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贾渝, 何思.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1卷: 植物, 苔藓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2] Sun S Q, Liu T, Wu Y H, Wang G X, Zhu B, DeLuca T H, Wang Y Q, Luo J. Ground bryophytes regulate net soil carbon efflux: evidence from two subalpine ecosystems on the east edge of the Tibet Plateau[J]. Plant Soil, 2017, 417(1/2): 1–13.
[3] 刘艳, 乔光军.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下苔藓植物持水能力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3(4): 150–153.
[4] 张雨虹, 张韶阳, 张树煇, 柳宇鑫, 赵吉, 李静泉. 毛乌素沙地苔藓结皮对沙化土壤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21, 58(06): 1585–1597.
[5] 刘荣相, 王智慧, 张朝晖. 苔藓植物对贵州丹寨汞矿区汞污染的生态监测[J]. 生态学报, 2011, 31(6): 1558–1566.
[6] 左思艺, 王智慧, 张朝晖. 张家湾子金矿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的监测[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2): 412–417.
[7] 吴璐璐, 严雄梁, 季梦成. 浙江药用苔藓植物资源[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 26(1): 68–75.
[8] 熊源新. 贵州苔藓植物志(第1、2、3卷)[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4.
[9] 周徐平, 唐录艳, 夏红霞, 彭涛, 邓欣妍, 侯梦丹, 祝迪, 谢如炼, 王斌, 郭应. 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的苔藓植物区系特点[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2, 30(1): 111–124.
[10] 贾少华, 张朝晖. 喀斯特城市石漠苔藓植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2): 100–105.
[11] 张永昌. 贵州茂兰主要生态系统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及其环境因素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1.
[12] 涂国章, 唐书, 张显强. 贵州普定喀斯特石生藓类生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39(3): 1248–1256.
[13] 肖化云, 刘学炎, 刘丛强. 石生苔藓组织氮含量和氮同位素指示贵阳地区大气氮沉降与迁移的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1, 30(1): 18–25.
[14] 曹同, 王敏, 娄玉霞, 徐燕云. 监测环境污染的藓袋法技术及其应用[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0(2): 213–220.
[15] 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7.
[16] 贾渝.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一卷?苔藓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17] 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苔藓志(第 1 ~ 8 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011.
[18] 熊源新, 曹威. 贵州苔藓植物志(第 1~3 卷)[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4~2018.
[19] 李宇其, 王秀荣. 贵阳市山地公园苔藓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J]. 广东园林, 2021, 43(5): 91–96.
[20] 谢斐, 杨再超, 左经会, 林长松, 向红, 廖雯. 贵州山地森林公园地面生苔藓植物多样性[J]. 北方园艺, 2015: 71–75.
[21] 陈廷贵, 张金屯. 山西关帝山神尾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关系的研究I. 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0, 6(5): 406–411.
[22] Hurlbert S H. The non-concept of species diversity: a critique and alternative parameters[J]. Ecology, 1971,52: 577–586.
[23] Magurran A 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M]. New Jers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24] Pielou E C. Ecological Diversit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5.
[25] 张金屯. 数量生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26] Soria A, Ron M. Contribu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Spanish urban bryoflora[J]. Cryptogamie Bryologieet Linchenologie, 1995, 16(4): 285.
[27] 陈怡. 上海市苔藓植物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28] 皮春燕, 刘艳. 重庆主城区住宅小区苔藓组成与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5): 583.
[29] 李泽科, 吴启美, 王智慧, 张朝晖. 岩溶城市背景下贵阳市峰丛苔藓植物多样性分布及其生态特征[J]. 植物研究, 2018, 38(3): 433–443.
[30] 黄玉茜. 四川苔类植物的初步研究Ⅰ-金佛山苔类植物研 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31] 裴林英. 峨眉山藓类植物区系的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2] Smith A J E. Bryophyte Ecology[M]. Berlin: Springer Press, 1982.
[33] Beese W J, Bryant A A. Effect of alternative silvicultural systems on vegetation and bird communities in coastal montane forests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J]. Forest Ecology & Management, 1999, 115(s2/s3): 231.
[34] 熊源新, 潘玉. 贵州省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研究Ⅰ. 濒危原因与种类界定[J]. 贵州科学, 2007, 25(2): 68.
[35] 宋玉玲, 李丹丹, 于晶. 长山群岛藓类植物多样性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1(1): 94–100.
[2] 姜程曦, 张铁军, 陈常青, 李校堃, 刘昌孝. 黄精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17, 48(1): 1–16.
[3] 陶爱恩, 张晓灿, 杜泽飞, 赵飞亚, 夏从龙, 段宝忠. 黄精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8, 49(9): 2163–2171.
[4] 杨兴鑫, 董金材, 胡海波, 王鑫, 毕倩, 李凤娇, 魏佳迪, 梁丽, 王曦, 顾雯, 俞捷.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3种法定基源黄精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 25(5): 71–76.
[5] 李亚霖, 周芳, 曾婷, 易攀, 段淑莉, 符夏果, 罗薇, 彭彩云, 王炜. 药用黄精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9, 25(5): 86–89.
[6] 杜泽飞, 陶爱恩, 夏从龙, 李龙星, 段宝忠. 基于PMP-HPLC和化学计量学的黄精基原物种多糖差异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15): 25–29.
[7] 杨培, 周红, 辛天怡, 马双姣, 段宝忠, 姚辉. 黄精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5, 10(8): 1173–1176.
[8] 周新华, 曾平生, 武晓玉, 姚甲宝, 熊光康, 李家彧. 野生多花黄精种群表型变异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 39(6): 99–106.
[9] 单家明, 孟岩, 李焐仪, 熊豪, 杨武亮. FT-IR和HPLC对不同产地大黄药材的鉴别分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 2021, 42(4): 96–102.
[10] 秦亚东, 汪荣斌, 方凤满, 张立菊, 李林华. 基于化学计量学黄花白及和小白及HPLC指纹图谱分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 2020, 41(4): 21–25.
[11] 魏晓楠, 郝铁成, 刘庆华, 谢国勇. 中药鉴别方法与技术探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 37(4): 65–69.
[12] 路公静, 李媛. 紫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含量测定中的应用[J]. 中国处方药, 2019, 17(8): 23–25.
[13] 彭雪晶, 罗倩, 汪洁, 任国瑾, 张启立, 李四海, 夏鹏飞, 赵磊. 甘肃不同产地黄管秦艽的紫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鉴 别[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27(12): 2926–2928.
[14] 贾萍. 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J]. 中国药业, 2004, 13(2): 79–80.
[15] 李冰. 紫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含量测定应用中的研究[J]. 生物化工, 2018, 4(6): 131–133.
[16] 金鹏程, 张霁, 沈涛, 王元忠. 传统中药灵芝及其伪品的紫外光谱特征分析[J]. 分析测试学报, 2015, 34(10): 1113–1118.
[17] 王元忠, 钟贵, 张霁, 赵艳丽, 杨天梅, 张金渝. 紫外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产地中药三七的鉴别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6): 1789–1793.
[18] 杨天伟, 李涛, 张霁, 李杰庆, 刘鸿高, 王元忠. 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的紫外光谱鉴别分析[J]. 食品工业, 2015, 36(9): 208–212.
[19] 杨天伟, 刘鸿高, 张霁, 李涛, 王元忠. 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菌盖、菌柄的紫外光谱鉴别[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9): 2362–2365.
[20] 杨天伟, 崔宝凯, 张霁, 李涛, 李杰庆, 刘鸿高, 王元忠. 食用牛肝菌不同部位紫外指纹图谱鉴别分析[J]. 菌物学报, 2014, 33(2): 262–272.
[21] 陶爱恩, 杜泽飞, 段宝忠, 夏从龙. 基于多糖组成和含量的3种基原黄精质量比较和识别研究[J]. 中草药, 2019, 20(10): 2467–2474.
[2] Cascone S, Coma J, Gagliano A, Perez G. The evapotranspiration process in green roofs: A review[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9, 147: 337–355.
[3] 龚修齐, 骆天庆. 屋顶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C]. 上海: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9年会论文集, 2019.
[4] 白雷. 种植屋面的热工性能评价指标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5] 徐建业, 杜欢欢, 曾理, 万志美. 屋面绿化隔热一体化技术概述[J]. 绿色建筑, 2015, 7(1): 39–42.
[6] Pérez G, Coma J, Chafer M, Cabeza L F. Seasonal influence of leaf area index (LAI) on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a green facade[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2, 207: 108497.
[7] 徐晓莹. 植物种植对绿化屋顶热工性能的影响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
[8] 王栋. 基于傅里叶定律对热传导的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13): 45–46.
[9] Deeths M J, Endrizzi B T, Irvin M L, Steiner L P, Hordinsky M K. Phenotypic analysis of T-cells in extensive alopecia areata scalp suggests partial tolerance[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y, 2006, 126(2): 366–373.
[10] Fujii T, Imura H. Natural-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from a plate with arbitrary inclin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1972, 15(4): 755–767.
[11] Bellazzi A, Barozzi B, Pollastro M C, Meroni I. Thermal resistance of growing media for green roofs: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absence of specific reference values potentially affect the global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 green roof? An experimental example[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0, 28: 101076.
[12] 郑俊波. 无损检测10种植物叶片含水量的通用模型[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31(10): 1717–1723.
[13] Zhang Z, Lv Y, Pan H. Cooling and humidifying effect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subtropical urban parks[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3, 12(3): 323–329.
Engineering, Waseda University, 1934: 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