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烟草合子时期表达基因NtZE1的克隆及结构分析
    罗岸,左紫怡,焦雄,刘夏
    2019, 48(02): 103-10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01
    摘要 ( )   PDF(727KB) ( )  
    通过分析烟草Nicotiana tabacum长形合子和卵细胞的cDNA差减文库获得一条合子时期表达的基因NtZE1的EST序列。分析显示,EST序列中含有315 bp CDS序列(Coding sequence),通过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成功克隆到该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tZE1基因编码105个氨基酸残基;NtZE1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具有信号肽;蛋白二级结构多为α-螺旋,软件预测该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外。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获得ATG起始密码子前共2578 bp的5’侧翼序列(启动子和5’UTR),将该序列连入EGFP核定位载体中并通过瞬时表达技术使其在小叶烟草N. benthamiana叶表皮细胞中表达,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证实所获得的5’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基因表达的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G模拟干旱条件下木麻黄幼苗的生理变化
    卢雅莉,吴杨熙,陈红跃
    2019, 48(02): 109-11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02
    摘要 ( )   PDF(386KB) ( )  
    以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15个家系品种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环境,设置三个胁迫强度处理(轻度、中度、重度胁迫),研究受胁迫2月龄木麻黄幼苗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干旱胁迫处理后,各家系幼苗叶片MDA含量随胁迫强度增大而增大,但增幅差异较大;不同干旱胁迫水平下,各家系SOD活性存在一定差异;重度胁迫条件下,除粤杂交家系外,其余家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为显著增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表明MDA含量是反映水分胁迫最重要的指标。各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家系701、莆20、抗3、惠2、南山7和东山2抗旱性能力较好;东山短、601、59、A13抗旱能力一般;千头、粤杂交、抗1、龙4和平5抗旱能力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铺地锦竹草水提取物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冷波,蔡少茹,李秀敏,黄家福,薛钰,林志超,陈文嵩,李春显,潘裕添
    2019, 48(02): 114-11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03
    摘要 ( )   PDF(428KB) ( )  
    以市售铺地锦竹草为材料制备其水提取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花色苷、总糖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采用ICP-MS质谱仪法测定提取物中18种金属元素的组成和含量,最后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铺地锦竹草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2.04%,总蛋白含量1.83%,总糖含量55%,总花色苷含量7.2%,Ca、Mn、Mg等有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Pb、Hg、Ag、Co、Ge等有害重金属微量检出或未检出。提取物清除DPPH·的IC50达0.265 mg·mL-1,清除·OH自由基IC50为1.16 mg·mL-1,1 mg提取物的总还原力与39 μg Vc相当,对亚铁离子未表现出有规律的螯合力。以上说明铺地锦竹草提取物中天然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有害重金属极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是由多种活性因子通过协同作用机制起作用的,具有开发为功能性食品的良好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蔓茎堇菜和柔毛堇菜多糖的抑菌抗氧化活性
    林雄平,姚小芳,彭彪,周逢芳
    2019, 48(02): 119-12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04
    摘要 ( )   PDF(380KB) ( )  
    利用乙醇沉淀法提取蔓茎堇菜Viola diffusa和柔毛堇菜V. principis多糖并分别进行抑菌及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蔓茎堇菜和柔毛堇菜多糖提取率分别为7.0%和8.3%。不同倍数体积无水乙醇沉淀提取的多糖抑菌和抗氧化能力不同。抑菌效果显示,蔓茎堇菜多糖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分别可达8.46 mm和8.59 mm,柔毛堇菜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均可达9.13 mm,但两种堇菜多糖对黑曲霉和啤酒酵母未呈现抑制活性;抗氧化研究发现,蔓茎堇菜多糖抗氧化活性为243.64 U·mL-1,柔毛堇菜多糖抗氧化活性为411.78 U·mL-1。由此可见,无论是抑菌还是抗氧化活性方面,柔毛堇菜极显著优于蔓茎堇菜(P <0.01)。蔓茎堇菜和柔毛堇菜多糖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抗氧化活性,均可作为食药两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丛林式橡胶林内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养分含量
    曾欢欢,吴骏恩,刘文杰
    2019, 48(02): 125-13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05
    摘要 ( )   PDF(761KB) ( )  
    选取西双版纳地区丛林式橡胶林为研究对象,以纯橡胶林为对照,分别在2016年干季(3月)和雨季(5、6、7月)进行取样,测定两个样地内植物叶片δ13C值,比较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测定叶片C、N、P含量,计算叶片N/P值,分析植物对养分的利用与竞争关系,并综合分析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与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干季橡胶树受到干旱胁迫,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雨季,此时叶片N、P含量也显著高于雨季;丛林式橡胶林内橡胶树水分利用效率低于纯橡胶林内橡胶树,叶片N、P含量和N/P值均高于纯橡胶林中橡胶树;两个样地内不同植物与不同时间的水分利用效率,叶片C、N、P含量和N/P值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N、P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片C含量、N/P值呈负相关。因此,丛林式橡胶林内橡胶树能更好地应对干旱,具有较强的养分获取能力。该研究揭示了丛林式橡胶林内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养分利用特征,表明丛林式橡胶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滨猫尾木种子萌发和实生苗抗逆性研究
    刘徳浩,廖文莉,陈智涛,舒夏竺,徐平
    2019, 48(02): 134-13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06
    摘要 ( )   PDF(412KB) ( )  
    本文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对海滨猫尾木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淹水、盐度、低温条件对其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滨猫尾木种子千粒重为52 g,种子密度0.021 g·cm-3,种子首次出芽时间在9~16 d不等,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播种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水淹至根颈对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完全水淹22 d后幼苗开始死亡。幼苗耐受盐分浓度为10 g·kg-1,盐分浓度超过10 g·kg-1不利于幼苗正常生长,盐分浓度超过18 g·kg-1幼苗叶片开始卷曲、脱落。3 ℃低温胁迫对幼苗正常生长有不利影响,0 ℃会导致幼苗呈现半致死状态。海滨猫尾木种子适宜随采随播,幼苗具有较强的耐水淹特性,适生盐度范围广,不耐低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南沙与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的温湿度效应比较
    陶文琴,缪绅裕,戴文坛,黄华章,陈健辉
    2019, 48(02): 139-14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07
    摘要 ( )   PDF(582KB) ( )  
    于2017年期间,每日间隔1 h自动监测1次,同步测定广州南沙湿地与珠海淇澳红树林林内、林外旷地的气温及大气相对湿度,比较研究不同地点红树林生境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两地红树林林内气温一直低于林外旷地,相对湿度则高于旷地。南沙红树林日降温最大值6.832 ℃,平均降温0.733 ℃,平均降温率3.092%;日增湿最大值23.416%,平均增湿5.528%,平均增湿率6.345%。淇澳红树林日降温最大值6.607 ℃,平均降温1.722 ℃,平均降温率7.011%;日增湿度最大值45.044%,平均增湿1.681%,平均增湿率1.942%。两地红树林林内气温年均值比较,南沙比淇澳高0.126 ℃,林外旷地气温年均值淇澳比南沙高0.862 ℃;红树林林内湿度年均值南沙比淇澳高4.427%,林外旷地湿度年均值南沙比淇澳高0.581%。总体上,两地红树林的降温、增湿效应均明显,其中淇澳红树林降温效应更明显,而南沙红树林增湿效应更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市6种攀援植物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赖巧晖,翁殊斐,胡竞恺,黄敏
    2019, 48(02): 145-14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08
    摘要 ( )   PDF(408KB) ( )  
    对广州市常用的6种攀援植物进行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测定,比较分析其释氧固碳和降温增湿效益。结果表明,簕杜鹃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单位绿地面积固碳释氧量最大,降温效果最明显;异叶爬墙虎Parthenocissus dalzielii增湿效果最好。在园林绿化中,城市立体绿化攀援植物可首选异叶爬墙虎、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和簕杜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年生钟萼木生长性状遗传分化与优良个体早期选择研究
    郭祥泉,钱国钦,吴载璋,涂年旺,吴炜,郭祥堆
    2019, 48(02): 149-15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09
    摘要 ( )   PDF(375KB) ( )  
    对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一年生苗高生长适应性与早期生长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木群体高生长类型权重呈正态分布于13~92 cm区间;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以苗木群体高生长标准差值作为不同生长类型划分间隔值,苗木高生长划分为8个生长类型,85%以上个体的高生长量处于平均值与相邻两生长类型,地径生长习性遗传分化表现出与苗高相似特性。利用钟萼木苗木早期生长分化显著的特点,以苗木高和地径作为选择性状,依据t检验选择法确定选择标准,共筛选双重指标都能满足的个体4株,经综合评价,另选择5株优良个体,共计9株,分别命名为田钟1~9号,田钟1~9号高生长比平均值分别提高95%、97%、105%、105%、142%、113%、111%、100%、118%;地径生长比平均值分别提高57%、61%、63%、75%、105%、63%、64%、57%、79%。生长量表现较好的优良个体可作为该树种优良基因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
    潘介春,黄幸,邓英毅,丁峰,徐炯志,徐石兰,黄思婕,杨亚涵,龙蔷宇,王金英,李琳,王颖
    2019, 48(02): 155-16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0
    摘要 ( )   PDF(323KB) ( )  
    以‘储良’和‘石硖’2个龙眼品种的成熟叶为材料,对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与叶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9种模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储良’和‘石硖’的叶面积均可用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进行估算,基于叶长×叶宽建立的9种叶面积回归方程R 2均最高,拟合效果最好,且相关性最大,因此叶片长×宽可作为龙眼叶面积估测的首选指标。基于叶长×宽建立的9个回归方程中,一元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幂函数能较好拟合,其中以幂函数估算的精度最高,较适合用来估测龙眼的叶面积。‘储良’和‘石硖’叶面积对应的较为精准的叶面积幂函数方程分别为:y = 0.751x 1.006 和 y = 0.986x 0.973。最适合两个龙眼品种的总叶面积幂函数方程为y=0.869x 0.98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宁镇山脉乡土树种评价
    谢春平,方彦,刘大伟,南程慧
    2019, 48(02): 161-16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1
    摘要 ( )   PDF(697KB) ( )  
    为了筛选适宜南京地区的优良城市绿化树种,在野外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江苏宁镇山脉乡土树种评价体系,对该区域的乡土树种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应首先考虑抗逆性,其次是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生物学特性;(2)参与评价的41种宁镇山脉乡土树种可分为4类,其中I类乡土树种应大力推广应用,II类乡土树种可作为森林城市树种多样性的有益补充,III类和IV类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树种仍有一定的差距。13种I类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黄力明,郭韵,张硕,熊露桥
    2019, 48(02): 169-17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2
    摘要 ( )   PDF(441KB) ( )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该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93科627属113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6科66属119种,裸子植物7科8属9种,被子植物150科528属1011种(双子叶植物130科417属838种,单子叶植物20科111属173种)。(2) 该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及茜草科Rubiaceae为主。在科属的组成上较为分散,主要以少寡种的科、属为主,分别占67.88%、91.7%。(3) 该区蕨类植物在属的组成上也较为分散,以5个种以下的属为主,占比为93.94%。(4) 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8个分布区类型及5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80个科,占总科数的50.96%,而蕨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的科有23个,占蕨类总科数的63.89%;在属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热带成分有365属,占总属数的68.10%,而蕨类植物有7个类型及1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40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60.6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竹子清单更新
    钟艳萍,吴昌明,胡亚平,米月颖,于钊妍,曹福亮
    2019, 48(02): 176-18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3
    摘要 ( )   PDF(311KB) ( )  
    编研世界竹子清单(World Checklist of Bamboos,WCB)是竹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中更正了2016年由世界禾草权威英国皇家植物园——Kew园领衔出版的World Checklist of Bamboos and Rattans竹子部分统计数据,实际为1665种,而非其自述的1642种;持续汇集全球竹种,时间更新至2018年底,WCB(2018)已禀赋计130个竹属,包含1700个竹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资料
    陈志晖,刘忠成,赵万义,王蕾,廖文波
    2019, 48(02): 181-18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4
    摘要 ( )   PDF(2043KB) ( )  
    报道湖南省种子植物新纪录5种(变种),为张氏野海棠Bredia changii、假苞囊瓣芹Pternopetalum tanakae var. fulcratum、光果悬钩子Rubus glabricarpus、腺毛香简草Keiskea glandulos和江西马先蒿Pedicularis kiangsiensis。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山大学植物标本馆(SY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省种子植物3种新记录
    游健荣,喻勋林,李家湘
    2019, 48(02): 186-18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5
    摘要 ( )   PDF(3194KB) ( )  
    报道了湖南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3种,隶属于3科3属,分别为浙江冬青Ilex zhejiangensis C. J. Tseng ex S. K. Chen & Y. X. Feng、长匍通泉草Mazus procumbens Hemsl.和纤叶钗子股Luisia hancockii Rolfe。凭证标本均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植物标本室(CSFI)。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凤仙花属植物新资料
    安昌,陈鸣,庄怡雪,孟静,杨成梓
    2019, 48(02): 190-19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6
    摘要 ( )   PDF(787KB) ( )  
    通过近年来开展的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及其他科研调查,对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确认福建省产凤仙花属植物共计10种,2种为福建省分布新记录。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凤仙花属植物的分布点,并给出福建省凤仙花属植物检索表,为福建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凤仙花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提供更全面的基础资料。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室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标本馆(CMMI)。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2种蕨类植物新记录
    王宗琪,刘伊葭,许元科,刘浩凯,林坚
    2019, 48(02): 194-19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7
    摘要 ( )   PDF(3947KB) ( )  
    报道浙江蕨类植物2种新记录,即假耳羽短肠蕨Diplazium okudairai Makino、大盖铁角蕨Asplenium bullatum Wall. ex Mett.。凭证标本存于景宁畲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标本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保护与组培
    广州市鸭脚树星室木虱调查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孙龙华,张劲蔼,毕可可
    2019, 48(02): 197-20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8
    摘要 ( )   PDF(369KB) ( )  
    以广州市糖胶树上的鸭脚树星室木虱为对象,调查其发生和为害特点,并选用0.5%印楝素、阿维·啶虫脒、3%啶虫脒和20%吡虫啉共4种低毒高效农药进行室内毒力试验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市鸭脚树星室木虱发现普遍、危害严重。0.5%印楝素、阿维·啶虫脒和3%啶虫脒对鸭脚树星室木虱若虫的室内杀虫效果较好,20%吡虫啉则较差。林间施药0.5%印楝素、阿维·啶虫脒和3%啶虫脒20 d后,鸭脚树星室木虱若虫的死亡率均达63%以上。结合害虫综合治理和环境生态保护的实际情况,建议使用0.5%印楝素对鸭脚树星室木虱若虫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黄精组培褐化影响因素研究
    苏娟,张万巧,王晓,李昆华,韩郸,杨丹,岳健
    2019, 48(02): 201-20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19
    摘要 ( )   PDF(363KB) ( )  
    以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块茎芽为外植体,对组培过程中褐化的影响因素(灭菌方式、基本培养基及培养温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先经过75%乙醇处理30 s消毒表面,再用NaClO 12 min+HgCl2 8 min消毒的抗褐化效果最好;选用1/2MS基本培养基能有效抑制褐化;低温环境(20 ℃)能进一步降低褐化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四药门花研究进展
    缪绅裕,黄华章,戴文坛,陶文琴,黄金玲,张毅,关权壮
    2019, 48(02): 204-20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9.02.020
    摘要 ( )   PDF(402KB) ( )  
    通过对文献和多个网络资源数据库(植物志、标本、图像库等)分析考证,及赴部分产地野外实地考察,对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分类学地位、研究进展、标本记录、产地与生境、濒危因素及保护建议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保护物种的生存、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四药门花自1857年在香港采到标本和1861年被命名以来,其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分布区范围从最初的香港,扩展至广西、贵州和广东。2019年1月作者等在广东台山上川岛发现的四药门花种群,是迄今发现的分布最南、海拔相对较低的野生种群。四药门花濒危的主要原因是间断分布、自身繁殖力低、生境的人为干扰等,文中就其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