景观结构多为单层,景观效果不突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厦门地区棕榈科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梁育勤
    2013, 42(03): 261-26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7
    摘要 ( )   PDF(258KB) ( )  
    调查了厦门地区棕榈科植物资源状况及其绿化应用,并结合多年来对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棕榈植物保育中心内棕榈科植物的物候期观察,选出适合厦门地区推广应用的棕榈科植物104种,同时对厦门地区棕榈科植物应用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应用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平潭抗风耐盐园林植物的筛选与配置
    苏燕苹
    2013, 42(03): 267-2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8
    摘要 ( )   PDF(240KB) ( )  
    通过对福建平潭海坛岛植物野外调查研究与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出适合平潭种植的抗风耐盐园林植物89种,其中乔木34种、灌木28种、地被植物26种、红树植物1种;针对滨海防护林带、环岛景观路四大风口、竹屿湖等不同类型风口地带的绿地提出了抗风耐盐园林植物配置示例,为平潭乃至福建沿海岛屿的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瘤蕨孢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简报)
    尤丽莉,邹积鑫
    2013, 42(03): 271-27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9
    摘要 ( )   PDF(158KB) ( )  
    以瘤蕨的孢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瘤蕨的成熟孢子在1/2 MS培养基上萌发速度最快,萌发率最高;瘤蕨的原叶体在1/2MS + 1.0 mg/L 6-BA + 0.5 mg/L NAA培养基上增殖速度较快,但增殖过程中不能形成孢子体;在培养基1/2MS +1.0 m/L AgNO3 + 0.05 mg/L NAA上成功诱导出孢子体;孢子体在培养基1/2MS + 0.5 mg/L IAA上可进行分株扩增,最终获得大量孢子无菌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瓜类枯萎病研究进展(综述)
    乔燕春,林锦英,谢伟平,郑岩松,李莲芳,谢丽芳
    2013, 42(03): 272-27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20
    摘要 ( )   PDF(288KB) ( )  
    瓜类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在全球大部分瓜类产区均有发生。该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瓜类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本文从瓜类作物枯萎病的防治方法、致病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综述其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冈霉素研究概况(综述)
    林志楷,刘黎卿,陈菲
    2013, 42(03): 279-28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21
    摘要 ( )   PDF(236KB) ( )  
    对井冈霉素的生产、应用、检测技术和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未来井冈霉素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