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4年, 第23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94-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花生根瘤菌类菌体氢氧化体系的研究
    许良树,张凤章,龙敏南,黄南仲
    1994, 23(02): 1-7. 
    摘要 ( )   PDF(380KB) ( )  
    花生根瘤菌类菌体含有吸H2酶,以O2或亚甲蓝为电子受体均表现吸H2活性。类菌体还原减氧化的吸收差示光谱在424、500、520、550、560、585及595 nm处呈现吸收峰,表明细胞色素c、b、和o参与H2的氧化过程。CN-明显影响520、550、560 nm处的吸收峰,意味着有些细胞色素c和b对CN-敏感,在H2代谢中充当末端氧化酶的作用。抗霉素A、HONO、CN-、N3-和DBMIB均强烈抑制吸H2活性,但鱼藤酮不抑制吸H2活性。说明细胞色素b、c、a和泛配参与H2氧化的电子传递,而NADH脱氢酶不参与。花生根瘤菌类菌体的H2氧化系统是个复杂具分支的电子传递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温州蜜柑果实发育期叶片和果皮吸收32P的研究
    谢深喜,张秋明
    1994, 23(02): 8-13. 
    摘要 ( )   PDF(365KB) ( )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宫川温州蜜柑果实发育期叶片、果皮对32P的吸收速率和转化形式。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下,叶片、果皮能以不同速率利用其表面32P并进一步转化为蛋白质、核酸、醚溶性磷和磷脂。果皮吸收32P的性能弱于叶片,没有出现第二次吸收高峰,而是随油胞数量增加、蜡质层加厚、细胞老化而逐渐减弱,且吸收的32P绝大部分仍滞留于果皮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秧宝灵防止早稻烂秧的生理基础
    郭金铨,陈文涛,沈瑞池,赖孟洪,许镇玉
    1994, 23(02): 14-18. 
    摘要 ( )   PDF(296KB) ( )  
    秧宝灵浸渍早稻种子,可有效地防止其烂秧发生和提高秧苗素质。这主要是由于秧宝灵处理后能加快幼叶的转绿速度,增加芽和幼叶的束缚水含量,提高芽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幼苗根系的活力,从而使秧苗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灰黄霉素产生菌耐前体变株F-1012的选育及其发酵特性
    沈育芬,吴松刚
    1994, 23(02): 19-25. 
    摘要 ( )   PDF(381KB) ( )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D-756为出发菌株,经过三代的紫外线+氯化锂的复合诱变处理,采用快速筛选方法,获得了耐前体变株F-1012。对该变株的耐氯特性和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把发酵培养基中的氯化物浓度提高到2.0%,大米粉量提高到18%,该变株发酵单位最高。发酵最适条件,起始pH自然(约5.7);移种量为15%;装量2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周期为288小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毛萼田菁茎瘤豆血红蛋白含量与固氮活性的关系
    王慧英,黄维南
    1994, 23(02): 26-29. 
    摘要 ( )   PDF(238KB) ( )  
    在个体瘤发育的不同阶段和植株生长的不同时期,以及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分别测定茎瘤的固氨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毛萼田菁茎瘤的固氨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豆血红蛋白在茎瘤的共生固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两种苦丁茶代用品叶结构和后含物与正品的异同
    张振珏
    1994, 23(02): 30-34. 
    摘要 ( )   PDF(342KB) ( )  
    大叶冬青、枸骨叶的结构与苦丁茶基本相似:背腹叶;栅栏组织数层;外韧维管束;小维管束具维管束鞘;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有无规则型和轮列型两种;叶内有纤维、石细胞。叶内都含有单宁、淀粉、脂类及少量草酸钙结晶。叶结构主要区别在于苦丁茶叶主脉维管束成心形的环,另两种呈弧形;枸骨叶缘有横跨叶断面的大纤维束,而另两种叶缘仅少量纤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三种速生固氮树木屑栽培猴头菌的研究
    郭翠英,刘福平,陈方顺,黄维南
    1994, 23(02): 35-38. 
    摘要 ( )   PDF(234KB) ( )  
    以固氨树种银合欢、南洋楹、大叶相思的木屑为主料,添加棉籽壳等辅料培养猴头菌,以栲树木屑为主料作对照。结果表明,以三种固氨树木屑栽培的猴头菌,菌丝粗壮,均匀,日长速快于对照,增长5.4%~16.2%,而且出菇快,朵形大,产量比对照增加6.0~13.9%。添加南洋楹基质的菌丝长速最快,其次为添加银合欢基质。产量则以添加银合欢基质的最高,添加大叶相思的次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毛叶芋兰物候观测
    陈忠仁,张永田
    1994, 23(02): 39-42. 
    摘要 ( )   PDF(238KB) ( )  
    栽培于厦门地区的民间药用植物毛叶芋兰的物候期为:5月上旬幼叶和花序从地下块茎或根状茎顶端生出,5月下旬新叶展开。花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花经授粉后约15天果熟并开裂,生花植株的新叶在花果期过后生出。枯叶期10月初至12月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橄榄果实商业性室温贮藏保鲜研究
    周新月
    1994, 23(02): 43-47. 
    摘要 ( )   PDF(289KB) ( )  
    橄榄果实室温贮藏保鲜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与增效剂B混用的保鲜效果较好;保鲜浓度多菌灸1000 ppm,增效剂B 30~45 ppm;果实的浸药时间以3分钟为宜;包装材料以0.01 mm厚的聚氟乙烯薄膜袋为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泉州针叶林的特征与分布
    罗光坦,叶友谦
    1994, 23(02): 48-55. 
    摘要 ( )   PDF(469KB) ( )  
    泉州的针叶林以马尾松林最为普遍,广泛分布于海拔1300 m以下的山地,有天然林和人工林。杉木林主要为人工林,也分布子海拔1300 m以下。黄山松林均为天然林,分布于海拔1100~1300 m的山地,与马尾松林交叉生长,在海拔1300 m以上成为纯林,直至近戴云山山顶(海拔1856 m)。福建柏林仅在一些林场有人工栽种。对以上群落类型的区系成份、生活型、叶特征以及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亚热带常绿针叶林的群落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试论福建海岛植物资源的保护、改造及合理开发利用
    李金算,谢美云,孔繁升
    1994, 23(02): 56-60. 
    摘要 ( )   PDF(331KB) ( )  
    本文阐述了福建沿海海岛植被及植物资源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资源严重衰退、树种组成简单、森林生态效益差、果林生产落后、农业植被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保护现有各类植被,发展针闲叶混交防护林,加快沙荒及荒山绿化,积极发展经济果林及旅游林业等建议,为各地开发海岛资源、振兴海岛经济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专题综述
    PEG在模拟植物干旱胁迫和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张云贵,谢永红
    1994, 23(02): 61-64. 
    摘要 ( )   PDF(286KB) ( )  
    本文就PEG(聚乙二醇)的物理特性、使用方法及其在模拟植物干旱胁迫和组织培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述评。此外,还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