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5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4-30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盐胁迫对药用蒲公英生长特性及有效成分积累与离子吸收分配效应的影响
    朱 瑜,谷 巍,邱蓉丽,汤俊杰,刘梦雪,郎培蕾
    2022, 51(2): 81-9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01
    摘要 ( )   PDF(552KB) ( )  
    以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其生长特性、有效成分积累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胁迫(0.1% NaCl)对药用蒲公英生长和菊苣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叶中N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K+含量及K+/Na+显著升高;高盐胁迫(≥0.2% NaCl)下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菊苣酸含量显著降低,类囊体膜结构随着盐胁迫加剧趋于紊乱,光合能力减弱,叶片Na+含量显著上升,而K+、Ca2+和Mg2+含量下降,K+/Na+、Ca2+/Na+和Mg2+/Na+显著降低。离子运输选择性系数(SCa,Na、SMg,Na、SK,Na)随着盐胁迫加剧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盐胁迫下蒲公英叶片Na+含量与叶片生理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叶片Na+富集是药用蒲公英遭受盐害导致生长受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光强光质对艾草生长及挥发油成分积累的影响
    褚宏叶,周帅奇,李春雨,吴 端,叶磊明,谢思琪,赵德刚,沈 奇
    2022, 51(2): 92-10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02
    摘要 ( )   PDF(536KB) ( )  
    为探究光照对艾(Artemisia argyi)的产量及主要挥发油成分积累的影响,以蕲艾组培苗为试材,采用高光强、红光、蓝光等进行不同光强光质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高光强及蓝光处理可促进艾生物量积累,红光和蓝光处理可促进植株伸长。高光强、红光及蓝光均可提高艾叶挥发油中1,8-桉油素、β-萜品醇含量。高光强还能促进龙脑积累,而蓝光处理下可检测到较多在其他光照条件下未检测到的化合物,如萜烯和蓝桉醇等物质。对不同光强光质处理下光受体及光响应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在高光强处理下,所有光受体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响应不同光质的对应光受体基因表达量增加。光受体基因表达与艾生物量及主要挥发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受体基因表达对艾草生物量的影响起重要作用,且不同光处理调控可通过光受体响应并级联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艾叶生长及挥发油的合成。高光强和蓝光处理下,艾草的生物量及有效挥发油代谢物增加,可在艾草栽培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基质中4种电网塔基地被植物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研究
    林雪燕,侯 健,金睿哲,林俊兰,鄢舒卉,薛秋华
    2022, 51(2): 102-10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03
    摘要 ( )   PDF(440KB) ( )  
    以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百喜草(P. notat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4种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其在沙土、园土、红壤、建筑废弃土、碎石块等基质中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筛选4种植物最适栽培基质,以期为电网基塔下及四周裸露地面复绿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沙土适于宽叶雀稗、百喜草、狗牙根种子发芽;猪屎豆在5种基质中均不发芽。宽叶雀稗适于红壤生长;百喜草、狗牙根适于园土生长;宽叶雀稗为沙土、建筑废弃土和碎石块上最适合栽种的植物。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3种植物苗期生长的综合排序为δ宽叶雀稗(0.553) > δ狗牙根(0.522) > δ百喜草(0.436),故在5种基质中,宽叶雀稗幼苗生长综合表现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种鸭跖草科屋顶绿化植物对水分管控的响应
    汤 聪,杨 静,刘 萍,洪 岚,郭 微,丁明艳
    2022, 51(2): 109-11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04
    摘要 ( )   PDF(547KB) ( )  
    以牛轭草(Murdannia loriformis)、细竹篙草(M. simplex)、假紫万年青(Belosynapsis ciliata)及假紫万年青毛叶变种(B. ciliata var. vilosa)等4种植物为试材,探讨不同屋顶绿化植物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浇水周期较短(2 DIW和6 DIW,即每隔2 d和6 d浇一次水)的处理下,其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积累较快,植株根系体量较大,侧根生长较多;而浇水周期较长(10 DIW和15 DIW)的处理减缓植株地上部分及根系生物量的积累;根系形态明显受到控制性浇水管理的影响。非充分浇水管理下(6 DIW和10 DIW)的植株在持续干旱胁迫下表现出较稳定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和较好的抗旱性,而在频繁浇水管理(2 DIW)和浇水周期较长处理(15 DIW)后,4种植物在持续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都较为剧烈,表现出较差的抗旱能力。因此,在4种鸭跖草科植物建植期间可通过适度浇水(6~10 DIW),以维持植株较稳定的根系活力和较强的抗旱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SSR标记和数量性状的火龙果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明贤
    2022, 51(2): 118-12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05
    摘要 ( )   PDF(782KB) ( )  
    为鉴定火龙果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筛选优良亲本,提高育种效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火龙果种质材料进行遗传背景研究,将植株及果实的20个数量性状数据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种质间遗传距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7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9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93个,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5.88%。基于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在阈值为0.54处可将25份种质材料分为6大组群,各种质材料的相似系数分布在0.41~0.86之间。2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2.35%~51.66%之间,Ward法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5处,可将25份种质聚为6个组群。两种分类结果并不一致,但均显示出火龙果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根据分类结果及育种目的筛选适宜亲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外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黄精基原植物的鉴别
    杜泽飞,张 霞,温 翔,段宝忠
    2022, 51(2): 125-13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06
    摘要 ( )   PDF(683KB) ( )  
    运用紫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快速鉴别不同基原黄精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黄精最佳提取溶剂、时间和用量,制备测试液,采用紫外光谱技术建立3种基原黄精的紫外指纹图谱,光谱数据转化后进行主成分(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该方法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较好,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黄精紫外指纹图谱具有指纹特性,3种基原植物黄精紫外光谱图在210 nm、220 nm、280 nm附近差异明显;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三维投影图反映出不同种类黄精的化学成分积累具有差异,能较好地区分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黄精(P. sibiricum)与多花黄精(P. cyrtonema)。紫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快速鉴别不同种类黄精,可作为黄精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新方法,为黄精临床应用、资源开发及黄精属植物分类提供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野生秀丽四照花种子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研究
    阮淑明,巫智斌,赖士淦
    2022, 51(2): 131-13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07
    摘要 ( )   PDF(319KB) ( )  
    对野生秀丽四照花(Cornus hongkongensis subsp. elegans)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测定,比较变温、低温层积、化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秀丽四照花种子千粒重76.91 g,长5.81 mm、宽5.10 mm、厚3.99 mm。种子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吸水率低于8%,说明有吸水性障碍的坚硬种皮抑制了种子萌发。变温条件下,温差较大的30 ℃/15 ℃处理对秀丽四照花种子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萌发时滞短,萌发率和发芽势较高。秀丽四照花种子经30% NaOH浸泡10 min,可明显缩短萌发时间,但4 ℃低温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德冬青的分类学修订
    毛志伟,汪 韬,侯学良
    2022, 51(2): 137-14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08
    摘要 ( )   PDF(227KB) ( )  
    基于文献考证和标本研究,将宁德冬青(Ilex ningdeensis C. J. Tseng)修订为乌来冬青(I. uraiensis Yamamoto)的异名,并对南平冬青(I. nanpingensis G. S. He)的分类学地位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两种新归化植物——巴尔干大戟和假蒿
    李世刚,李宇然,李萍萍,王焕冲
    2022, 51(2): 142-14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09
    摘要 ( )   PDF(389KB) ( )  
    报道在云南发现的新归化植物,分别是大戟科巴尔干大戟(Euphorbia oblongata Griseb.)和菊科假蒿[Eupatorium capillifolium (Lam.) Small ex Porter & Britton], 凭证标本均保存于云南大学植物标本馆(YUKU)。巴尔干大戟原产于欧洲南部和西亚,现发现归化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巴尔干大戟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幼茎和花序轴密被白色长柔毛,蒴果球形,有瘤状突起,无毛。假蒿原产于美国南部,是园艺上广泛栽培的物种,现发现其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逸野归化;假蒿的主要鉴别特征是植株被柔毛,叶片近长卵形,2至3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线形或长圆形,头状花序排成复总状,每个头状花序有小花5,花冠白色微绿。文中描述巴尔干大戟和假蒿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两种的野外生态照片;此外,对其可能的传入途径进行分析,简要评估入侵风险与危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李叶清,陈艳艳,陈春帆,彭宏祥,张树伟,卢荣清,李靖同,刘红枫,黄 川,丁 峰
    2022, 51(2): 148-15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10
    摘要 ( )   PDF(400KB) ( )  
    中国是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原产地,种植面积和产量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以“岭南果王”著称的中国荔枝在国际鲜果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在我国广泛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是荔枝的主要害虫,其幼虫蛀食荔枝果核、果蒂,会影响果实生长发育及商品果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荔枝蒂蛀虫的行为隐蔽,世代重叠,难以控制。目前生产上对该虫的控制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产生污染环境、药物残留、食品安全以及虫抗药性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从荔枝蒂蛀虫生活习性及危害发生规律、预测预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生物源农药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研究方向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辣木种子主要成分分离制备及功能应用研究进展
    陈 蕤,朱 华,谢文敏,李海航
    2022, 51(2): 155-16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2.02.011
    摘要 ( )   PDF(424KB) ( )  
    辣木是亚洲和非洲广泛种植的一种药食同源植物。辣木生长快、种子产量高,每公顷辣木可产种子24 t。辣木种子含油19%~47%,蛋白质10%~52%,硫代葡萄糖苷及其水解产物异硫氰酸酯6.2%~8.6%。辣木油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炎作用,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1.7%~83.1%,是优质的食用油来源。辣木蛋白具有抗菌作用,是良好的食用和饲料用蛋白源。辣木种子所含硫代葡萄糖苷及其水解产物异硫氰酸酯有抗炎、抗肿瘤和降血糖等作用。辣木种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综述辣木种子上述四种主要成分分离制备和功能应用的研究进展,为辣木种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