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鹏祥,张蓓,冯叙桥,黄晓杰,李萌萌,杨方威. 蓝莓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36(6): 370—375,379.
[2] 王姗姗,孙爱东,李淑燕. 蓝莓的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应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6): 17—19.
[3] Fernandes I, Marques F, de Freitas V, Mateus N. Antioxidant and antiproliferative properties of methylated metabolites of anthocyanins[J]. Food Chemistry, 2013,141(3): 2923—2933.
[4] 陈美,梁统,周克元. 原花青素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8,29(12): 1080—1087.
[5] 聂飞,文光琴,朱忠荣,方品武. 蓝莓优质苗组培技术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9(11): 41—43.
[6] Malin D H, Lee D R, Goyarzu P, Chang Y H, Ennis L J, Beckett E, Shukitt-Hale B, Joseph J A. Short-term blueberry-enriched diet prevents and reverses object recognition memory loss in aging rats[J]. Nutrition, 2010,27(3): 338—342.
[7] 张永兰,王建娟,吴永英,徐忠云,张宇斌. 六种蓝莓叶绿素?干物质及脯氨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42(10): 2848—2849.
[8] 魏媛媛. 土壤pH值对蓝莓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9] 韩斯,孟宪军,汪艳群,李斌,李冬男. 不同品种蓝莓品质特性及聚类分析[J]. 食品科学, 2015,36(6): 140—144.
[10] 华星,侯智霞,苏淑钗. 蓝莓果实关键品质的形成特性[J]. 经济林研究, 2012,30(1): 108—113.
[11] 唐雪东,李亚东,吴林,张志东. 不同土壤改良物质对越桔叶片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 土壤通报, 2005(1): 76—79.
[12] 曹建康,姜微波,赵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试验指导[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13] 王学奎.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4] 张宇斌,张永兰,蹇毅,乙引. 不同提取液对蓝莓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41(2): 45—46.
[15] 张慧琴,谢鸣,梁英龙,肖金平,吴慧,胡湘明. 肥水耦合对蓝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26(12): 40—41.
[16] Lee J, Durst R W, Wrolstad R 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monomeric anthocyanin pigment content of fruit juices, beverages, natural colorants, and wines by the pH differential method: collaborative study[J]. 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 2005,88(5): 1269—1278.
[17] 张鑫. 安徽不同生态区域油茶叶片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18] 胡丁猛,孙明高,王太明,李秀芬,李成. SOD对三种园林绿化苗木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5,36(2): 175-180.
[19] 张波,师生波,李和平,韩发.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唐古特山莨菪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8(9): 1778—1786.
[20]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8—19.
[21] 何涛. 不同海拔三种高山植物叶片结构与光合生理相关性研究[D]. 西宁: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22] 吴兵,韩发,岳相国,师生波,王学英. 长期增强UV-B辐射对高寒草甸植物光合速率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10): 2010—2016.
[23] 卢存福,贲桂英. 高海拔地区植物的光合特性[J]. 植物学通报, 1995,12(2): 38— 42.
[24] 苏旭,刘玉萍. 青海省不同海拔地区药用植物野薄荷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9(6): 106—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