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39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0-09-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西番莲对镉、铅的吸收累积特性
    许文宝,曾新萍,蔡晓东,林富聪
    2010, 39(03): 1-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01
    摘要 ( )   PDF(749KB) ( )  
    以紫果西番莲和黄果西番莲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镉、铅处理后西番莲体内镉、铅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镉、铅在西番莲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枝蔓> 叶> 果。不同品种西番莲的镉含量未见显著差异,而铅含量则呈显著差异。西番莲枝蔓和叶对镉、铅的吸收量分别随着各自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统计显示,西番莲枝蔓和叶的镉、铅含量与各自土壤的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西番莲对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枝蔓和叶对土壤镉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而对铅的吸收能力较差。在本试验中,铅处理浓度为1 000 mg/kg时,西番莲果实可食部分铅的含量也低于无公害果品标准,说明西番莲作为果树生产时,即使在铅含量较高的污染土上种植,也是安全的;但要特别注意镉的污染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北亚热带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研究
    王凤文,杨书运,徐小牛,张庆国
    2010, 39(03): 4-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02
    摘要 ( )   PDF(787KB) ( )  
    对皖西大别山区2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2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随时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 cm、10 cm的土壤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与5~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p<0.01);麻栎林土壤呼吸速率与0~5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28(p<0.0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四季花’龙眼叶片和芽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相关性研究
    蔡中芳,彭坚,李永红,赵长增,陈佰鸿,张少艾
    2010, 39(03): 8-1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03
    摘要 ( )   PDF(849KB) ( )  
    为探讨‘四季花’龙眼芽体和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性,以5~6年生植株的秋梢为材料,结合花芽形态分化进程的显微观察,计算各时期花芽分化率,测定相应进程内叶片和芽体的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统计叶片和芽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秋梢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分化率在花序主轴分化期达到最高;叶片和芽体在各分化时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叶片淀粉含量变化呈显著的降低趋势,而芽体淀粉含量则呈反向趋势,反映出花芽分化期叶片与芽体碳水化合物的源库关系;与叶片相比,芽体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度更高,所以测定芽体中某些碳水化合物含量即能反映出花芽分化的真实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兰属种间杂交胚拯救研究初报
    曾碧玉,许传俊,徐夙侠,张文惠,黄青云
    2010, 39(03): 12-1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04
    摘要 ( )   PDF(751KB) ( )  
    取兰属大花蕙兰为母本、墨兰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并进行杂种胚拯救研究。结果显示,子房离体培养明显优于胚珠离体培养,是胚抢救培养的有效手段。不同取材时间及在不同培养基中子房培养情况差异明显。在授粉后60 d子房离体培养即可获得成功,但以授粉后90 d子房离体培养最佳,萌发率高,达80%。子房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VW+BA 0.2 mg/L+NAA 0.2 mg/L+蛋白胨3 g/L+水解酪蛋白500 mg/L+椰子汁1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水杨酸对小白菜幼苗抗盐性的诱导效应
    徐芬芬,叶利民,张勇,王爱斌,林国卫
    2010, 39(03): 15-1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05
    摘要 ( )   PDF(814KB) ( )  
    采用外源水杨酸(SA)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SA(0、0.1、0.5、1.0、1.5 mmol/L)对盐胁迫下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上海青’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mol/L SA诱导能显著提高幼苗的株高、单株干重、叶面积和含水量等;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增强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保护膜结构和功能,减轻盐胁迫对小白菜的伤害。本试验表明,SA最佳诱导浓度为0.5 mmol/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台湾相思叶状柄衰老过程中氮磷内吸收变化研究
    谭忠奇
    2010, 39(03): 18-20,7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06
    摘要 ( )   PDF(811KB) ( )  
    对厦门五老峰台湾相思成熟和衰老叶状柄的N、P含量、N:P比值及内吸收率的研究表明:(1)台湾相思成熟叶状柄具有高的N含量,冬、春季分别为39.90±2.10 mg/g、43.13±1.67 mg/g,P含量冬、春季分别为1.24±0.04 mg/g、1.16±0.05 mg/g,叶状柄在衰老过程中,N、P含量明显下降;(2)成熟叶状柄的N:P比值冬、春季分别为32.26±1.53、37.37±1.61,均高于16,显示厦门五老峰台湾相思林存在P限制,但叶状柄衰老过程中P的内吸收率显著高于N的内吸收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古榕树健康诊断初探
    池敏杰,刘海桑,游思洋,陈清智,林晞,王文卿
    2010, 39(03): 21-2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07
    摘要 ( )   PDF(819KB) ( )  
    通过对鼓浪屿古榕树的普查,选择其健康诊断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包括当年生枝叶、果实生长状况、叶绿素荧光等,对不同生长势的古榕树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基于生长指标与生理指标相结合的古榕树的健康诊断方法,为古榕树的养护与复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生长指标与生理指标能较一致地指示古榕树的健康状况。因此,可通过生长指标与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诊断古榕树的健康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蟹爪兰茎段消毒及其丛生芽增殖和生根初步研究
    尹明华,戴琴琴,张洁,刘林妹,吴树英
    2010, 39(03): 24-2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08
    摘要 ( )   PDF(984KB) ( )  
    以蟹爪兰茎段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和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蟹爪兰无菌体系的建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段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蟹爪兰茎段最佳消毒方式是75%酒精30 s+0.1%HgCl2 10 min;茎段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是MS+KT 4 mg/L+NAA 0.1 mg/L;生根最佳培养基是1/2 MS+NAA 0.5 mg/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知母分蘖一步法快速繁殖体系的初步构建
    洪森荣,程细云,周璐,杨小露,周芬
    2010, 39(03): 27-2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09
    摘要 ( )   PDF(1114KB) ( )  
    以知母分蘖为试材,对知母的一步法快速繁殖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知母分蘖直接再生植株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1 mg/L+NAA 0.5 mg/L;知母分蘖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2 mg/L+NAA 0.5 mg/L。本实验构建了知母分蘖的一步法快速繁殖体系,为知母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青叶胆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液体继代培养
    甄莉
    2010, 39(03): 30-3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0
    摘要 ( )   PDF(709KB) ( )  
    以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幼叶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最有效的生长调节剂组合为IAA 1.0 mg/L+NAA 1.0 mg/L+KT 1.0 mg/L和NAA 4.0 mg/L+KT 2.0 mg/L+GA3 1.0 mg/L,其诱导率分别为96.6%和96.0%。使用以上两种生长调节剂组合进行愈伤组织的液体继代培养,10 d可使愈伤组织增殖率分别达257.3%和310.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中国原产石蒜属植物的数量分类和主成分分析
    袁菊红
    2010, 39(03): 32-3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1
    摘要 ( )   PDF(956KB) ( )  
    应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中国原产石蒜属13种2变种的35个性状进行Q、R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国产石蒜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并对分类性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Q型聚类可分为2个大类和8小类,安徽石蒜与长筒石蒜的亲缘关系很近,认为将其作为长筒石蒜的变种更为合适,同时支持玫瑰石蒜、红蓝石蒜、乳白石蒜、江苏石蒜、稻草石蒜的杂交起源观点。R型聚类可分为7个组;经主成分分析,35个性状可综合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2.55%,根据这5个主成分与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出影响比较大的16个性状,其中鳞茎形状、花被片宽和雄蕊长/花被片长的比值最为重要,可作为大类群划分的依据,而花被片是否具条纹、花丝颜色、花色、花葶粗、幼叶尖端及边缘颜色、种子有无等可作为物种划分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豆蔻属(姜科)植物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唐源江,廖景平,吴七根
    2010, 39(03): 38-4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2
    摘要 ( )   PDF(1764KB) ( )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豆蔻属12个种的叶片横切面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豆蔻属植物叶片表皮层由1层表皮细胞组成,在无下皮层的种中,近轴面的表皮细胞通常体积较大,而在有下皮层的种中,表皮层通常较薄,细胞壁增厚;下皮层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叶肉中栅栏组织通常1~2层,海绵组织2~6层细胞,常含丹宁,所观察的大部分种含有方晶或砂晶;中脉韧皮部极端维管束形态多样,维管束系统II通常缺失,未发现同时具有4个系统的种。此外,对叶缘的形态特点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讨论了叶解剖结构的系统学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赣江流域河岸带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分析
    雷平,葛刚,陈少风,刘以珍,徐燕花
    2010, 39(03): 44-4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3
    摘要 ( )   PDF(821KB) ( )  
    通过对赣江流域河岸带植物调查,发现该地有外来入侵植物17科27属31种,其中菊科最多有9种。对赣江流域河岸带入侵植物分布的分析显示:外来入侵植物发生在赣江全流域,上、中、下游河岸带植物群落中入侵植物的优势度无明显差异;河岸带植被类型对入侵植物的分布影响较大,草本群落和灌草群落中的入侵植物优势度明显高于乔木林群落;干扰对外来植物的入侵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无干扰方式下的群落相比入侵植物的优势度差异极显著,但干扰方式对入侵植物的分布无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地理成分分析
    黄梓良,陈学富
    2010, 39(03): 49-5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4
    摘要 ( )   PDF(913KB) ( )  
    对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现有种子植物74科134属195种,隶属9个科分布区类型和13个属分布区类型。该群落区系的热带地理成分占优势,共计45科86属,分别占该群落种子植物科、属数的80.4%和68.8%(不含世界分布,下同),其中,成分最多的是泛热带分布(33科,32属),占该群落种子植物科、属数的58.9%和25.6%。温带分布成分共计11科37属,分别占种子植物科、属数的19.6%和29.6%。体现了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明显、温带成分较多、起源古老和特有成分较多的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江西三清山维管束植物区系分析
    臧敏,黄立发
    2010, 39(03): 55-6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5
    摘要 ( )   PDF(4042KB) ( )  
    三清山位于赣东北怀玉山脉东端,维管束植物繁多,有193科878属1 915种。通过分析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结果表明: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34.2%),其次为世界分布(31.09%)和北温带分布(15.03%),温带分布少于热带分布(41:90);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最多(17.88%),其次为泛热带分布(14.81%)和东亚分布(12.76%),温带分布多于热带分布(427:341);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最多(48.92%),其次为东亚分布(30.73%)和热带亚洲分布(6.73%),温带分布远多于热带分布(705:245),表明该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性质。以区系分区区划作为分析地理分布特征的单位,将三清山的中国特有分布型划分为12个亚型,以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分布亚型所占比例最大,反映出各区系间联系密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分布研究
    徐永福,喻勋林,朱志平
    2010, 39(03): 63-6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6
    摘要 ( )   PDF(845KB) ( )  
    在掌握蕨类植物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对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特性及生态分布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生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古老蕨类植物分布广泛;(2)蕨类植物垂直分布较明显;(3)林下植被中蕨类植物优势显著;(4)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分布多;(5)蕨类植物敏感指示性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植物园雨林景区的景观营造和植物配置
    翁萍,陈恒彬
    2010, 39(03): 67-7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7
    摘要 ( )   PDF(815KB) ( )  
    介绍厦门植物园雨林景区的景观营造和植物配置。原生植被、景观设施和各类具有热带雨林特征的植物有机结合,营造出颇具特色的亚热带雨林植物景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闽东北山地海拔高度与板栗产量关系研究
    韦蒲茂
    2010, 39(03): 72-7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8
    摘要 ( )   PDF(747KB) ( )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对不同海拔高度与板栗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板栗之间的果苞数和产量差异显著,板栗产量与海拔高度未成比例关系,合适海拔高度的板栗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适宜板栗种植的海拔高度为400~800 m。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珍稀南药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刘育梅
    2010, 39(03): 75-7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19
    摘要 ( )   PDF(781KB) ( )  
    基于多年南药植物引种、种植和驯化的实践经验,概述福建35种珍稀南药植物,编录了各植物的药用部位、性味及生境等,并提出南药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研究简报
    独花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高丽,杨波,李洪林
    2010, 39(03): 79-7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20
    摘要 ( )   PDF(679KB) ( )  
    以独花兰假鳞茎为外植体,在1/2 MS+6-BA 0.5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可诱导不定芽,在MS+6-BA 2.0 mg/L+NAA 0.1 mg/L+香蕉汁100 g/L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在1/2 MS+IBA 0.5 mg/L+NAA 0.5 mg/L+活性炭0.5 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后移栽入透水性好的基质中,成活率达90%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红掌组织培养污染率控制研究
    时群
    2010, 39(03): 80-8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21
    摘要 ( )   PDF(709KB) ( )  
    为解决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率较高的问题,就降低组织培养污染率的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继代培养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5~20 mg/L硫酸阿米卡星,污染的培养基表现为无菌状态,试管苗生长正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专题综述
    光、糖与激素影响植物花色素苷合成与积累的研究进展
    程海燕,李德红
    2010, 39(03): 82-8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22
    摘要 ( )   PDF(903KB) ( )  
    次生代谢物质花色素苷存在于植物的叶片、花、果实和种子的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是一类使这些器官呈现从红色到黑色等系列颜色的水溶性色素。其合成过程不仅受到基因的调控,还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是光通过信号转导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相关酶基因表达的过程;其次是糖,常与光相互作用协调控制花着色;激素也是影响花色素苷合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植物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花色素苷的合成和积累。本文综述近2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兰花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林志楷,郭莺,刘黎卿
    2010, 39(03): 87-9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23
    摘要 ( )   PDF(843KB) ( )  
    综述近年来应用于兰花病毒检测的各种技术。较详细地介绍了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情况;简述一些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在兰花生产中建立快速简便的病毒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高等植物转座子的超家族及其应用
    李宏,黄晓天
    2010, 39(03): 93-9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3.024
    摘要 ( )   PDF(800KB) ( )  
    转座子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基因组中的可移动的DNA分子。文中主要介绍高等植物的各种转座子超家族,包括LTR类反转录转座子、hAT、CACTA因子、Mutator和MULEs、Tcl/mariner、微小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s等;另外还阐述了植物转座子标签体系和筛选方法,以及转座子在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连锁分析、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与植物性状改良方面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