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含露, 曾玲珍, 林育钊, 林河通. 柑橘采后品质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3, 52(1): 78-84. |
[2] |
宋章蓉,李翌菡,欧达,邱宝利,桑文. 基于COI基因的华南地区柑橘木虱系统发育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 47(1): 18-22. |
[3] |
陈猛,苏栋山,朱红惠,陈杰忠,姚青. 菌根真菌提高蓝莓抗逆性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 47(1): 88-93. |
[4] |
张迪,谢鸿根,潘鹤立,孙建华,陈源,潘东明. 不同品种柑橘果肉中氨基酸的测定与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 47(04): 322-326. |
[5] |
吴伟,周杨,陈杰忠,朱红惠,姚青. 柑橘园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土著菌株的促生效应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 47(04): 327-332. |
[6] |
冯曾威,王宁,朱红惠,姚青. 低pH对番茄幼苗菌根丛枝形成和磷营养功能的影响[J]. , 2016, 45(04): 301-307. |
[7] |
许朋阳,陈伟立,朱红惠,李娟,陈杰忠,姚青. 丛枝菌根真菌、磷和生长素对枳侧根形成的调控效应[J]. , 2016, 45(03): 216-220. |
[8] |
蔡邦平,董怡然,侯全,黄耀坚. 福建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侵染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01): 1-6. |
[9] |
吴强盛,夏仁学. 柑橘丛枝菌根形态结构观察[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 39(02): 14-16. |
[10] |
刘进法,王鹏,罗园,谢亚超,万渊,夏仁学. 低磷胁迫下AM真菌对枳实生苗吸磷效应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 39(01): 9-13. |
[11] |
刘进法,夏仁学,王明元,王鹏. 丛枝菌根促进植物根系吸收难溶态磷的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 36(04): 62-66. |
[12] |
刘柏玲,李国怀,程云清. 茎尖嫁接脱除柑橘黄龙病病原及其检测方法比较[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35(04): 24-27. |
[13] |
肖家欣,彭抒昂. 两个柑橘品种花期前后子房(幼果)和春梢叶中不同形态钙和果胶含量变化[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35(03): 12-15. |
[14] |
刘建福,杨道茂,王丽娜,张勇. 丛枝菌根真菌离体培养研究概况[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 34(03): 70-73. |
[15] |
吴强盛,周开兵,夏仁学,黄仁华,胡利明. 柑橘丛枝菌根发育状况田间调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 33(02): 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