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39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0-03-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三角梅属四个品种花挥发性组分的GC-MS分析
    徐夙侠,黄青云,刘鸿洲,林春松
    2010, 39(01): 1-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01
    摘要 ( )   PDF(1425KB) ( )  
    三角梅不仅观赏性强,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为了揭示三角梅的次生代谢机制,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角梅属四个品种(Bougainvillea glabra ‘Magnifica’、Bougainvillea glabra ‘Pink Pixie’、Bougainvillea glabra ‘Formosa’和Bougainvillea×buttiana ‘Mahara’)花的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法对所提取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出85种成分,经NIST数据库检索,并与标准谱图比较共鉴定出72个化学组分,占总挥发性组分含量的90%以上。结果表明,4个三角梅品种的花中含有植醇、丁子香酚、亚油酸、亚麻酸以及维生素E等对人类有益的化合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施硼对番木瓜幼龄株硼形态含量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谢志南,赖瑞云,钟赞华,苏明华
    2010, 39(01): 5-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02
    摘要 ( )   PDF(866KB) ( )  
    探讨根外喷硼与土壤施硼对植株硼形态含量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供硼方式均可增加植株叶片、叶柄及根的硼形态含量及硼总量,其中以叶片水溶态硼、半束缚态硼及硼总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植株硼含量增加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但硼过量却抑制了叶片光合能力的提升,而硼中毒导致光合能力显著下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低磷胁迫下AM真菌对枳实生苗吸磷效应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刘进法,王鹏,罗园,谢亚超,万渊,夏仁学
    2010, 39(01): 9-1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03
    摘要 ( )   PDF(924KB) ( )  
    在温室沙培灭菌条件下,以Al-P为磷源、枳为试材、Glomus mosseae (G.m)和G.versiforme (G.v)为菌剂,研究低磷胁迫下AM真菌对枳实生苗干物重、吸磷效应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枳地上部、地下部干物重,增幅16.79%~135.25%;同时显著增加其吸磷量,菌丝对植株的吸磷贡献率为17.04%~71.95%(G.m>G.v),施Al-P显著提高菌丝吸磷贡献率。接种AM真菌的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与对照有所不同,未接种处理枳分泌的有机酸有草酸、苹果酸、乳酸、乙酸、顺丁烯二酸和柠檬酸等6种,而接种G.m的则检测到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丁二酸等7种,G.v处理的检测到酒石酸,接种处理均未检测到顺丁烯二酸;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增加了枳根系分泌有机酸的量(比未接种处理增加19.80~56.87 mg/kg,且施用AlPO4后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增加20.06~21.84 mg/kg);未接种植株根系仅分泌少量有机酸;接种植株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以苹果酸(42.87%)、柠檬酸(39.22%)和草酸(12.06%)为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大花蕙兰与墨兰杂交结实率研究初报
    曾碧玉,朱根发,张文惠
    2010, 39(01): 14-1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04
    摘要 ( )   PDF(1326KB) ( )  
    取3个大花蕙兰品种与1个墨兰品种进行自交与杂交。共设计10个组合,成功获得4个杂交组合;共授粉257朵花,成功获得21个果荚,结实率为8.1%。大花蕙兰与墨兰杂交正反交的结实率差异不大。各组合果荚生长曲线走势大致相同,授粉后10~12 d,子房开始膨大,并于60~80 d趋于平稳。大部分落果于授粉后30d内发生,部分于生长中后期黄化脱落,双亲遗传物质的不协调性及栽培管理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人工老化处理对小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孔治有,刘叶菊,覃鹏
    2010, 39(01): 17-2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05
    摘要 ( )   PDF(902KB) ( )  
    为探明小麦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合适的老化处理条件,本研究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5个非糯小麦和5个糯小麦品系的种子在50℃和90%相对湿度条件下分别处理0、2、4、6、8 d。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电导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非糯小麦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降后升、最后下降的趋势,糯小麦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CAT、POD和SOD活性在处理2 d时降到最低,之后保持不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处理2 d时有所增加,此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MDA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降后升、最后降低的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金桔秋季光合特性初步研究
    尤扬,周秀梅,申小雨,宁晓明,孟凤丽
    2010, 39(01): 21-2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06
    摘要 ( )   PDF(894KB) ( )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多年生金桔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桔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次峰出现在14:00,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4467 μmol/m2·s。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在400 μmol/mol CO2浓度下,光补偿点为67 μmol/m2·s,光饱和点为672 μmol/m2·s。金桔的光合特性表现为典型的阳性耐荫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四季桂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研究
    施建羽
    2010, 39(01): 25-2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07
    摘要 ( )   PDF(929KB) ( )  
    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四季桂光响应曲线和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四季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和光补偿点由低到高依次为1月< 4月< 10月< 7月,光饱和点依次为7月< 10月< 4月< 1月。四季桂叶片Pn、Tr、VPD、Gs的日变化表现为1月和4月均为单峰曲线,10:00达到峰值;7月和10月均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1月,Ci持续下降;4月Ci先逐渐下降,15:00出现小峰值;10月和7月,Ci在10:00最低,15:00达到峰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低N胁迫下巴西橡胶实生苗叶片SPAD值、N素营养及农艺性状的变化
    周珺,林位夫,王军,曹建华,蔡明道
    2010, 39(01): 29-33,4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08
    摘要 ( )   PDF(1253KB) ( )  
    对3个品种(GT1、RRIM600、PR107)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实生苗进行不同N素(0%N,50%N,100%N)处理,分析比较叶片SPAD值、N素营养和农艺性状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缺N胁迫明显降低了叶片SPAD值、叶片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缩小了叶蓬距、叶面积,且影响幅度随胁迫强度的加大而增大;(2)不同品种橡胶树实生苗对缺N胁迫的响应程度不同,总体上GT1较为敏感,PR107次之,RRIM600较不敏感;(3)橡胶树实生苗叶片SPAD值、叶蓬距、叶面积与叶片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有可能采用测定叶片SPAD值、叶蓬距和叶面积等简易方法判断橡胶树新生叶蓬的N素营养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不同倍性盾叶薯蓣营养器官解剖结构比较
    朱艳,徐增莱,汪琼,赵猛
    2010, 39(01): 34-3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09
    摘要 ( )   PDF(1349KB) ( )  
    运用石蜡切片法对三个倍性盾叶薯蓣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倍性盾叶薯蓣的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P/S)、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P/L)、茎维管束中导管所占比例(VR)以及根状茎周皮厚度,其中栅栏组织厚度、P/S、P/L和VR在三倍体植株中表现最高,叶片厚度和周皮厚度则是四倍体植株表现最高,多倍体植株的表现总体优于二倍体植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蝴蝶兰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初探
    陈移亮
    2010, 39(01): 40-4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0
    摘要 ( )   PDF(2905KB) ( )  
    针对蝴蝶兰叶片蛋白质含量少且含有大量色素和酚等干扰物质的特点,通过对总蛋白提取方法、银染方法的改进,以及双向电泳实验条件的比较选择,初步建立一套适用于蝴蝶兰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徐长卿子叶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嵩岩,高扬,陈旸升,李铁松,姜长阳
    2010, 39(01): 45-4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1
    摘要 ( )   PDF(868KB) ( )  
    以徐长卿子叶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及移植等研究。结果表明,MS+6-BA 0.3 mg/L+NAA 0.2 mg/L+2,4-D 0.4 mg/L是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6-BA 0.8 mg/L+NAA 0.2 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6-BA 0.6 mg/L+NAA 0.2 mg/L是不定芽分化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的理想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7%。试管苗移植后长势旺盛,根系发达,当年开花。根据本试验结果可建立徐长卿子叶诱导再生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硫酸铜浓度和造伤对叶材保色效果的影响
    杜方,王朵,潘文婷
    2010, 39(01): 49-5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2
    摘要 ( )   PDF(875KB) ( )  
    本实验以15种植物的叶为试材,分别用0%、1.02%、5.85%、10.22%、14.21%和17.15%浓度90℃硫酸铜(CuSO4·5H2O)溶液进行保色处理,对其中不易进行保色处理的叶材人为造伤,研究硫酸铜浓度和造伤对叶材保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材对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不同:纸质叶材如酢浆草在热的硫酸铜溶液中易皱缩变形,革质叶材如荷兰铁和铁树,用硫酸铜热处理无效;新叶较成熟叶易于保色。硫酸铜浓度对保色效果没有影响,但对保色时间有影响,硫酸铜浓度越高,复绿时间越短,14.21%和17.15%两种浓度的复绿时间相同。保色处理的叶材干燥前后颜色有深浅变化。少数叶材如贴梗海棠不经保色处理自然干燥就能较好保持原有色彩。造伤有利于部分革质叶材的保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海南木棉植物资源调查与分类初步研究
    王健,水庆艳,石晶,张玄兵
    2010, 39(01): 53-5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3
    摘要 ( )   PDF(872KB) ( )  
    对海南木棉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初步确立了分类标准。调查结果发现,海南木棉观赏性状具有多样性特点和较大的选育潜力。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花朵大小作为一级分类标准,花色作为二级分类标准,雄蕊分叉高度作为三级分类标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江西三清山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臧敏,李永飞,邱筱兰,齐丽萍
    2010, 39(01): 57-62,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4
    摘要 ( )   PDF(978KB) ( )  
    江西省三清山兰科植物资源丰富,约21属30种,占江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56.76%、38.46%,占中国兰科植物属种的12.28%、2.41%。区内兰科植物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分布区式样以温带型为主;区系成分分散,缺乏本地特有成分。与各山地的相似性以及属种分布型比较显示,三清山与5山地在属级水平上相似性系数高,兰科植物区系联系比较紧密,从属分布区类型看,三清山、黄山、天目山和庐山以北温带分布为主,井冈山和武夷山以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为主;在种级水平上相似性系数较低,种分布区类型均以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按生态型划分,地生兰为主,附生兰为辅,三清山和黄山只有两生态类型,武夷山、天目山、井冈山和庐山生态类型齐全。最后,依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各山地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进行归纳统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永安竹类植物及其区系研究
    林敏水
    2010, 39(01): 63-6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5
    摘要 ( )   PDF(907KB) ( )  
    经调查,永安天然分布的竹类植物有11属63种(含变种、变型),属种分别占中国总数的28.2%和11.4%,占全省的64.7%和48.8%。其中红舌唐竹、湖南箬竹、毛箨茶秆竹、黄槽毛竹等4种为福建省竹类分布新记录。经类群分析表明,永安竹类植物以单轴散生和复轴混生类型为主,具明显的由丛生竹向散生竹过渡特性,是散生竹类和混生竹类的分布中心。区系地理分析表明,永安竹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含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占首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宽距兰的发现及其区系意义
    朱慧玲,张永华,胡灵芝,丁炳扬
    2010, 39(01): 69-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6
    摘要 ( )   PDF(823KB) ( )  
    报道在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发现宽距兰的分布,并简述其区系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常见观赏竹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王红花
    2010, 39(01): 71-7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7
    摘要 ( )   PDF(1950KB) ( )  
    在对厦门岛内外公园、绿地竹类植物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常见观赏竹31种,分析其观赏特性,并阐述其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泉州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其应用
    陈银铸
    2010, 39(01): 75-8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8
    摘要 ( )   PDF(2827KB) ( )  
    彩叶植物因其叶色丰富、观赏性高,在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福建泉州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彩叶植物的引种与应用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研究简报
    滇北球花报春的组织培养
    解玮佳,李世峰,李涵,蒋亚莲,蔡艳飞,李树发
    2010, 39(01): 81-8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19
    摘要 ( )   PDF(766KB) ( )  
    滇北球花报春种子上胚轴在MS+NAA 0.4 mg/L+6-BA 0.5 mg/L培养基上可诱导不定芽并进行增殖培养,在1/2MS+IBA 1.0 mg/L培养基上生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75%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专题综述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成熟期预测中的应用
    毛莎莎,曾明,何绍兰,郑永强,易时来,邓烈
    2010, 39(01): 82-87,9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20
    摘要 ( )   PDF(962KB) ( )  
    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快速、准确和多组分同步分析等优势,近年来在水果果实发育、成熟期预测和品质检测等方面应用广泛,并在果实品质无损检测分析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综述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实成熟期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拟南芥生长素输入载体AUX1研究
    张碧玉,苏良辰,孙叙卓
    2010, 39(01): 88-9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21
    摘要 ( )   PDF(983KB) ( )  
    本文综述拟南芥生长素输入载体AUX1的近期研究结果,同时介绍直接测定同源配体亲和力的方法,以及植物输入载体与其激素最初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兰花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明艳林,郑金龙,郑国华,郑志忠
    2010, 39(01): 92-9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1.022
    摘要 ( )   PDF(900KB) ( )  
    兰花病毒病严重影响兰花产业的发展,研究和探索防治兰花病毒病的新技术、新途径已成为众多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目前抗兰花病毒研究中应用的各种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包括病毒来源基因中的外壳蛋白基因和运动蛋白基因介导的抗性策略,RNA介导的抗病毒策略,植物自身的抗病毒基因介导的抗性策略,利用多基因介导的抗性策略,以及抗体基因介导的抗性策略等。最后对兰花抗病毒基因工程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