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利民. 植物资源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32—455.[2] 张蕊,周志春,余能健,骆文坚,冯建国,金国庆.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24(1):56—62.[3] 汪素娟,康安,狄留庆,张圣洁,田乐,周伟,恽菲,单进军,赵晓莉,毕肖林. 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3,44(5): 626—631.[4] 刘延成,程风杰,蒙衍强,陈振锋,梁宏. 两面针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4): 550—555.[5] 谢国文. 药用植物学[M]. 北京: 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2005: 34—370.[6] 林有润,张桂才,王学文,李泽贤. 广东省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特点及药材生产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J]. 广西植物, 1987,7(4): 305—311.[7] 张宏意,施诗,廖文波. 丹霞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25(4): 942—944.[8] 张宏伟,马骥. 鼎湖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J]. 广西植物, 2005,25(6): 539—543.[9] 潘秋荣,梁佰华,陈小芸.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广东林业科技, 2012,28(4): 25—30.[10] 李镇魁,詹潮安. 潮汕中草药[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0: 2—521.[11] 邹永东,党利,陈红峰,尤利雅,李凌锋,张永夏,钟文超. 广东省南昆山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8,27(5): 19—22.[12] 刘彩琴,张粤,钟象景.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广东林业科技, 2008,24(3): 33—37.[13] 廖建良,贺握权,曾令达,宋冠华. 罗浮山药用植物资源分析[J]. 惠州学院学报, 2008,28(3): 21—25.[14] 冯志坚,李镇魁,吴永彬,刘建滨. 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3(4): 49—52.[15] 骆土寿,陈德祥,李仕春,李意德,陈步峰. 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资源及其评价[J]. 广东林业科技, 2003,19(4): 7—12.[16] 李烨,冯志坚,何庆峰,唐志蕴. 广东惠东白盘珠自然保护区芳香植物资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30(3): 33—36.[17] 骆土寿,李意德,陈德祥,许涵. 广东白盆珠水库水源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研究[J]. 生态科学, 2007,26(2): 159—164.[18] 邓南荣,吴志峰,刘平,李定强,郭志兴. 白盆珠水库库区坡面径流侵蚀规律初步研究[J]. 土壤与环境, 2001,10(3): 185—187.[19] 吴修仁. 广东药用植物简编[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566.[20] 林春蕊,许为斌,刘演,龙春林. 广西靖西县端午药市常见药用植物[M].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2—248.[21] 田代华. 实用中草药辞典[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 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彭华,孙航.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25(3): 245—257.[23] 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第1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2—254.[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Z]. 1999-08-04.[25] 黄川腾,庄雪影,姜斌,刘兆祥,李荣喜,张粤. 广东象头山吊皮锥种群及其群落结构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10,26(1): 71—76. [26] 余永富,杨亚琴,潘成坤,谢镇国,余德会. 药用及观赏植物石松人工栽培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42(33): 11623—11625.[27] 孔凡芸,刘京蓉,刘松涛. 半枫荷高效扦插繁育技术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 2014(5): 48—49.[28] 黄道恩. 半枫荷扦插繁殖技术试验[J]. 防护林科技, 2014(4): 33—35.[29] 王小敏,蒋波,徐敏慧,马华材,苏文韬. 两面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26(5): 70—73.[30] 时群,梁刚,蔡林,何贵整,杨利平. 两面针林下栽培技术[J]. 林业调查规划, 2013,38(3): 131—134.[31] 王彭伟. 肾蕨组培快速繁殖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20(2): 107—109.[32] 司亮. 肾蕨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5):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