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5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10-31
    上一期   

    研究论文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高温干旱胁迫下接种AMF增强芦柑叶片光合与抗氧化能力
    周宏蕙, 葛 聪, 黄晓冰, 张 龙, 卢聪慧, 张宇平, 王 平
    2024, 53(5): 389-39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1
    摘要 ( )   PDF(1709KB) ( )  
    探究高温干旱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真菌(AMF)对芦柑Citrus reticulata ‘Ponkan’叶片光合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置高温干旱胁迫下芦柑接种AMF和不接种两个处理,并以正常环境条件不接种AMF芦柑为对照,对芦柑根系AMF侵染率及其表型进行观察,并测定叶片光合参数指标、活性氧(ROS)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干旱胁迫下不接菌芦柑的叶片明显黄化、萎蔫脱落;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同时,其叶片O2܋、H2O2、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与高温干旱胁迫下不接菌芦柑比较,接菌芦柑植株萎蔫速度较慢、萎蔫程度较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合效率明显提升,胞间CO2浓度降低;同时,叶片O2܋、H2O2 和MDA含量下降,SOD、CAT、POD和APX活性提升。高温干旱胁迫抑制芦柑生长,降低光合和抗氧化能力;而接种AMF有效增强芦柑叶片光合和抗氧化能力,以及清除ROS能力,缓解高温干旱胁迫对芦柑的生理伤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UPLC-QQQ-MS/MS测定不同产地2种寄主肉苁蓉10种苯乙醇苷成分
    赵法法, 郭晔红, 高培文, 陈锦辉, 张文瑶
    2024, 53(5): 399-40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2
    摘要 ( )   PDF(947KB) ( )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杆串联质谱法(UPLC-QQQ-MS/MS)测定不同产地2 种寄主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中 10 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0 种待测成分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9),各对照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4.61%~102.71%,RSD值小于3.39%,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内蒙古肉苁蓉苯乙醇苷总量显著高于产自新疆和甘肃的肉苁蓉,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肉苁蓉苯乙醇苷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新疆>甘肃,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肉苁蓉苯乙醇苷总量则依次为内蒙古>甘肃>新疆。3个产地的肉苁蓉苯乙醇苷总量均以四翅滨藜–肉苁蓉高于梭梭–肉苁蓉。研究结果为测定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提供更便捷的检测方法,也为肉苁蓉质量评价与寄主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蓝光补光对三叶青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洪玉燕, 杨 楠, 潘梦婷, 林绵发, 许 文, 徐惠龙, 范世明
    2024, 53(5): 408-41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3
    摘要 ( )   PDF(1147KB) ( )  
    探讨红光和蓝光补光影响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光合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为筛选三叶青合适的光照条件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叶青种苗为试材,以白光为对照,测定在红、蓝光补光的三叶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变化,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红、蓝光补光的三叶青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白光,且蓝光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组装共获得73 598条Unigenes,其中注释差异表达Unigenes (DEGs) 1831条,在三叶青光合作用相关通路中共鉴别出30个DEGs,包含20种酶。红、蓝光补光可以增加三叶青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且蓝光效果最佳,初步揭示红、蓝光调控三叶青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改进三叶青的野生驯化与人工栽培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猴耳环的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钟凤娣, 凌腾泓, 牟桂萍, 朱孔宇, 王鹏龙, 闫晓东
    2024, 53(5): 416-42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4
    摘要 ( )   PDF(1099KB) ( )  
    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技术对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根部、成熟枝干、嫩枝、成熟叶片和嫩叶组织的混合样本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成功鉴定出118 472个独特的转录本,进一步归纳为44 939个Unigenes。对Nr、Uniprot、GO、KEGG和KOG数据库进行比对,为37 198个Unigenes提供了功能注释,其中大部分Unigenes参与了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途径。同时,发现13 897个Unigenes经历了可变剪接,包括内含子保留、3'端剪接多样性和5'端剪接多样性。此外,还鉴定到377个和159个参与类黄酮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以及132个和180个编码MYB和WRK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Unigenes。研究结果扩展了猴耳环的基因组资源,为探索其生物活性成分的代谢调控机制、关键基因的筛选以及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猴耳环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兰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郭丽婷, 陈 娟, 李 瑶, 李进金, 田 阳, 艾 叶
    2024, 53(5): 425-43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5
    摘要 ( )   PDF(1260KB) ( )  
    为筛选出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实时荧光定量PCR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建兰品种‘大凤素’的不同器官组织(花器官:萼片、捧瓣、唇瓣、合蕊柱;营养器官:根、假鳞茎、叶)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5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18SrRNA、rpoB、GAPDH、EF-1a)在‘大凤素’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对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筛选出的最佳内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候选内参基因在建兰‘大凤素’不同器官组织中表达稳定性存在差异,GAPDH和Actin分别为花器官和营养器官组织的最稳定内参基因。该研究可为建兰基因表达研究中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种夹竹桃科植物花性状多样性及生态策略研究
    孙 睿, 宋鹏飞, 杨 帅, 韩 梅, 杨 洁
    2024, 53(5): 433-44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6
    摘要 ( )   PDF(1509KB) ( )  
    花性状作为植物生活史中最为多样和复杂的性状集合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发挥吸引传粉者、防御啃食者和抵抗逆境等生态功能实现成功繁殖的目的。在花性状的相关研究中,花颜色研究相对其他性状较为滞后,但花颜色及其与其他花性状之间的关系在植物吸引传粉者以及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20种夹竹桃科植物的花颜色等5类花性状进行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夹竹桃科植物花性状的多样性及其生态策略。结果表明,夹竹桃科植物的花性状存在广泛的多样性,不同花色植物的一些花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夹竹桃科植物不同花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表明植物能够通过自身需要采取合适的生态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尾松侵入杉木及其突脉青冈混交林对林木生长与土壤影响
    陈明久
    2024, 53(5): 444-45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7
    摘要 ( )   PDF(1014KB) ( )  
    为了探索闽东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竞争力及其形成混交林对林木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马尾松种子自然飞播侵入的杉木林、杉木与突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elevaticostata阔混交林形成的杉松混交林与杉松阔混交林为对象,测定并分析其林木生长与土壤理化指标。结果显示:(1) 杉松阔混交林初期,阔叶树死亡率高,故马尾松种子飞播入侵较多,形成的林分密度较低,但其郁闭度较大,其树高、胸径生长量及蓄积量均优于杉松混交林,马尾松的生长势均优于杉木;(2) 同一林分中不同土层的土壤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差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均增大,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毛管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均逐渐下降;(3) 林下土壤pH<4.5,同一林分不同土层土壤pH差异较小;针阔混交林的全钾、全磷、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均高于杉松混交林,而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相对较低。马尾松种子自然飞播入侵力强,且适宜该区域生长;杉松阔混交林优于杉松混交林,有利提高土壤肥力;两种林分的马尾松生长势均优于杉木。该结论可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竹林和雷竹林根系结构特征研究
    吕惠飞, 王灵玲, 赵紫晴, 孙晗靖, 郑 慧
    2024, 53(5): 451-45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8
    摘要 ( )   PDF(548KB) ( )  
    通过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雷竹P. praecox竹林根系长度、体积、表面积及干质量等各项数量指标,阐明两类竹林根系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为竹类资源培育、竹林土壤管理以及竹林经济效益提升提供依据。采用根系挖掘法和根系扫描法,布设样地,对竹林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根系表面积、体积、长度及干质量占全部根系比重均达80%以上。毛竹林和雷竹林内不同径级的根系长度和体积所占全部的比例均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逐渐降低趋势。毛竹林不同径级根系分布中,<1 mm根系长度占比最大(70.45%),>2 mm根系体积占比最大(78.73%)。雷竹林根系仅分布在0~40 cm土层,且土壤表层(0~20 cm)内根系体积、表面积及干质量占比均超60%,根系长度占总长度59.39%,不同径级分布中<1 mm径级根系长度占比最大(80.46%),但体积中占比最小(16.63%)。土壤0~40 cm土层内,3个径级根系长度占全部根系长度比重均表现为雷竹林>毛竹林,≤2 mm径级根系体积占比均表现为毛竹林<雷竹林,>2 mm径级中毛竹林>雷竹林。土壤层0~40 cm是竹林根系主要生长发育的活动层,亦是竹林土壤管理的重要层次,而毛竹林和雷竹林根系含量及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毛竹林相比雷竹林具有更庞大的根系结构。结合不同根系结构特征提出更符合竹种经营管理的措施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月季品种扦插生根能力综合量化评价
    陈 娟, 郑天锐, 李世峰, 李 伟, 张 颢, 宋 杰
    2024, 53(5): 459-46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09
    摘要 ( )   PDF(1406KB) ( )  
    以引种栽培于昆明地区的59个不同类型的月季品种为材料,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量月季扦插苗的根系形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生根能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筛选生根能力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月季扦插苗各根系指标的分布情况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除分支数外,月季各根系指标的差异较小。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转换成2个相互独立的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9.53%。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综合得分值≥0.40的月季品种有23个,占38.98%。筛选出‘安吉拉’‘皇家胭脂’‘红苹果’‘白色龙沙宝石’‘海格瑞’‘火烈鸟’‘粉色梦幻’‘新想象’‘情书’和‘玛格丽特王妃’等10个生根能力较强的品种,可作为规模化生产的品种和遗传改良的亲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闭鞘姜科麻栗坡地莴笋花的补充描述
    严佳威, 陈 娟
    2024, 53(5): 468-4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10
    摘要 ( )   PDF(1104KB) ( )  
    对新近产自云南的一种闭鞘姜科地莴笋花属植物——麻栗坡地莴笋花Parahellenia malipoensis Juan Chen, L.Y. Zeng, S. Jin Zeng & N. H. Xia的花部形态进行补充描述。该种在形态上与其他地莴笋花属植物易于差别,如植株不高,茎不分枝,叶片小且有褶皱,花序小,苞片先端有软尖刺,药隔附属体极短且为黄色饰有深红色条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关叉柱兰,中国叉柱兰属(兰科)一新记录种
    付晓莹, 熊 驰
    2024, 53(5): 471-47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11
    摘要 ( )   PDF(1076KB) ( )  
    报道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马关叉柱兰Cheirostylis sherriffii N. Pearce & P. J. Cribb,描述其形态特征并提供彩色图片。该种与头腺叉柱兰C. glandulifera (Aver.) J. M. H. Shaw相近,区别在于马关叉柱兰茎直立,根状茎短,花序3~6朵小花,花萼和花瓣淡绿色。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省种子植物1个新变型及3个新记录种
    孙向阳, 沈 浪, 朱 昊, 马海军, 倪味咏, 方宏明, 李晓红, 邵剑文, 刘 坤
    2024, 53(5): 474-47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12
    摘要 ( )   PDF(1749KB) ( )  
    报道安徽省种子植物新变型1个,分布新记录3种,即白花香薷Elsholtzia argyi Lévl f. albiflora X. Y. Sun & Kun Liu form. nov.、裂果卫矛Euonymus dielsianus Loes. ex Diels、绒叶斑叶兰Goodyera velutina Maxim和少年红Ardisia alyxiifolia Tsiang ex C. Chen。文中简述了每个种的分布、生境、主要识别特征以及与相似种的区别并配以彩色照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金线莲分子标记与基因组学研究现状
    林舒晴, 马香丽, 许 文, 黄泽豪
    2024, 53(5): 478-48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4.05.013
    摘要 ( )   PDF(442KB) ( )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金线莲分子生药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对近年来金线莲分子鉴定、转录组测序、功能基因克隆和合成等分子生药学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金线莲遗传性分析、分子鉴定、功能基因挖掘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讨论,为进一步推动金线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十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命名法会议介绍
    马金双
    2024, 53(5): 487-494. 
    摘要 ( )   PDF(10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