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期和,陈美凤,赖万年,杨和生,况伟. 粤东地区客家风水林群落特征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12): 2040—2044.[2] 李仕裕,叶育石,王发国,曾飞燕,徐正春. 广州市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分布区类型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1): 102—109.[3] 江纪武,靳朝东. 药用植物辞典[M ].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237.[4] 田代华. 实用中草药辞典[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67—435.[5] 陈少卿,张桂才,李泽贤. 广东药用植物手册[M]. 广州: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982: 13—279.[6] 李镇魁,詹潮安. 潮汕中草药[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0: 2—521.[7] 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彭华,孙航.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25(3): 245—257.[8] 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第1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2—25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Z] . 1999-08-04.[10]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35—245.[11] Wu Z Y, Raven P H. Flora of China(Vol. 19)[M]. Beijing: Sciences Press &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2011.[12] 罗思琦,唐光大,郑明轩,邱建丽,马红岩,侯碧清,徐正春. 广州从化市风水林分类及保护[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6): 25—30.[13] Ma L, Huang M, Shen Y, Cao H, Wu L, Ye H, Lin G, Wang Z.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forest fragments of Guangzhou, South China[J]. Journal of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2015,27(2): 148—157. [14] 区余端,苏志尧. 粤北山地常绿阔叶林自然干扰后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动态[J]. 生态学报, 2012,32(18): 5637—5645.[15] 刘晓俊,庄雪影,柯欢,郑明轩,莫罗坚. 深圳小梅沙村风水林群落及其保护[J]. 广东园林, 2007(3): 52—54.[16] 翁振翔. 濒危药用植物金毛狗的栽培技术研究初探[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2012,24(4): 393—396.[17] 里二,马洁,杨春勇,管志斌. 傣族药食植物金毛狗栽培方法及采收加工[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5,11(4): 15—16.[18] 陈平先. 土沉香的繁殖栽培及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15,35(4): 8—9.[19] 徐平,周纪刚,舒夏竺,黄竞中. 土沉香高效栽培技术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5): 85—86.[20] 林仁昌. 永定县巴戟天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6): 125—126.[21] 罗新华. 巴戟天栽培技术[J]. 药用植物, 2010(8):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