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翁倩, 袁大刚, 张楚, 宋易高, 付宏阳, 陈剑科, 李启权, 王昌全. 四川省土壤水分状况空间分布特征[J]. 土壤, 2017, 49(6): 1254–1261.
[2] 王艳梅, 张小雪, 朱秀征, 张志华, 李志, 耿晓东, 蔡齐飞, 刘震. 林木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21, 57(10): 128–144.
[3] Wang Y M, Liu W W, Wang D H, Liu Z.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hotoperiods on the seedling growth of Idesia policarpa Maxim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J].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9, 28(2A): 1229–1234.
[4] Finkelstein R, Reeves W, Ariizumi T, Steber C. Molecular aspects of seed dormancy [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2008, 59(1): 387–415.
[5] 张亚洲, 刘源, 孙露, 曹敏, 杨洁. 全球种子休眠生物地理格局及进化适应[C]. 首届植物科学前沿学术大会摘要集(二), 2022: 75.
[6] 吴玉, 周亚晶, 胡惠, 沈永宝. 种子休眠与解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种子, 2021, 40(5): 63–70.
[7] 唐双, 于安民, 刘爱忠. 脱落酸和赤霉素相互作用调控种子休眠或萌发的分子机理[J].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20: 6893–6900.
[8] 刘慧娜, 张克亮, 赵大球, 孙静, 孟家松, 陶俊. 种子休眠与萌发综述[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18(2): 621–627.
[9] 杨楠, 曹亚从, 魏兵强, 王立浩. 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和休眠的研究进展[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5): 1249–1257.
[10] 薛婷婷, 沈永宝, 刘嘉, 史锋厚. 种子物理休眠研究进展[J]. 植物学报, 2016, 51(6): 863–871.
[11] 屈燕, 区智, 夏樱, 王盖, 冷秋思, 熊健, 候祯丹. 不同前处理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种子, 2018, 37(2): 5–9,13.
[12] 田琳, 王鑫, 李明阳, 刘冬云. 4种野生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 36(3): 314–320.
[13] 李韦瑶, 肖汇川, 张碧莹, 李杰, 苏滢淼, 崔国文, 秦立刚. 不同激素对山韭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种子, 2022, 41(6): 76–83.
[14] 马文静, 赵颖, 魏小红, 曹丽. GA3浸种对露蕊乌头种子破眠及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8, 26(1): 231–237.
[15] 李依民, 梁小燕, 张晗, 高静, 王楠, 徐进, 成世强, 彭亮, 张岗. 赤霉素对NaCl胁迫下大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药, 2022, 53(18): 5834–5841.
[16] 王鑫, 卢慧颖, 吴国峰, 张妍妍, 冯磊. 赤霉素对野生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J]. 林业科技, 2022, 47(4): 11–12.
[17] 王娜, 张中华, 周华坤, 徐文华. 温度、冷层积和化学试剂处理对3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2, 30(12): 3284–3293.
[18] 雷慧霞, 于营, 刘亚苓, 张新静, 邢丽伟, 鲁海坤, 吴健勇, 郭靖. GA3与机械破皮结合处理对破除芍药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影响[J] 种子, 2020, 39(7): 101–103.
[19] 张浩斌, 王喆, 杨秀博, 刘天义, 张鹏. 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和层积处理对花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J]. 黑龙江科学, 2022, 13(6): 1–4,35.
[20] 郭丽, 索素敏, 徐明辉. 组织培养中不同消毒处理对野生薄皮木种子萌发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20 (4): 1325–1330.
[21] 尹娟, 朱庆松, 赵晶晶, 曹永奕, 马桂花. 超声波对盐胁迫下紫松果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8): 117–127.
[22] 罗琳, 黄学敏, 陈晓悦, 李龙, 刑玥, 林作栋, 景诗梦, 刘舒雅, 彭东辉. 寒兰根内生真菌诱导子对白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42(2): 442–448.
[23] 姜恒越, 高毓翎, 李媚晴, 陈志龙, 庄黎丽, 杨志民, 张夏香. 60Co-γ射线辐照对粉黛乱子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 响[J]. 草地学报, 2022, 30(12): 3272–3278.
[24] 陈梦洁, 吕长平, 孙田娇, 秧拯民. 微波辐射对‘凤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21, 39(2): 238–243.
[25] 李世峰, 蔡艳飞, 李树发, 解玮佳. 不同因子对钝萼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1(3): 86–88.
[26] 黄素荣, 谌振, 张东雪, 杨光穗. 储藏方式和药剂处理对桃金娘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 2020, 39(2): 118–121.
[27] 陈文, 王旭, 彭玉姣, 王桔红. 贮藏方式对4种药食两用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 85–89.
[28] 刘乐乐, 许宏刚, 王梅, 徐正茹, 曹效东. 兰州地区18种野生观赏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报, 2018, 33(1): 269–273, 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