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5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植物保护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基于全基因组的穿心莲NRAMP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范潘慧, 武立伟, 孙 伟, 王 瑀, 高 巍, 邢建永, 宋经元, 姚 辉
    2023, 52(3): 175-18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01
    摘要 ( )   PDF(4165KB) ( )  
    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atural resistance 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NRAM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重要的膜转运蛋白,在植物重金属离子转运和重新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NRAMP基因家族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根据拟南芥NRAMP家族的蛋白序列,从穿心莲全基因组中筛选鉴定了7个NRAMP家族成员,命名为ApNRAMP1ApNRAMP7,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和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等相关信息。结果表明,ApNRAMPs基因编码蛋白的长度为513~553 aa,分子量在56.00~60.54 kD之间,所有成员均定位于细胞膜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NRAMP基因家族分为2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分析发现,属于GroupⅡ的ApNRAMP3~ApNRAMP6含有3个内含子,而属于GroupⅠ的ApNRAMP1、ApNRAMP2、ApNRAMP7则含有12个内含子;保守基序分析发现,Motif1~8保守基序存在于所有的ApNRAMPs编码的蛋白序列。蛋白结构预测分析发现,ApNRAMPs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维结构较为相似。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ApNRAMPs基因参与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效积温对建泽泻和川泽泻抗氧化酶活性及功效物质的影响
    郎培蕾, 韩 赟, 田 荣, 谷 巍, 邱蓉丽, 马奇翰, 吴文庆, 刘梦雪, 鞠瑞鑫
    2023, 52(3): 183-19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02
    摘要 ( )   PDF(568KB) ( )  
    根据泽泻道地产区福建建瓯和四川彭山近40年气象数据,分析建泽泻(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和川泽泻(泽泻A. plantago-aquatica)大田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变化范围与分布规律。模拟2个道地产区有效积温变化规律,比较研究有效积温对建泽泻和川泽泻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功效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 建泽泻和川泽泻所需有效积温范围分别在1044~1340 ℃·d和602~962 ℃·d之间,且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有效积温也存在显著差异;(2) 建泽泻与川泽泻在道地产区有效积温条件下, 抗氧化能力较强,块茎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较高,快速积累期均出现在第105~120天,而两种泽泻23-乙酰泽泻醇C积累变化规律则相反,道地产区有效积温条件下的含量较低。以上结果表明,有效积温可显著影响建泽泻与川泽泻的抗氧化能力与功效物质积累,该研究为探究建泽泻与川泽泻道地性成因以及规范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芍药品种茎叶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比较
    陈友锋, 佟宁宁, 刘 燕, 刘政安
    2023, 52(3): 191-19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03
    摘要 ( )   PDF(414KB) ( )  
    为探究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不同品种间茎、叶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16个芍药品种茎、叶为材料,对其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采用APC指数综合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芍药品种茎、叶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差异较大,叶的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远高于茎;APC指数显示,茎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品种为‘少女妆’‘巧玲’‘老来红’,叶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品种为‘巧玲’‘少女妆’‘老来红’‘仙鹤白’;3种方法测得的茎叶抗氧化活性、APC指数及总酚含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证实芍药叶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物质基础为酚类物质,筛选出抗氧化能力较强的4个芍药品种可作为潜在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大力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研究
    赵羽洁, 陈美芬, 李 欣, 张紫虹, 黄金文, 黄俊明, 张 焜, 李冬利
    2023, 52(3): 197-20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04
    摘要 ( )   PDF(350KB) ( )  
    本研究评价了牛大力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采用限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对有组氨酸营养缺陷的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进行回变菌落计数;经口灌胃法进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计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在总红细胞的比例及含微核嗜多染红细胞比率;采用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培养技术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受试样品牛大力提取物致CHL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受试样品牛大力提取物属实际无毒级物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红细胞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牛大力提取物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未观察到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杉木鲜枝叶精油提取及组分分析
    蔡子轩, 周 欢, 李吉跃, 苏 艳, 伍观娣, 郑会全
    2023, 52(3): 203-20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05
    摘要 ( )   PDF(1612KB) ( )  
    为探明水蒸馏法提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鲜枝叶精油的提取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样品粉碎方式、液料比、蒸馏时间和NaCl浓度等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切草机法粉碎样品,液料比为8:1,蒸馏6 h且不添加NaCl处理的杉木鲜枝叶出油率较高,为0.08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精油组分进行解析,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其中主要包含29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以及10种单萜类化合物,其质量分别占总质量的88.22%、7.5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肥减量配施油菜籽饼肥对烤烟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聂忠扬, 祖庆学, 林 松, 张翼飞, 李国明
    2023, 52(3): 210-21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06
    摘要 ( )   PDF(1027KB) ( )  
    为进一步验证有机肥对烟株生长代谢的影响,寻找有机肥施用下化肥减施的最佳比例,以云烟85为试材,研究烟草专用肥930 kg·hm–2 (N:P2O5:K2O=10:10:25,CK)、减肥15%+300 kg·hm–2油菜籽饼肥(T1)、减肥30%+300 kg·hm–2油菜籽饼肥(T2)和减肥45%+300 kg·hm–2油菜籽饼肥(T3)等4种施肥方式对烟株不同生育时期碳氮代谢酶活性、碳氮积累量以及烤后烟叶的经济状况的影响。与纯施化肥(CK)相比,移栽80 d后,T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碳含量、碳积累量、氮含量、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5.49%、33.86%、32.79%、23.43%、16.89%、17.09%、11.03%。各处理的烟株淀粉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生育时期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移栽20 d,两种酶的活性均表现为CK高于减肥配施油菜籽饼肥处理;移栽35 d后,T1、T2两处理的两种酶活性较CK有显著提升。T1处理烟叶产量最高,但均价及中上等烟叶率显著降低;T2处理产值、均价及中上等烟叶率最高,较CK提高了14.58%、8.94%、6.08%。该研究明确了减肥30%+300 kg·hm–2油菜籽饼肥效果最佳,为维持烟草产量与品质稳定及发展可持续绿色友好型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生原生质体分离方法探究
    伍顺达, 梁绮雯, 孙 敏, 王思远, 苏 益, 肖浪涛
    2023, 52(3): 220-22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07
    摘要 ( )   PDF(5947KB) ( )  
    以花生多粒型四粒红Arachis hypogaea var. fastigiate ‘Silihong’为材料,调节不同酶的浓度,优化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结果显示,混合酶解液的分离效果显著优于崩溃酶。制备花生60 d龄植株叶片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为:2%纤维素酶+ 3%果胶酶+1%离析酶+ 0.02 mol·L–1 KCl + 0.02 mol·L–1 MES + 0.01 mol·L–1 CaCl2 + 0.6 mol·L–1甘露醇+ 0.1% BSA,28 ℃黑暗酶解3 h。在此条件下,花生叶片原生质体产量为 2.965×105个·g–1,花瓣原生质体产量为2.55×105 个·g–1。此外,花瓣与黄化叶均能成功分离得到大量原生质体,而花生苗的下胚轴以及果针未分离出原生质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4种川西北高山野生功能性草本花卉植物种子萌发特性
    杨马进, 黄文娟, 李 臻, 唐霄铧, 韩菊兰, 叶昌华
    2023, 52(3): 228-24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08
    摘要 ( )   PDF(398KB) ( )  
    以川西北地域14种特色功能性草本花卉植物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储藏方式和萌发前处理方式在成都平原地区开展种子萌发实验,探讨高山草本植物在低海拔地带适宜育苗的种子储藏方式及解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①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倒提壶Cynoglossum amabile、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钟花报春Primula sikkimensis、长梗紫菀Aster dolichopodus植物种子在储藏前后均保持较高活力、萌发能力强,雪山报春Primula nivalis、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储藏后种子萌发能力明显增强;②不同储藏方式对14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P<0.01),沙藏环境优于干燥低温环境,室外干燥通风环境最次,整体以低温3 ℃沙藏种子萌发率最高;③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14种高山草本花卉植物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P<0.01),GA3溶液和6-BA溶液浸种对种子萌发影响最为明显,前者整体促进,后者则整体抑制,物理损伤和硫酸侵蚀显著降低发芽率;④低温3 ℃沙藏、GA3溶液浸种、清水浸种、超声波震荡对多数植物种子的萌发进程缩短效果明显。倒提壶、银莲花、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长梗紫菀幼苗在成都平原地区自然环境下生长较好,能适应当地夏季高温天气,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植物群落邻体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是否影响邻体效应?
    王丽萍, 乌俊杰, 陈凤仙, 冯 哲, 于小莉, 孙继文
    2023, 52(3): 242-25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09
    摘要 ( )   PDF(1337KB) ( )  
    植物群落邻体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是密度制约的重要预测因子,但在不同研究结论中邻体间系统发育关系对邻体效应的影响不一致。该文基于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CNKI三个数据库,通过关键词检索邻体间系统发育关系对邻体效应的影响的相关文献(1980.01.01~2022.05.01),对标题、摘要和全文进行筛选,纳入分析文献35篇。邻体间系统发育关系对邻体效应的影响有三种:系统发育负密度制约效应(PNDD)、系统发育正密度制约效应(PPDD)和无系统发育密度制约,其文献篇数依次递减。PNDD主要受资源竞争、天敌和病原体的影响;PPDD与共生真菌、生境异质性小和生境过滤相关;而植物早期邻体间无直接的相互作用和性状无系统发育信号会导致无系统发育密度制约。邻体间系统发育密度制约结论不一致主要是因为不同研究地点的环境异质性、研究方法、尺度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因此,在探究邻体间系统发育对邻体效应的影响时,应尽可能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阳西程村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来源分析
    魏小辉, 张昊晟
    2023, 52(3): 253-25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10
    摘要 ( )   PDF(471KB) ( )  
    对广东阳西程村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沉积物进行采样,测定Cu、Zn、Ni、Pb、Cd、Cr、Hg、As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地累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污染情况。结果表明,该林区受到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Pb、Hg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其中Hg表现出强生态风险。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为人类活动。综上所述,程村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受污染情况轻,需控制重金属持续输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李 悦, 姚志勇, 凌成利, 方朝晖, 韦燕琳, 韦文刚
    2023, 52(3): 258-26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11
    摘要 ( )   PDF(902KB) ( )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基于PPG I分类系统对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点、濒危保护和经济价值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28科66属148种,优势科属明显且以单种科、属为主,起源较为古老,在进化上比较连贯;植物区系地理在科、属、种水平均以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属的R/T值为8.8,主要为热带成分,且与邻近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有国家二级保护物种8种和IUCN名录易危物种4种,高利用价值种类较多,以药用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
    太空香蕉‘天成1号’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
    卢丽俐, 林文珍, 王金英, 郭 莺, 蔡长福, 蔡邦平
    2023, 52(3): 265-2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3.012
    摘要 ( )   PDF(6450KB) ( )  
    ‘天成1号’香蕉Musa ×paradisiaca ‘Tiancheng No. 1’是利用‘巴西蕉’通过航天育种选育的香蕉新品种,在区域种植试验中出现植株枯萎症状。取其枯萎病植株组织,经分离、纯化、培养病原菌,并将病原菌灌根回接蕉苗进行致病性测定,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检测的方法鉴定病原菌类型。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天成1号’枯萎病病原菌株LWZ-XJ-4为尖孢镰刀菌,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病原菌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进化距离最近。研究结果明确了引起太空香蕉‘天成1号’枯萎病的病原菌类型,对该香蕉品种枯萎病防控及推广种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封面目录
    2023, 52(3): 0. 
    摘要 ( )   PDF(45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