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粤发[2013]11号) [EB/OL]. http://www.zhfjyl.com/ZtuDetail.aspx?MsgId=29.
[2] 杨沅志,邓鉴锋,陈传国,邓洪涛,姜杰,王武敏,陈倩倩. 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群落生态设计方法与途径[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33(3): 74–79.
[3] 杨超裕,陈传国,姜杰,杨沅志,陈哲华,陈锦红. 生态景观林带植物配置技术探讨[J]. 防护林科技, 2017(10): 94–96,104.
[4] 杨沅志,陈传国,姜杰.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色彩设计的探讨[J]. 广东园林, 2014(5): 9–12.
[5] 杨超裕,姜杰,陈传国,杨沅志,陈哲华,王武敏,赵艳. 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33(5): 107–110.
[6]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粤府[2011]101号) [EB/OL]. http://zwgk.gd.gov.cn/ 006939748/201108/t20110831_274198.html?keywords=.
[7] 范志强,陆宇萱,杨荣,丁元春. 基于SBE法的六安市中央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29(6): 41–47.
[8] 卫新晴,周长威,叶美彤,马美菊,赵向维. 基于SBE法的贵州大学四季校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5): 94–97.
[9] 姚雪晗,丁童,杨帆,唐文莉. 基于SBE法的合肥市翡翠湖公园植物群落美景度分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9(1): 104–108.
[10] 范志强,吴乐荣,丁元春,凌张军. 基于SBE法的安庆新河景观带植物景观评价[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9(6): 163–167.
[11] 王晓玥,高欣怡,梁漪薇,高擎天,赵佳钰. 基于SBE分析法对滨水植物景观的量化研究——以南京滨水公园为例[J]. 中国园林, 2020,36(5): 122–126.
[12] 陈宇. 景观评价方法研究[J].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5(3): 12–15.
[13] 陈鑫峰,贾黎明. 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J]. 林业科学, 2003,39(4): 59–66.
[14] 周春玲,张启翔,孙迎坤. 居住区绿地的美景度评价[J]. 中国园林, 2006,22(4): 62–67.
[15] 王海峰,彭重华. 园林石景美景度评价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31(12): 124–132.
[16] 宋力,何兴元,徐文铎,张洁. 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的测定[J]. 生态学杂志, 2006,25(6): 621–624,662.
[17] 颜迎. 诸城城镇森林景观美景度评价及优化配置模式[D].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18] 陈鑫峰,王雁. 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J]. 林业科学, 2001,37(2): 122–130.
[19] 王娜,钟永德,黎森. 基于SBE法的城郊森林公园森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32(1): 308–314.
[20] 陈勇,孙冰,廖绍波,罗水兴,陈雷,蔡刚. 深圳市城市森林林内景观的美景度评价[J]. 林业科学, 2014(8): 39–44.
[21] 穆艳,张景群. 太白山森林公园主要林型林内景观的定量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6(6): 119–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