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补红英, 宋维周, 曹凑贵, 李萍. 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号的根系生长对土壤水分亏缺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22): 4277–4289.
[2]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陈正武. 干旱胁迫对喀斯特地区野生茶树幼苗生理特性及根系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 37(21): 7333–7341.
[3] 吴春霞, 李阳, 李昊宇, 王文全, 范敬龙. 水分胁迫对竹柳生长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10): 96–103.
[4] 王宝宁, 邹世慧, 李玲莉. 两种常绿绿化树种的根系生长规律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23): 164–166.
[5] 郑艺, 张丽, 周宇, 张炳华. 1982–2012年全球干旱区植被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7, 34(1): 59–66.
[6] 王铁英, 王仰仁, 柴俊芳, 郭文俊. 根系水分胁迫响应函数对土壤水及作物生长动态和产量模拟影响的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22, 45(2): 566–577.
[7] 李会杰. 黄土高原林地深层土壤根系吸水过程及其对水分胁迫和土壤碳输入的影响[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
[8] 杨再强, 邱译萱, 刘朝霞, 陈艳秋, 谭文. 土壤水分胁迫对设施番茄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 36(3): 748–757.
[9] 李秧秧, 刘文兆. 土壤水分与氮肥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1): 23–25.
[10] 种培芳, 李航逸, 李毅. 荒漠植物红砂根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草业学报, 2015, 24(1): 72–80.
[11] 李鲁华, 李世清, 翟军海, 史俊通. 小麦根系与土壤水分胁迫关系的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 2001(1): 1–7.
[12] 夏延国, 董芳宇, 吕爽, 王键铭, 井家林. 极端干旱区胡杨细根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7(7): 37–44.
[13] 丁红, 张智猛, 戴良香, 康涛, 慈敦伟, 宋文武. 干旱胁迫对花生根系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6): 1586–1592.
[14] 杨秀玲. 添加硅酸钠对铅胁迫下香樟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D]. 南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
[15] 骆必刚. 香樟种子调制与催芽技术探讨[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 31(9): 35–36.
[16] 邓东发. 绿化苗木香樟的种子繁殖法[J]. 农家科技, 2010(2): 15.
[17] 杨鼎超, 衷诚明, 郭铧艳, 陈言柳, 张林平, 黄永平. 我国樟树病害分布及防治研究进展[J]. 生物灾害科学, 2018, 41(3): 176–183.
[18] 钟红. 浅谈氮磷施肥对香樟幼苗生长的意义[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17): 122–124.
[19] 高照全, 张显川, 王小伟. 不同水分条件下桃树根系的分形特征[J]. 天津农业科学, 2006, 12(3): 3.
[20] 张仁和, 郑友军, 马国胜, 张兴华, 路海东, 史俊通, 薛吉全.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 31(5): 1303–1311.
[21] 郑云普, 王贺新, 娄鑫, 杨庆朋, 徐明. 木本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4): 1188–1196.
[22] 吕爽, 张现慧, 张楠, 夏延国, 井家林, 李景文. 胡杨幼苗根系生长与构型对土壤水分的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35(5): 1005–1012.
[23] 杨振亚, 周本智, 陈庆标, 葛晓改, 王小明, 曹永慧, 童冉, 石洋. 干旱对杉木幼苗根系构型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8, 38(18): 6729–6740.
[24] 杨小林, 张希明, 李义玲, 解婷婷, 王伟华.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几种植物根系分形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09, 32(2): 249–254.
[25] 杨培岭, 任树梅, 罗远培. 分形曲线度量与根系形态的分形表征[J].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1): 89–92.
[26] 单立山, 李毅, 董秋莲, 耿东梅. 红砂根系构型对干旱的生态适应[J]. 中国沙漠, 2012, 32(5): 1283–1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