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39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0-06-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低温胁迫对建兰叶片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陈淳,陈丽璇,柯合作,陈丽虹,刘黎卿
    2010, 39(02): 1-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01
    摘要 ( )   PDF(929KB) ( )  
    以素心建兰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5℃)对建兰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建兰生长期的叶片多胺(PAs)总量和亚精胺(Spd)、腐胺(Put)含量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精胺(Spm)含量则是下降然后上升最后稳定在比原来含量更高的水平上,说明有可能在低温胁迫下建兰通过调节内源多胺的总量和不同多胺种类的比例来抵御低温对生理的破坏作用;开花期的建兰叶片因受低温胁迫的影响未能合成足够的亚精胺(Spd),从而抑制了建兰的开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17年生邓恩桉两个种源木材密度与干缩性研究
    任世奇,罗建中,彭彦,谢耀坚,张照远
    2010, 39(02): 5-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02
    摘要 ( )   PDF(946KB) ( )  
    通过对邓恩桉两个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和在湿、气、全干状态下的径、弦向尺寸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树干位置的基本密度和干缩率的变异规律,并运用加工工艺中减小木材皱缩和开裂措施(蒸汽调湿处理方法)探索皱缩开裂缺陷的恢复性能。结果表明:1)邓恩桉种源100(0.5265 g/cm3)的木材基本密度小于种源98(0.5360 g/cm3);2)木材基本密度在树干纵向呈波浪式变化,在横向边材显著大于心材;3)木材干缩率在纵向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横向边材大于心材,且弦向干缩率均为径向的1~3倍;4)经喷蒸调湿处理后,木材开裂程度减轻,且径向和弦向皱缩恢复率分别为0.4%、3.3%;5)木材基本密度与气干弦向干缩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r=-0.313),并建立了气干干缩率与全干干缩率的回归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爱玉子花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郭少锋,陈友铃,黄美丽,吴文珊
    2010, 39(02): 10-1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03
    摘要 ( )   PDF(1531KB) ( )  
    通过花序标记、形态解剖及放蜂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爱玉子雌、雄花序中花的形态特征,以及花发育与小蜂传粉(或产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前期、雌花期的瘿花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变化,而雌花的花柱与柱头连成长鞭状,在雌前期呈直立管状,进入雌花期后呈弯曲的S形;在榕小蜂进入花序传粉或产卵5 d后,雌花和瘿花的柱头变黄,花柱开始脱水;在榕小蜂传粉或产卵10 d后,雌花和瘿花花梗伸长,花明显分层,胚迅速发育,子房饱满,花柱和柱头明显萎蔫。传粉小蜂在花序腔内的存活时长不超过3 d。本研究为揭示榕-蜂共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柑橘丛枝菌根形态结构观察
    吴强盛,夏仁学
    2010, 39(02): 14-1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04
    摘要 ( )   PDF(2367KB) ( )  
    以田间栽培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Guoqing No.1’)/枳(Poncirus trifoliata)和‘国庆4号’温州蜜柑(C.unshiu ‘Guoqing No.4’)/枳为试材观察丛枝菌根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泡囊、丛枝、侵入点、根内菌丝、根外菌丝、根外厚垣孢子等结构出现在柑橘根系中,说明柑橘属于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丛枝菌根结构中泡囊出现概率较小,丛枝随处可见,侵入点多样化。丛枝菌根的结构主要存在柑橘根段的伸长区和成熟区,首次观察到根冠和分生区也有侵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胡萝卜人工种子包衣材料的筛选
    李爱贞,刘毅君,陈艳红
    2010, 39(02): 17-2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05
    摘要 ( )   PDF(1718KB) ( )  
    以胡萝卜SK4-316种子苗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培养的体细胞胚,进行人工种子的制作。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包埋体系制作的人工种子萌发率较稳定,PEG体系的萌发率高于前者,但萌发后成苗率较低。以MS液体培养基作包埋培养基,4%海藻酸钠、2% CaCl2·2H2O、0.1 mg/L GA3、0.2%活性炭组成的海藻酸钠复合包衣剂制作的人工种子,在1/16MS培养基、24℃下培养萌发率最高,可达97.0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花生幼叶不定芽诱导与快速繁殖
    刘璨,苏良辰,庄依娜,覃铭,李玲
    2010, 39(02): 21-24,3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06
    摘要 ( )   PDF(1389KB) ( )  
    以花生品种‘粤油7号’6~8 d龄幼叶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0.6 mg/L NAA+8 mg/L 6-BA+1 mg/L AgNO3+3 mg/L Gln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效果好,经两次继代培养出芽率达81.03%,每个外植体平均出芽数达5.79个。经伸长培养基MS+2 mg/L 6-BA+4 mg/L GA3培养,不定芽伸长长度达1.0~2.0 cm。试管苗在培养基1/2 MS+0.5 mg/L NAA+3 mg/L IBA上生根率达86.15%,不定根粗而长,有侧根,移栽成活率达90%,结实率1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栀子带芽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研究
    洪森荣,江静,熊宇晶,李婷婷,江谱娟,章燕燕
    2010, 39(02): 25-2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07
    摘要 ( )   PDF(2405KB) ( )  
    以栀子带芽茎段为试材,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丛生芽增殖与生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栀子带芽茎段愈伤组织快速诱导和分化最佳培养基是MS+KT 1 mg/L+NAA 0.05 mg/L;栀子带芽茎段丛生芽增殖和生根最佳培养基是MS+KT 2.0 mg/L+NAA 0.05 mg/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KT、2,4-D和NAA对黄独组培苗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
    尹明华,王艾平,罗朝晖,夏瑾华,许露
    2010, 39(02): 29-3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08
    摘要 ( )   PDF(1297KB) ( )  
    以黄独组培苗带芽茎段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因子实验法,研究添加KT和2,4-D或KT和NAA组合的MS培养基对黄独带芽茎段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S+KT 2.0 mg/L+NAA 0.5 mg/L有利于黄独带芽茎段腋芽萌发和根系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檀香种胚离体培养快速育苗研究
    莫小路,曾庆钱,蔡岳文,陈瑜珍,严振
    2010, 39(02): 32-3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09
    摘要 ( )   PDF(1299KB) ( )  
    利用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对檀香种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种胚萌发和成苗的影响因素以及种苗快速繁育技术。结果显示:生长调节剂GA3和种胚成熟度都是影响檀香种胚萌发和成苗的重要因素,檀香成熟胚在含14 μmol/L GA3的MS培养基上7~10 d即可萌发,45 d后成苗率达82.5%,檀香种胚离体培养是有效的快速育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Ca2+对韭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尤扬,贾文庆,王慧,李保印
    2010, 39(02): 35-3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0
    摘要 ( )   PDF(871KB) ( )  
    采用离体花粉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Ca2+对韭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10-3 mol/L)的Ca2+对花粉萌发具明显地促进作用,并促进花粉管较快伸长;而过高或过低浓度则起不到促进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糙花少穗竹生物学特性观察
    蒋家雄
    2010, 39(02): 38-4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1
    摘要 ( )   PDF(914KB) ( )  
    糙花少穗竹是福建优良乡土竹种,笋材两用,其竹鞭、竹笋、幼竹生长节律与单轴散生竹毛竹相似。竹鞭垂直分布多数在土层20 cm范围,4~15 m长的鞭系占78.1%,发笋期较集中在3月中下旬,单个笋重为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从笋出土到幼竹高生长停止,可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但竹鞭垂直分布比毛竹浅,出笋期比毛竹早,且出笋没有明显的大小年,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自然分布区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竹鞭生长与发笋成竹规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垦复改造荒芜野生竹林,2~3年即可郁闭成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二氧化氯对小水榕外植体消毒效果研究
    梁钾贤
    2010, 39(02): 42-4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2
    摘要 ( )   PDF(872KB) ( )  
    选取小水榕的绿芽和粗壮嫩芽组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ClO2对外植体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等于或高于500 mg/L的ClO2溶液能迅速破坏小水榕成熟组织的绿色素;ClO2溶液浸泡后未经无菌水冲洗的外植体污染率低,但生长缓慢,难以分化丛芽;以粗壮嫩芽组织为外植体的材料经ClO2或HgCl2溶液浸泡灭菌都可获得无菌外植体,建立有效的快繁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香港索罟群岛植被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杨东梅,邢福武,陈林,林瑞芬,武艳芳
    2010, 39(02): 45-4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3
    摘要 ( )   PDF(932KB) ( )  
    索罟群岛植被的次生性很强,以常绿灌丛为主,兼有次生性常绿阔叶林、滨海沙生灌草丛及少量半红树植物,其中灌木、草本植物种类丰富。群岛共有维管植物259种,隶属于85科207属,其中本土野生植物70科193属245种,包括2种受国家或地方保护的植物。其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明显,56.47%的科属于泛热带分布,94.69%的属为热带分布类型,83.40%的种为热带分布,与邻近的广东内伶仃岛植物区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受岛屿面积、海拔、隔离程度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群岛各岛屿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各有特点,其中大鸦洲、小鸦洲植物种类最丰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深圳马峦山郊野公园植被调查
    郭彦青,谭志权,李清湖
    2010, 39(02): 50-5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4
    摘要 ( )   PDF(932KB) ( )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参照《中国植被》植物群落学—生态学植被分类系统,将马峦山郊野公园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13个群系13个群丛,其中以山地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植被为主。对各个群丛的特征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描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城市人行天桥垂直绿化探讨
    魏道军
    2010, 39(02): 55-5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5
    摘要 ( )   PDF(1014KB) ( )  
    分析厦门市人行天桥垂直绿化概况和存在问题,阐述人行天桥垂直绿化的基本原则与关键技术,并通过应用保湿花盆、轻型栽培基质和选择适宜植物等技术措施改善人行天桥的生境,以营建长效的人行天桥垂直绿化景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方法
    吴淑梅
    2010, 39(02): 60-6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6
    摘要 ( )   PDF(882KB) ( )  
    简述园林植物的概念、作用和生态学原理。通过论述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厦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并阐明了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景区入侵生物之防控
    刘海桑,陈清智,池敏杰,方文杰,林晞
    2010, 39(02): 64-6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7
    摘要 ( )   PDF(879KB) ( )  
    生物入侵可导致严重的直接危害和衍生危害。鉴于景区的特殊性,提出景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策略与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蕨类植物新记录
    王小夏,林木木
    2010, 39(02): 68-6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8
    摘要 ( )   PDF(808KB) ( )  
    报道福建省蕨类植物4个新记录种:线羽凤尾蕨(Pteris linearis)、林下凤尾蕨(Pteris grevilleana)、台湾鳞毛蕨(Dryopteris formosana)和节肢蕨(Arthromeris lehmanni),并提供描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亚热带植物科学》近五年引文分析
    欧阳海波
    2010, 39(02): 70-7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19
    摘要 ( )   PDF(876KB) ( )  
    为评价《亚热带植物科学》论文的学术质量与特色提供量化依据,以2005~2009年该刊所载论文的引文数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分析了期刊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自引率、赖普斯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近5年来,期刊论文引文率86.61%,篇均引文11.83条;引文类型以期刊和图书为主,分别占总引文量的80.66%和16.67%,中文文献占绝大部分,期刊自引率仅0.99%,普赖斯指数38.13%。与同领域核心期刊比较,该刊作者群掌握信息能力稍低。此外,自引率偏低,表明期刊所载论文研究的连续性有待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研究简报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汤亚飞,蔡时可,郑锦荣,李淑玲,张振臣,王芳
    2010, 39(02): 74-7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20
    摘要 ( )   PDF(1950KB) ( )  
    以铁皮石斛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筛选出适合各个阶段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种子萌发的培养基1/2MS+马铃薯汁15%;原球茎分化的培养基1/2MS+马铃薯汁20%+NAA 0.1 mg/L;壮苗培养基MS+香蕉汁10%+NAA 0.2 mg/L;生根培养1/2 MS+香蕉汁15%+NAA 0.5 mg/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青叶碧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魏翠华,谢宇,陈沁
    2010, 39(02): 76-76,8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21
    摘要 ( )   PDF(836KB) ( )  
    以青叶碧玉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适宜的培养条件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6-BA 1.0 mg/L+IBA 0.1 mg/L;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6-BA 0.3 mg/L+IBA 0.1 mg/L;壮苗培养基1/2MS+IBA 0.2 mg/L;生根培养基1/2MS+IBA 0.1 mg/L+活性炭1 g。泥炭:珍珠岩为3:1的基质为适宜移栽基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鸡冠花的离体开花
    林炳英,张文珠,林德钦,郑国华
    2010, 39(02): 77-7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22
    摘要 ( )   PDF(892KB) ( )  
    以鸡冠花顶芽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试管鸡冠花芽及花进行诱导。结果表明:MS+6-BA 0.6 mg/L+NAA 0.1 mg/L为最佳的芽诱导培养基;改良MS+6-BA 0.2 mg/L+NAA 0.01mg/L+PP333 0.5 mg/L为诱导试管苗开花的最佳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多效唑(PP333)有利于开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专题综述
    植物种子休眠原因与机理的研究进展
    黄丹,许岳香,胡海波
    2010, 39(02): 78-8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23
    摘要 ( )   PDF(938KB) ( )  
    种子休眠对处于恶劣环境中的植物保持其自身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综述植物种子产生休眠的原因及其调控机理,并探讨当前在植物种子休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枇杷果实套袋技术
    林良方,林顺权
    2010, 39(02): 84-8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24
    摘要 ( )   PDF(1170KB) ( )  
    本文综述国内外枇杷套袋技术方面的有关文献,着重总结枇杷产区多年来取得的经验,包括:全园履盖、全株包围和直接果实套袋等套袋方式的选择,果袋的选择(不同规格、类型、加工质量等)和套袋操作要点,并提出套袋注意事项和存在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麻疯树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
    李进华,袁军,汪利燕
    2010, 39(02): 90-9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2.025
    摘要 ( )   PDF(932KB) ( )  
    近年来,能源植物麻疯树的育种和栽培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从麻疯树种质资源收集、常规与分子育种、适宜区区划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当前栽培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