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钱虹,陆锐明.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21(13): 2418—2420.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3—4.
[3] 张洪俊. 从《内经》看糖尿病迁延不愈的机理与治疗[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2(10): 26—27.
[4] 吕继红.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优势与作用机理[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6(7): 155—156.
[5] 王虹玉,郑桂东,白雪,王伟. 药食同源食品在降血糖方面的研究进展[J]. 饮食保健, 2016,3(15): 249—249.
[6] 黄智明. 珍奇花卉栽培[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5.
[7] 曾红,温庚金,罗旭荣,曾林军,王玲玲,许建新. 4种轻型屋顶绿化植物抗旱能力的综合评价[J]. 草业科学, 2016,33(6): 1084—1093.
[8] 刘蕾. 铺地锦竹草生物学特性及适应性研究[D].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9] 乔煜. 轻型环保屋顶绿化技术研究初探[D]. 广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5.
[10] 谭志荣,李沛波,袁干军. 鸭跖草水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09,9(8): 1457—1458,1461.
[11] 张贵峰. 鸭跖草变种中的成分及其抗高血糖活性[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3(2): 124.
[12] Xie J H, Dong C J, Nie S P, Li F, Wang Z J, Shen M Y, Xie M Y. Extrac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lavonoids from 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ljinskaja leaves[J]. Food Chemistry, 2014(6): 106.
[13] 王海敏,虞海霞,董蕊,李伟,丛海迪,郑毅男. 苕子蜜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10,31(3): 54—57.
[14] 李巨秀,张小宁,李伟伟. 不同品种石榴花色苷、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 2011(23): 143—146.
[15] 任顺成,陈雅妮. 玉米须黄酮分级萃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5(2): 16—20.
[16] 吉惠杰,程振玉,薛俊礼,成乐琴,樊玉莹,杨旭. 仙人草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 (12): 133—138.
[1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18] 孙梦洋,张灿,陈亚淑,谢笔钧,孙智达. 黑糯玉米芯花色苷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0): 307—312.
[19] 王晶,费爽,孟煜晗,孙天玉,侯晓强,付亚娟,杜娟,吴智艳. 鳞柄小奥德蘑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9): 172—176.
[20] 王亚茹,李雅萌,周柏松,杨娜,郑炳真,李平亚,刘金平. ICP-MS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中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J]. 特产研究, 2018(1): 26—31.
[21] 杨冬梅,薛立群,李俊年,邓治邦. 镁的生物功能和草食动物镁缺症综述[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9(6): 101—103.
[22] 任榕娜. 微量元素锰与脑功能[J]. 临床荟萃, 1997,12(21): 993—994.
[23] 李道荣,段素华. 人体中锌的生物学功能[J]. 生命的化学, 1997,17(1): 29—31.
[24] 张汇,鄢嫣,聂少平,陈奕,谢明勇. 黑灵芝不同部位多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J]. 食品科学, 2011,32(1): 56—61.
[25] 鲍涛. 云南高寒山区苦荞黄酮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
[26] 邵淑宏. 乌龙茶多糖理化性质及抗氧化、降血搪活性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5.
[27] 张一帆,王强,王伟,吴莉宇,张玉,章程辉. 杨梅蛋白酶解肽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的稳定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36(14): 8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