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2] 叶桂艳. 中国木兰科树种[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6.
[3] 王章荣. 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4] 李龙梅,石晓蒙,蒋维昕,白天道,蒙奕奕,谭飞燕,黄寿先. 广西境内马褂木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广西植物, 2017,37(1): 22-28.
[5] 周志春,陈连庆,黄秀凤. 马褂木菌根真菌筛选和菌根化育苗效果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22(2): 196-199.
[6] 李秋荔. 马褂木种源苗期性状变异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7] 曾超珍,刘志祥. 鹅掌楸抑菌物质的体外抗菌活性及稳定性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48(5): 1222-1224.
[8] 刘延成,陈振锋,彭艳,梁宏. 鹅掌楸碱的研究进展[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1,31(4): 109-116.
[9] 李建民,封剑文,谢芳,刘化桐. 鹅掌楸人工林的丰产特性[J]. 林业科学研究, 2000,13(6): 622-627.
[10] 李火根,施季森. 杂交鹅掌楸良种选育与种苗繁育[J]. 林业科技开发, 2009,23(3): 1-5.
[11] 季孔庶,王章荣,温小荣. 杂交鹅掌楸生长表现及其木材胶合板性能[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9(1): 71-74.
[12] 孙静双,赵晓东,臧占稳,曹宁,常宝恒,胡悦. 杂种马褂木在北京地区的生长与适应性[J]. 河北林业科技, 2007(5): 25-27.
[13] 曹娓,姜卫兵,翁忙玲. 鹅掌楸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23(8): 319-322.
[14] 潘向艳,季孔庶,方彦. 淹水胁迫下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2(1): 29-32.
[15] 张晓平,方炎明,陈永江. 淹涝胁迫对鹅掌楸属植物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15(1): 41-44.
[16] 孙志勇,季孔庶. 干旱胁迫对4 个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25(4): 35-39.
[17] 唐启义,冯明光. 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8] 欧建德,吴志庄,康永武. 福建省峦大杉人工林生长模拟及其数量成熟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46(4): 18-22.
[19] 高志雄,王新杰,李海萍,张鹏. 福建地区杉木枝条基径最优模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42(9): 23-27.
[20] 梁有祥,秦武明,桂成,韦中绵,张丽琼. 桂东南地区火力楠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26(2): 150-154.
[21] 韦善华,覃静,朱贤良,秦武明,邓力, 张丽琼.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26(5): 174-178.
[22] 白文斌,廖超英,康乐,张晓芳. 西藏昌都地区川西云杉林木生长规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27(5): 158-162.
[23] 陈英,杨华,李伟,许俊利,王金增. 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标准木生长过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27(5): 153-157.
[24] 李贵,童方平,刘振华,陈瑞,蒋燚. 黧蒴栲生长过程及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的初步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33(12): 53-56.
[25] 何远洋,段劼,魏永忠,马履一,贾黎明,贾忠奎,苏小珺,周强,张云江.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29(2): 184-190.
[26] 魏国余,覃德文,孙灿岳,秦武明, 阳纯. 麻栎人工林生长规律模拟与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29(4): 145-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