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 S S, Chen L G, Xu Y J, Wang L J, Wang L S. Identification of floral fragrances in tree peony cultivar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2, 142: 158–165.
[2] 付磊. ‘凤丹’牡丹花色素组成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3] 吴晓莹. 牡丹叶片和花瓣营养成分分析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
[4] 吕燕妮, 江志杰, 郭玉东. ‘凤丹’牡丹花功能性成分及急性毒性的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 9(9): 2041– 2044.
[5] 王晓, 江婷, 程传格, 刘建华, 郑成超, 张伟逸. 超声波强化提取牡丹花黄酮[J]. 山东科学, 2004(3): 13–16.
[6] 王晓, 耿岩玲, 李福伟, 王萍, 程传格, 刘建华. 酶法提取牡丹花总黄酮[J]. 山东科学, 2005(4): 14–17.
[7] 刘建华, 董福英. 菏泽牡丹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 山东化工, 1999(3): 35–36.
[8] 周海梅, 戚军超, 董苗菊, 李朴, 马锦琦.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J]. 化学分析计量, 2008, 17: 21–23.
[9] 李双. 牡丹花精油的提取、分析及抗氧化性研究[D]. 济南: 齐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10] 张志超, 余辉攀, 杨玉琴, 肖顺丽, 曹丹亮, 张宏桂. 菏泽凤丹牡丹花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药业, 2016, 25(16): 14–17.
[11] 周畅, 李玉红, 姚雷. 不同条件下提取牡丹花的成分及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5, 33(5): 28–33.
[12] 孙强. 凤丹花挥发性成分测定及化学计量学分析[D]. 安徽: 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13] 李嘉珏, 张西方, 赵孝庆. 中国牡丹[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14] 欧阳秋丽, 贾雷, 陶能国, 何湘丽. α-松油醇对意大利青霉的抑制作用[J]. 食品科学, 2014, 35(11): 32–35.
[15] 吴旻昱, 邬秋萍, 付志文, 付辉政, 周志强, 肖小武.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鲜竹沥液中 α-松油醇的含量[J]. 药品评价, 2021, 18(15): 914–916.
[16] 曾丹丹, 吕利平, 李航. 对二甲苯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6, 44(3): 15–17.
[17] 邵群, 张慧, 边际. 功能性油脂–共扼亚油酸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02, 23(2): 164–166.
[18] 冯立国, 生利霞, 赵兰勇, 于晓艳, 邵大伟, 何小弟.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2): 4341–4351.
[19] 谢宇婷, 陈昭斌, 陈雯杰. 橙花醇的杀菌效果观察[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37 (5 ): 339–341.
[20] 黄雪, 王超, 王晓菡, 孙宪芝, 郭先锋. 芍药‘杨妃出浴’和‘大富贵’花香成分初探[J]. 园艺学报, 2010, 37(5): 8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