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49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0-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分子生物学
    植物生理
    植物生态
    植物分类
    专题综述
    文献计量学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分子生物学
    基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菜心SCoT分析
    史卫东,罗海玲,康红卫,琚茜茜,张 力
    2020, 49(01): 1-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01
    摘要 ( )   PDF(1049KB) ( )  
    以菜心(Brassica rapa var. parachinensis)抗小菜蛾品种Caixin65和感小菜蛾品种Caixin69及6份F2株系为材料,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菜心抗虫株系的SCoT多态性,同时进行SCoT多态性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效率、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差异条带克隆分析。结果表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能检测出亲本与子代间的SCoT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变化,条带数量较多且清晰,提高了SCoT标记检测效率。选取亲本的10条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差异片段克隆测序,获得感虫序列4条、抗虫序列6条,GENSCAN预测其中8条具有启动子、终止子、阅读框等基因结构序列。同源性检索分析表明,感虫序列分别与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mRNA序列、大白菜克隆序列、白菜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蛋白序列、甘蓝基因组编码未知蛋白的HDEM序列同源,抗虫序列分别与白菜RNA假尿苷合酶4线粒体mRNA序列、京水菜线粒体DNA序列、白菜未知蛋白mRNA序列、白菜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mRNA序列、大白菜克隆序列、哈茨木霉mRNA序列同源。本研究提高了SCoT标记清晰度、遗传多样性检测水平和差异片段克隆的精准性,使得SCoT成为批量克隆差异片段的高效工具,有助于挖掘SCoT功能性标记信息,开展初步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高优异株系筛选鉴定效率,加快育种进程,为菜心抗虫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理
    生菜种子低温处理后耐冻性和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关系研究
    周婧雯,丁玉娇,曾晓蓉,Ganesh K. Jaganathan,刘宝林,韩颖颖
    2020, 49(01): 9-1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02
    摘要 ( )   PDF(2960KB) ( )  
    以生菜(Lactuca sativa)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时间的吸水处理分析其含水量变化,再通过程序降温处理,分析不同含水量种子发芽率的差异,以及脂肪酸合成有关基因(FAD2、FAD3、PPT、ELOVL)和冷调节基因ICE1的表达。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随吸水时间增加而升高。程序降温至同样的低温冷冻条件下(-20℃、-22℃),吸水时间小于6 h的种子发芽率较高,而吸水8 h以上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种子吸水8 h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此状态下种子对低温较为敏感,说明含水量对种子耐冻性有影响。冷冻处理后生菜种子基因表达检测结果表明,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FAD3)、蛋白质棕榈酰基硫脂酶相关基因(PPT)、长链脂肪酸延伸酶相关基因(ELOVL)的表达水平均随着种子含水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吸胀10 h的种子表达量最高,此时种子由于高含水量所受冷冻伤害最大。基因ICE1在冷冻处理种子中的表达也随着吸水时间增加而升高,在吸水10 h时种子中表达量到最高水平。综上,种子含水量越高,所受冷冻伤害越大。但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抗冷反应,可通过相关基因的过表达调控合成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抗冻蛋白等提高含水种子耐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中22种园林植物耐淹性比较
    毕舒贻,黄 晖,温暖玲,秦观洪,廖耿强,茹正忠
    2020, 49(01): 15-2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03
    摘要 ( )   PDF(5074KB) ( )  
    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为探究不同园林植物对水淹胁迫的生理响应,选取华南地区常用的22种园林植物开展水分胁迫实验。结果表明,在25 d内通过2次水淹胁迫后,22种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下降,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依据耐淹性强弱可将22种园林植物分为3组:(1)耐淹性较好植物10种,包括樟树、小叶榄仁、肾蕨等;(2)耐淹性中等植物6种,包括桂花、黄兰、深山含笑等;(3)耐淹性一般植物6种,包括短序润楠、炮仗花、海桐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施肥处理杜鹃红山茶N、P、K元素的DRIS营养诊断
    朱报著,杨会肖,潘 文,徐 斌,杨晓慧,徐 放,张卫华,廖焕琴,王裕霞
    2020, 49(01): 21-2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04
    摘要 ( )   PDF(5088KB) ( )  
    对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苗期生长大量营养元素进行诊断,为指导杜鹃红山茶苗木科学施肥和高效培育提供依据。以杜鹃红山茶0.5 年生嫁接苗为材料,用 N、P、K 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试验,以处理12个月后嫁接苗N、P、K元素含量为依据,采用P/N、K/N、P/K作为诊断指标,计算相应系数并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和指数法对N、P、K需求关系进行分析。杜鹃红山茶P和N元素含量最佳比值为0.074±0.108;K和N元素含量最佳比值为0.509±0.500;P和K元素含量最佳比值为0.148±0.090,建立杜鹃红山茶DRIS营养诊断指数表。杜鹃红山茶对N肥和K肥的反应比P肥更为敏感,栽培管理中应多施用N肥和K肥,促进苗木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基质对越南粉苞茉莉扦插生根的影响
    狄清琳,卜朝阳,李春牛,李先民,荆玲侠
    2020, 49(01): 27-3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05
    摘要 ( )   PDF(2914KB) ( )  
    为探索越南粉苞茉莉(Jasminum dichotomum)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建立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以1年生越南粉苞茉莉枝条为插穗,采用L16(44)正交试验,探讨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种类对越南粉苞茉莉茎段扦插生根的影响,利用排队评分法和公式评分法对正交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2B3C3D2为试验的最优处理组合,即将插穗在250 mg·L-1 IBA和500 mg·L-1 NAA混合药剂中浸泡20 min后扦插于沙子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
    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段 帆,李 珊,甘小洪
    2020, 49(01): 32-4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06
    摘要 ( )   PDF(982KB) ( )  
    通过对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24个居群161株个体的10个叶形态性状与7个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对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青树叶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为4.21%~49.2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82~2.07之间,其中叶最长(LLEST)性状最高,叶先尖削(LBPI)性状最低,平均1.80;叶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性状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有47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15对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三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可达83.712%,可靠地代表了水青树表型性状的分布;Q型聚类分析发现,当阈值为15时,24个水青树居群可分为3类。水青树总体表现出较低表型多样性,唐家河、虹口、佛坪三个居群应作为保护与管理的重点群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椿优树子代早期生长差异分析及初步选择
    高 楠,肖祥希,陈清根,黄声集,王 鹏,何文广,林兴春,方碧江,颜志彬,廖银珍,郑金威
    2020, 49(01): 41-4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07
    摘要 ( )   PDF(5305KB) ( )  
    来自12个种源的70个香椿(Toona sinensis)优树子代在福建省永春县和华安县进行造林测定试验,调查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测定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华安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树高1.10~2.80 m,地径1.24~3.72 cm,永春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树高0.91~2.71 m,地径1.18~3.68 cm,华安和永春两个试验点内不同香椿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华安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和23.68%,初步选出6个早期生长表现优秀的家系,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55 m和3.44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3.70%和30.16%;永春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44%和26.48%,初步选出19个早期生长表现优秀的家系,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52 m和3.34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5.07%和24.96%。通过树高和地径的聚类分析与生长比较,70个参试家系可分为优、良、中、差和极差5个类别。综合2个试验点生长表现,初步认定4号、23号、53号和65号等4个家系为优良家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鹅掌楸人工林生长最优模型选择研究
    朱祥锦
    2020, 49(01): 46-5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08
    摘要 ( )   PDF(3549KB) ( )  
    选取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Logistic、Webull、二次曲线等13个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对鹅掌楸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进行方程拟合。经筛选和验证,得出鹅掌楸胸径生长的最佳模型为:D= 75.6887{1-e–[(T+2.3354)/19.5656]^3.1489};树高生长的最佳模型为:H=(55.5498+34.2298T1.9310)/(119.6386+T1.9310);材积生长的最佳模型为:V=2.5736{1-e–[(T–2.2455)/16.3381]^3.8741}。这三个模型的决定系数均为0.9999,拟合精度分别为99.7258%、99.8827%、99.7930%,且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平均相对偏差、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较小。各林龄段的生长预测值和实测值比较,数据吻合度高,残差总体偏小,趋势线表现一致。各模型可用于指导预测福建省闽北地区鹅掌楸人工林中幼林的生长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
    彭定人,李汉维,覃永华,吴望辉,李 满,罗开文
    2020, 49(01): 52-5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09
    摘要 ( )   PDF(5226KB) ( )  
    据调查,广西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有野生维管植物493种,隶属于132科357属;湿地植物有165种,隶属于54科118属。在科、属水平上对种子植物区系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性质均强于温带性质,属的成分以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为主。对湿地植物进行生态型划分和统计,并根据现状提出植物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分类
    福建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Ⅶ
    安 昌,范世明,倪必勇,刘小芬,杨成梓
    2020, 49(01): 60-6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10
    摘要 ( )   PDF(1111KB) ( )  
    在福建省中药资源普查及本土植物全覆盖调查中,陆续发现福建省新记录植物6种(亚种),即洪氏半边莲(Lobelia hongiana Q. F. Wang & G. W. Hu)、假半边莲[Lobelia alsinoides subsp. hancei (H. Hara) Lammers]、落地梅(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大齿马铃苣苔(Oreocharis magnidens Chun ex K. Y. Pan)、翼茎阔苞菊[Pluchea sagittalis (Lam.) Cabrera]、美洲马?儿(Melothria pendula L.)。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省兰科新记录
    刘逸嵘,郭剑强,刘忠成,赵万义,廖文波
    2020, 49(01): 65-6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11
    摘要 ( )   PDF(7906KB) ( )  
    报道广东省兰科新记录1属2种——双唇兰属(Didymoplexis Griff.)双唇兰(Didymoplexis pallens Griff.)及腐生齿唇兰[Odontochilus saprophyticus (Aver.) Ormerod.],皆发现于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证实了该地区地貌的气候条件及植物区系形成的独特性,也对腐生齿唇兰及双唇兰地理分布区完整性进行了补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莎草科一新记录属——剑叶莎属
    马 良,苏享修,陈世品,杨成梓
    2020, 49(01): 69-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12
    摘要 ( )   PDF(14347KB) ( )  
    报道福建省莎草科一新记录属——剑叶莎属(Machaerina Vahl),一新记录种——圆叶剑叶莎[Machaerina rubiginosa (Sol. ex G. Forst.) T. Koyama],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广东特有国家保护植物丹霞梧桐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
    缪绅裕,黄华章,李远球,陶文琴,曾阳金,陈再雄,陈志红
    2020, 49(01): 71-7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13
    摘要 ( )   PDF(2905KB) ( )  
    通过对文献、网络资源数据库(植物志、标本平台、图像库等)和专著分析考证,结合全部产地的野外实地考察,对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分类学地位与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标本记录、研究进展及致危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自1986年在广东仁化丹霞山采到模式标本和1987年命名丹霞梧桐以来,至今已过去30多年,其记录范围从最初的仁化县丹霞山,2014年扩展到南雄市全安镇和古市镇,再到2019年新记录的英德市英城镇和横石塘镇,生境也从丹霞地貌特有扩展至与石灰岩地貌共有。丹霞梧桐种群的保护需综合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计量学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园艺疗法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尹凌馨,郭剑英,乐 凯
    2020, 49(01): 76-8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1.014
    摘要 ( )   PDF(877KB) ( )  
    以中国知网(CNKI)中截至2019年2月27日的224篇中文文献和Web of Science (WOS)中12篇中国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国内园艺疗法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园艺疗法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但研究网络分支有限、研究深度有待加深。医药卫生、工业技术和农业科学是其主要研究领域;景观设计和康复是最为突出的研究热点。最后,针对国内园艺疗法研究在研究力量、资助、学科、刊物、内容和趋势等六个方面的局限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