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侯向阳,高卫东. 作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与利用[J]. 生物多样性, 1999, 7(4): 327-331.[2] 王艳琼,陈业渊. 荔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7): 54-57.[3] 吴淑娴. 中国果树志( 荔枝卷)[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30.[4] 龚滨,夏洋洁,张光富,陆芸,孙国. 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银缕梅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28(6): 638-646.[5] 傅玲娟,袁沛元. 广东海南野生荔枝多种类型的发现[J]. 中国果树, 1983 (4) :17 -19. [6] 姜成东,蔡胜忠,肖翔,肖小军,卢业凌. 海南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遗传多样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9): 282-286.[7] 姚庆荣. 用SSR标记对中国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野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30-39. [8] 李明芳. 荔枝SSR标记的研究及其对部分荔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儋州: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50-51.[9] 刘冰浩,朱建华,潘丽梅,彭宏祥. 广西野生荔枝博白种群生命表分析[J]. 果树学报, 2010,27(3): 445-448.[10] 李先琨,向悟生,唐润琴.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种群生命表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10(1): 9-14. [11] 陈少瑜,付玉嫔,吴涛,司马永康,郝佳波,韩燕.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21(2): 102-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