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5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干旱胁迫对烟草两品种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及NtDEGP5基因表达的影响
    舒彦淇, 罗家骏, 贾傛吏, 段丽丽, 莫泽君, 刘仁祥
    2023, 52(1): 1-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01
    摘要 ( )   PDF(859KB) ( )  
    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抗旱品种NC82和干旱敏感品种云烟87幼苗为材料,利用PEG-6000对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烟草不同品种Fv/Fm、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及NtDEGP5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NtDEGP5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烟苗的Fv/Fm、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有影响,随着干旱的持续,Fv/Fm呈逐渐下降趋势,POD、SOD活性和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有差异,在干旱胁迫0~9 h,云烟87幼苗的Fv/Fm降幅大于NC82,POD、SOD活性、MDA含量的增幅小于NC82,胁迫12 h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不同器官间的NtDEGP5基因表达有差异,云烟87幼苗根、茎、叶中的表达量均较低,NC82幼苗根中的表达量较低,但干旱胁迫9~12 h后叶和茎的表达量较高。NC82幼苗叶片NtDEGP5基因表达量与Fv/Fm、POD活性、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v/Fm、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烟草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NtDEGP5基因表达量与抗旱评价指标显著相关,该基因可能具有抗旱性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铝对外生菌根真菌营养元素吸收和酶活性的影响
    李快芬, 刘海燕
    2023, 52(1): 9-1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02
    摘要 ( )   PDF(686KB) ( )  
    以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Sl)、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es (Sb)、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 (Sp)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法,分析不同浓度Al3+ (0、0.2、0.4、0.8、1.2和1.6 mmol·L–1)处理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pH、养分吸收、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外生菌根真菌耐铝机制。结果表明,铝处理显著增加3种菌株生物量、P含量和Al含量,降低培养液中pH。当Al3+浓度为0.8 mmol·L–1时,菌株生物量增幅最大,各浓度Al3+处理的3种菌株Al含量为Sp>Sb>Sl;K含量随Al3+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Al3+(≤0.4 mmol·L–1)显著促进Sl菌株中N元素的积累,0.4 mmol·L–1 Al3+处理菌株N含量较无铝处理增加42.65%。铝处理还显著降低菌株POD和SOD活性,增加菌株MDA含量。菌株生物量与菌丝N、P、K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P含量相关性最高(r=0.635)。综上,环境中Al3+浓度是影响外生菌根真菌吸收铝的关键因素,在一定Al3+浓度下,外生菌根真菌通过增加对营养元素N、P、K的吸收,提高菌丝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以缓解铝毒害,增强其在铝胁迫下的生存能力。该研究为筛选抗(耐)铝性强的优良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氮磷浓度对莱布新月藻生长与脂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阮烨烨, 林雄平, 翁 晴, 何子泓, 林 浩, 张芷滢
    2023, 52(1): 18-2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03
    摘要 ( )   PDF(509KB) ( )  
    以莱布新月藻Closterium leibleinii为试材,利用单因子分析研究不同氮、磷浓度培养的莱布新月藻生长及脂溶性物质含量变化,为其作为生物柴油开发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莱布新月藻生长的最适氮浓度为5.30 mg·L–1,其最大生长速率为3.675×106 个·L–1·d–1;最适磷浓度为0.02 mg·L–1,最大生长速率为4.05×105 个·L–1·d–1。在最适氮磷浓度BG11培养下粗脂约占藻体干重的88.04%。莱布新月藻在适宜的氮磷浓度培养基中生长速率较快,脂溶性物质含量高,可作为一种较有潜力的植物开发生物柴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烟草抗链格孢菌研究
    郭 娟, 彭剑涛, 龙小富, 杨 倩
    2023, 52(1): 23-3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04
    摘要 ( )   PDF(3323KB) ( )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云烟87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处理下,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情况以及成熟期烟叶防御酶活性与多酚含量变化,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抗链格孢菌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1 MeJA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高达59%以上,其次是3.5 mmol·L–1 SA;MeJA和SA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随药剂浓度升高而增强;0.1 mmol·L–1 MeJA和2.5 mmol·L–1 SA能诱导烟草叶片SOD、POD、CAT等防御酶活性,并能降低H2O2活性氧含量,尤其以MeJA诱导效果较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并接种链格孢菌能诱导提高烟叶多酚代谢相关酶PPO及PAL活性,但对烟草多酚类物质影响较小;成熟烟叶中含量较高的前 3 种多酚物质是绿原酸、芸香苷、隐绿原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遮阴对石笔木苗木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文珊娜, 田雪琴, 陈雪梅, 薛克娜, 何健强
    2023, 52(1): 32-3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05
    摘要 ( )   PDF(367KB) ( )  
    为探讨石笔木Tutcheria championi苗木对遮阴环境的适应性,以全光照(无遮阴覆盖)为对照,研究遮阴30%、50%和70%对2年生石笔木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光照下石笔木苗木生长较为健壮,其苗高、地径生长优于遮阴处理;全光照下石笔木总生物量、根生物量比以及根冠比显著大于遮阴处理(P<0.05);50%遮阴处理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全光照和70%遮阴处理(P<0.05),叶绿素a/b值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70%遮阴处理的苗木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全光照和50%遮阴。由此表明,充足的光照环境有利于石笔木苗木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惠州虎颜花光合特性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规律
    黄建睿, 罗宇谦, 缪绅裕
    2023, 52(1): 38-4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06
    摘要 ( )   PDF(435KB) ( )  
    利用便携式光合蒸腾仪测定惠州虎颜花Tigridiopalma exalata的光合特性、蒸腾特性以及环境影响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惠州虎颜花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型,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湿度、蒸腾速率显著相关。通过测定惠州虎颜花的生理生态特性,可为其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制定保护措施及扩大育种规模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基于BLUP育种值与GGE双标图分析杉木第三代全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适生性
    王润辉, 胡德活, 韦如萍, 晏 姝, 伍观娣, 黄 荣, 郑会全
    2023, 52(1): 43-4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07
    摘要 ( )   PDF(1581KB) ( )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商品用材和碳汇造林树种。本研究以广东杉木33个第三代全同胞家系在不同生长地点的8年生径向生长表现(胸径)为基础开展多地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适生性遗传差异大(P<0.01),且地点、区组及地点与家系间的互作效应显著。采用基于个体模型的BLUP分析法计算每个试验地点参试家系的个体育种值,可将参试家系适生性进行初步划分,并筛选出个体育种值水平较高、适生性好的家系(家系1、4、13和31)。在此基础上,运用GGE双标图分析法进一步获得参试家系“哪个赢在哪里”功能图、不同家系高产性与稳产性结论、理想家系选择列表,发现家系1、4、13、31和其他家系适生性评价结果与BLU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分析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和GIS的假臭草全国适生区预测
    张华纬, 李志鹏
    2023, 52(1): 50-5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08
    摘要 ( )   PDF(5422KB) ( )  
    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已对我国南方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预测其在中国的适生区,可为农林部门制定与加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我国296个假臭草分布记录点、国内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为基础,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预测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影响假臭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其次是年均降水量,而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小;假臭草的主要适生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各省(区),其中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南部、云南西南部属于假臭草的高度适生区,占全国陆地面积8.08%;浙江沿海、江西中部、四川与重庆交界处等地区属于中度或一般适生区,占全国陆地面积2.32%和3.37%;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分别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09%和77.14%。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假臭草适生区总面积与现阶段相比无明显变化,但中度适生区面积增长明显,由2.32%增至4.33%。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假臭草在国内还未达到最大繁殖范围,有持续扩散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了哥王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张 群, 陈 颖, 曹晟烜, 邓传远
    2023, 52(1): 60-6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09
    摘要 ( )   PDF(411KB) ( )  
    为探究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海岛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了哥王叶片进行取样并测定其功能性状指标,利用变异系数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运用冗余分析研究了哥王叶功能性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了哥王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9.76%~23.73%,其中叶体积变异幅度最大(23.73%),叶干物质含量变异幅度最小(9.76%),整体上了哥王叶功能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了哥王各项叶功能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系较密切。了哥王叶功能性状主要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正比,与叶厚度、叶体积成反比。了哥王的叶片可以通过一定的性状变异和组合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较好地适应海岛恶劣的环境。该研究结果可为了哥王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柬埔寨白蝶兰,中国兰科一新记录种
    马 良, 林贵灿, 余玉云, 刘仲健, 兰思仁
    2023, 52(1): 67-6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10
    摘要 ( )   PDF(1041KB) ( )  
    报道中国兰科白蝶兰属一新记录种——柬埔寨白蝶兰Pecteilis cambodiana (Gagnep.) Aver.,描述其特征并提供了彩色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香港植物新记录
    朱慧玲, 刘金刚, 黄筑君, Craig WILLIAMS, 幸敬阳, 张金龙, Stephan W. GALE
    2023, 52(1): 70-7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11
    摘要 ( )   PDF(7599KB) ( )  
    报道了香港6种本土维管植物新记录以及2个归化物种新记录,其中包含两个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本土种分别是山楝Aphanamixis polystachya (Wall.) R. Parker、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d.) Roemer & Schuit.、椭果雀梅藤Sageretia ellipsoidea Yi Yang, H. Sun & H. Peng、钩刺雀梅藤Sageretia hamosa (Wall.) Brongn.、短柱络石Trachelospermum brevistylum Hand.-Mazz.、海南姜Zingiber hainanense Y. S. Ye, L. Bai & N. H. Xia;两个归化种是卵叶链荚豆Alysicarpus ovalifolius (Schum.) J. Léonard和美洲马瓟儿Melothria pendula L.;两个新记录属是山楝属Aphanamixis Blume和番马瓟属Melothria L.。本文描述了每个种的分布、生境、物候、主要识别特征以及与相似种的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柑橘采后品质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吴含露, 曾玲珍, 林育钊, 林河通
    2023, 52(1): 78-8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1.012
    摘要 ( )   PDF(354KB) ( )  
    柑橘Citrus spp.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其果实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然而,柑橘果实采后容易发生腐烂、失水、营养损失和病害,导致果实品质劣变,商品价值降低。本文就柑橘果实采后外观色泽,果实水分,果肉糖、酸、维生素C含量变化,果实病害青霉病、褐斑病、枯水病、油斑病发生,以及低温贮藏、热处理、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化学保鲜剂、生物技术保鲜等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柑橘保鲜效果、保持柑橘果实采后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提供科学依据与生产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封面、目录
    2023, 52(1): 0-0. 
    摘要 ( )   PDF(38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