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昌,陈鸣,杨成梓,蔡沓栗,温秀萍,陈煌富.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福建省仙游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初报[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36(5): 44–49.
[2] 武夷山市市志编纂委员会. 武夷山市志[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
[3] 黄赛辉.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风貌规划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4] 陈豆豆.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研究[D]. 厦门: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
[5] 范瑞瑞. 武夷山59种木本植物树皮、茎干、叶片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研究[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
[6] 官飞荣. 武夷山脉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7] 黄璐琦,王永炎.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1–274.
[8]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1–1034.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9282.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11] 卫生报馆编辑部. 中药大词典[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1–530.
[12] 林青青,覃清海,林羽,黄泽豪. 福建省柘荣县民间传统中草药调查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25(18): 105–109.
[13] 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547.
[14] 杜含光,闵莉,李灿东. 论地域、气候因素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13,54(13): 1163–1165.
[15] 彭明德,孔文霞,李德华. 气候、地域因素对辨证论治的影响探讨[J]. 四川中医, 2008(5): 24–26.
[16 ] 安昌,蔡沓栗,杨成梓,吴淑英,温秀萍,于虹敏. 福建泉州市泉港区药用植物资源初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47(1): 54–58.
[17] 雷后兴,李建良,郑宋明,樊理华,李水福,程文亮,华金渭,余华丽,戴德雄,谢元伟. 畲族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应用的调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39(16): 3180–3183
[18] 陈迎龙,王兴桂,杨孝芳,王政,崔瑾. 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民间医药传统知识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29): 5722–5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