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钢. 雨水花园设计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 王佳,王思思,车伍,李俊奇. 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与设计[J]. 北方园艺, 2012(19): 77—81.
[3] 广东年鉴编纂委员会. 广东年鉴电子版[M/CD]. http://www.gdnj.gd.gov.cn/.
[4] 何仲坚,朱纯,冯毅敏. 广东湿地植物资源概况[J]. 广东园林, 2006(S1): 20—23.
[5] 邢福武,曾庆文,谢左章. 广州野生植物[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6] 赵家荣,刘艳玲. 水生植物图鉴[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7]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在线[EB/OL]. http://frps.eflora.cn/.
[8] Davis A P, Hunt W F, Traver R G, Clar M. Bioretention technology overview of 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need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9,135(3): 109—117.
[9] 刘斯荣,刘春丽. 雨水花园中植物的选择与设计[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3): 113—116.
[10] 闫志荣. 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原则与案例研究[J]. 吉林农业, 2015(16): 108—109.
[11] 周国锋,胡威. 浅析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与设计[J]. 技术与市场, 2015(5): 356.
[12] 刘佳妮. 雨水花园的植物选择[J]. 北方园艺, 2010(17): 129—132.
[13] 刘雪,黎贝,李圆圆,陈彦偲. 成都地区居住区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与设计[J]. 现代园艺, 2016(16): 114—115.
[14] Hanbae Yang.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biphasic rain garden for stormwater runoff management[D]. 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0.
[15] Marie Rose Johnston. Vegetation type alters rain garden hydrology through changes to soil porosity and evapotranspiration[D].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sin-Madison, 2011.
[16] 刘俊峰,方凌,马赛君,方国华,钱奇霞. 杭州市雨水花园调查与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15(1): 210—214,241.
[17] 林辉锋,周辉明,周建金,王学凤,叶榕妹. 荸荠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6): 1241—1243.
[18] 王勤,罗林会. 虎杖的离体快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 1963,1976.
[19] 韩艳英,叶彦辉,洛桑,阿旺顿珠. 醉鱼草扦插试验初报[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9): 69—72.
[20] 刘文竹,赵惠恩. 芦竹高效快繁体系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6): 146—150.
[21] 陈庆山. 水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和人工繁育探索[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2] 江年琼,谢碧霞,何业华,林弘也. 三白草的组织培养[J]. 中药材, 2001(12): 855—856.
[23] 赵国祥,钱云,张光勇,景兰华. 多功能植物闭鞘姜无公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09(4): 43—46.
[24] 欧国腾. 艳山姜的育苗及栽培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 2002(2): 54.
[25] 黄颖颖. 花叶山姜无土栽培及组培快繁研究[D]. 广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6.
[26] 陈圣贤. 水团花扦插繁殖试验[J]. 林业调查规划, 2005(4): 95—97.
[27] 聂谷华. 朱砂根的繁殖培育[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9(9): 28—29.
[28] 赖尚海,雷江丽,吴彩琼,徐义炎. 立交桥垂直绿化新品种种苗繁殖技术研究[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2011(2): 37—40.
[29] 陈刚,梁晶龙,陈雄伟,金红. 裂叶秋海棠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 北方园艺, 2009(6): 92—94.
[30] 金水虎. 观赏蕨类的引种驯化和商品化繁殖技术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31] 蒋婷,张海洋. 马蹄金的繁殖与利用[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0(5): 30.
[32] 张新英,林秀莲,赖钟雄. 海芋种子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5): 481—485.
[33] 李伟平,马丹丹,蒋福升,陈铌铍,丁志山. 滴水珠组培快繁的实验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 46—51.
[34] 袁秀云,郭利勇,马杰,张仙云. 垂柳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研究[J]. 河南科学, 2008(1): 42—44.
[35] 尤冬梅. 环境因子对水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6] 吴则焰,刘金福,洪伟,郑世群,何中声,张晓萍. 水松扦插繁殖体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2): 22—26.
[37] 何国强,马宗仁,刘方超,巫建艺. 4种处理方法对三点金种子萌发效果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0(5): 91—96.
[38] 罗顺元. 几种蕨类植物的组培快繁和配子体发育研究[D].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9] 邹桂逢,柳泽鑫,肖泽鑫,詹潮安. 土壤质地和种子成熟度对水翁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广东园林, 2015(1): 74—77.
[40] 柳根水. 常山繁殖技术及抗盐性研究[D].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4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DB/OL]. http://pests.agridata.cn/show1.asp?id=8.
[42] 牛萌,王思元. 野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 2009(6): 62—64.
[43] 王凯. 杂草在城市景观中的生态价值与应用[J]. 山东林业科技, 2009(4): 99—100.
[44] 秦春林. 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应用优势初探[J]. 广西城镇建设, 2006(3): 48.
[45] 张潮峰. 广东乡土植物在生态城市建设当中的应用及推广[J]. 现代园艺, 2012(14): 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