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38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9-03-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研究简报
    专题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2006年春夏期间浙江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李扬,吕颂辉,江天久,李欢,萧云朴,尤胜炮
    2009, 38(01): 1-6. 
    摘要 ( )   PDF(992KB) ( )  
    研究了2006年春夏期间(4~6月)浙江省南麂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共观察到68种浮游植物,其中硅藻53种,甲藻13种,金藻和蓝藻各1种。调查期间,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原甲藻赤潮的形成和持续是最显著的特征,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下旬先后引发赤潮。原甲藻赤潮的形成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消引起海水中营养盐结构的相应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金弹总DNA提取及RAPD体系优化
    张宏梓,黄儒珠,吴擢溪,黄丽峰
    2009, 38(01): 7-11. 
    摘要 ( )   PDF(1332KB) ( )  
    以金弹叶片为材料,研究其总DNA提取方法及RAPD-PCR条件。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Ⅱ提取的DNA适于RAPD分析;优化的金弹RAPD-PCR体系为:反应体积20μl,Mg2+2.5 mmol/L、dNTP 0.25 mmol/L、引物0.20μmol/L、模板DNA 1.0 ng/μl和1 U Taq DNA聚合酶。相应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45 s,37℃复性60 s,72℃延伸120 s,循环45次;72℃延伸10 min,4℃结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施氮和去除子叶对大叶桃花心木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闫兴富,田维敏
    2009, 38(01): 12-14,18. 
    摘要 ( )   PDF(973KB) ( )  
    研究了热带落叶乔木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在施氮和去除子叶后幼苗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变化。结果表明,在非施氮(对照)条件下,NRA随着幼苗叶片的发育先升高后降低;施氮后幼苗叶片NRA在各取样时期(除35 d外)均显著高于非施氮处理(P<0.05),并随着取样时期的延续,叶片NRA逐渐降低。在幼苗发育的不同时期去除子叶,4周后,叶片NRA均显著升高(P<0.0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6-BA、GA3调控春石斛花芽分化的效应
    李振坚,王雁,彭镇华,王彩云,缪崑,于耀
    2009, 38(01): 15-18. 
    摘要 ( )   PDF(866KB) ( )  
    调查了春石斛假鳞茎封顶和增粗的生长情况,并以不同浓度6-BA、GA3溶液进行灌根处理,观测其对花芽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假鳞茎的增粗阶段在9月15日至10月10日,经过约50 d增粗生长,假鳞茎粗度迅速增加。其间,6-BA、6-BA+GA3处理对春石斛花芽分化有促进作用。3种6-BA浓度作用效果明显,最佳为400 mg/L;6-BA添加低浓度GA3,对花芽分化有增效作用,其中以6-BA 200 mg/L添加GA3 50 mg/L效果最佳。GA3作用效果不稳定,浓度为25 mg/L时叶片脱落不明显,高于50 mg/L则叶片大量脱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水杨酸对冷胁迫下香蕉幼苗抗冷性的效应
    周利民,陈惠萍
    2009, 38(01): 19-22. 
    摘要 ( )   PDF(907KB) ( )  
    用0.6 mmol/L水杨酸(SA)喷洒香蕉幼苗叶片1 d后,于8℃低温胁迫5 d,研究水杨酸对香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降低了受低温胁迫的香蕉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含量,减缓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提高了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明SA可通过提高香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活性氧的积累、减少膜损伤来缓解低温对香蕉幼苗的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硒对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何含杰,施和平
    2009, 38(01): 23-25,30. 
    摘要 ( )   PDF(974KB) ( )  
    本文研究硒(Se)对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亚硒酸钠(0~0.5 mg/L)可促进毛状根生长及异黄酮的生物合成,而高浓度亚硒酸钠抑制其生长和异黄酮的积累,且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强。此外,硒可促进可溶性蛋白的生物合成,亚硒酸钠浓度愈高促进作用愈明显;硒还可降低毛状根中SOD活性,提高POD活性,降低MDA含量。说明硒对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不同统计方法对豆科牧草种质资源适应性评价的比较
    姚庆群,白昌军,王文强,陈志权,虞道耿,刘国道
    2009, 38(01): 26-30. 
    摘要 ( )   PDF(977KB) ( )  
    以澳大利亚引进的豆科牧草为研究对象,运用灰关联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15份豆科牧草种质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4种方法综合评价较好的品种(系)为Nina柱花草、Temprano柱花草、Stylo540、Stylo541;4种综合评价方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这4种综合评价方法均可单独应用于牧草种质资源评价,其中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简单,在大量的种质资源适应性评价中可优先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观音莲的组织培养研究
    刘芳,韦鹏霄,岑秀芬,郑欣
    2009, 38(01): 31-33. 
    摘要 ( )   PDF(883KB) ( )  
    通过观音莲的茎尖培养获得无菌试管苗,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和椰乳(CM)组合对芽增殖的影响,探讨了生长调节剂和多效唑(MET)组合对生根的影响,并对移栽基质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观音莲增殖的适合培养基为MS+6-BA 4.0 mg/L+NAA 0.2 mg/L+CM 15%~20%;适合观音莲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MET 0.5 mg/L;最佳的移栽基质为珍珠岩,移栽成活率达1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敌敌畏、丙溴磷及丁草胺在菜用大豆上的安全性试验
    杨淑娟,郭建辉,蔡恩兴,陈丽萍
    2009, 38(01): 34-36,40. 
    摘要 ( )   PDF(953KB) ( )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示范试验方法,并根据GB2763-2005、日本及欧盟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研究了敌敌畏、丙溴磷与丁草胺3种农药在菜用大豆上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敌敌畏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在菜用大豆上进行合理使用最终产品质量是安全的;丙溴磷产品内销(参照甘蓝)的安全间隔期为18 d,出口日本及欧盟的安全间隔期为28 d,在菜用大豆生长中后期及后期使用不当易引起最终产品农残超标;在菜用大豆种植后当天,合理施用丁草胺,其最终产品质量是安全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四川兴文石海小岩湾园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初探
    刘守江,张斌,杨清伟,胡翠华,舒成强
    2009, 38(01): 37-40. 
    摘要 ( )   PDF(878KB) ( )  
    通过野外调查,对世界地质公园四川兴文石海的小岩湾代表性园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园区共有植物48科82属90种,其中天坑物种最丰富(75种),3个溶蚀洼地52种,猴子潭种类最少(12种)。采用香农指数对几个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比较,香农指数H'由高到低依次为:天坑(4.056) >溶蚀洼地Ⅰ(2.882) >溶蚀洼地Ⅱ(2.878) >猴子潭(2.821) >溶蚀洼地Ⅲ(2.258),表明天坑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溶蚀洼地Ⅰ和Ⅱ其次,猴子潭地区物种多样性较低,溶蚀洼地Ⅲ最低。建议对石漠化地区植被和植物群落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对该区植被的保护力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连云港云台山规划造林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张勇,胡海波,黄进,马力,王永昌
    2009, 38(01): 41-45. 
    摘要 ( )   PDF(961KB) ( )  
    本文运用物种重要值、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orensen相似性系数,对连云港云台山规划造林区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各个指数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灌木层以毛壳竹最占优势,草本层中灰绿苔草重要值最高。植物多样性的各个指数基本上都是草本层>灌木层,Sorensen相似性系数表明样地相邻越近植物共有种数就越多。灌木多样性与土层厚度和坡向有关,而海拔和坡向对草本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植物区系特点研究
    陈学富
    2009, 38(01): 46-49. 
    摘要 ( )   PDF(932KB) ( )  
    采用典型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黄枝润楠群落的植物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区域性单种科和少种科、单种属和少种属、少属科和寡属科占优势;以樟科、山茶科、茜草科、蔷薇科、紫金牛科、桑科等为优势科;以润楠属、山茶属、冬青属、榕属等为优势属,以樟科、山茶科、桑科、紫金牛科、五加科、冬青科等为表征科。体现了该区系组成分散,优势科属明显,区系起源古老,具有华南植物区系的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
    梁淑云,杨逢春
    2009, 38(01): 50-55. 
    摘要 ( )   PDF(1027KB) ( )  
    记录了海南岛典型热带珍稀濒危植物187种(不含兰科Orchidaceae和已公认灭绝的爪耳木Otophora unilocularis),隶属80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15种。将海南岛境内分布的桫椤科(Cyatheaceae)、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七指蕨科(Helminthostachyaceae)、水蕨科(Parkeriaceae)、苏铁科(Cycadaceae)、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所有种全部列为典型热带珍稀濒危植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广东揭东桑浦双麓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
    杨沅志,胡喻华,唐光大
    2009, 38(01): 56-60. 
    摘要 ( )   PDF(942KB) ( )  
    通过线路调查结合典型样地调查,对广东揭东桑浦双麓自然保护区进行植被资源调查。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580种(含种下等级),隶属129科371属。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占种子植物科属的75%左右。原生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为石栎林和青冈林,但其覆盖面积比例较小,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林、台湾相思林等占有较大的比例。由此可见,人为经营活动对林分组成和结构的影响较大,宜采取封山育林、林分改造等营林措施,促使现有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朝地带性顶级群落演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植物园植物资源保育之创新
    刘海桑
    2009, 38(01): 61-63. 
    摘要 ( )   PDF(820KB) ( )  
    植物资源是植物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植物资源保育是植物园最基本的工作。以往的植物资源保育工作主要包括植物资源日常管护、繁殖和资源保育研究,此模式的局限性随着植物园的发展或植物园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日显突出。植物资源保育之创新,首先是拟保育资源的系统性选择,其次是已保育资源的运用,包括植物资源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以及科普利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研究简报
    ‘漳红’番木瓜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陈汉鑫,吴振强,张朝坤,林淑琴,李明杰,黄枝英
    2009, 38(01): 64-65. 
    摘要 ( )   PDF(2349KB) ( )  
    建立了番木瓜新品种‘漳红’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其适宜培养基为:启动培养基MS+BA 0.4 mg/L+NAA 0.1 mg/L+GA3 1.0 mg/L;增殖继代培养基MS+BA 0.6 mg/L+KT 0.2 mg/L+NAA 0.1 mg/L+GA3 1.0 mg/L+Ad 40 mg/L;生根培养基1/2 MS+IBA 0.4 mg/L;优质草炭为合适的育苗基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中药“枳壳”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杨春霞,朱培林,黄小春
    2009, 38(01): 66-66. 
    摘要 ( )   PDF(935KB) ( )  
    以酸橙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1.0 mg/L+IAA 0.5 mg/L+CH 400 mg/L适宜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IAA 0.25 mg/L+CH 400 mg/L适宜不定芽增殖;培养基1/2MS+NAA 1.0 mg/L+IBA 2.0 mg/L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80%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红绒蝎尾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黄海杰,梁李宏
    2009, 38(01): 67-67,69. 
    摘要 ( )   PDF(1516KB) ( )  
    以红绒蝎尾蕉笋芽为材料,在MS+6-BA 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诱导出芽,在MS+6-BA 3.0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一个月后能分化大量芽,在1/2MS+NAA 0.02 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后移栽至营养土中,成活率可达9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厦门地区引进晚熟优质荔枝品种的筛选
    李舒婕,孙传芝
    2009, 38(01): 68-69. 
    摘要 ( )   PDF(1451KB) ( )  
    近年来,厦门地区引进晚熟荔枝品种12个,经试种,筛选出综合性状最佳的‘大丁香’和‘南岛无核’两品种,其适应性良好,果实晚熟性状稳定,且果大、质优,焦(无)核率高(分别超过80%、90%),产量高。实践证明,上述品种在厦门地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专题综述
    RAPD分子标记及其在油茶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邹锋,谭晓风,袁德义,袁军
    2009, 38(01): 70-73. 
    摘要 ( )   PDF(918KB) ( )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为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并在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益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原理、特点及其在油茶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凤梨科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张国芳,毛碧增
    2009, 38(01): 74-77. 
    摘要 ( )   PDF(852KB) ( )  
    综述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凤梨科植物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凤梨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常见问题,概述了凤梨科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现状,并对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mRNA差异显示技术及其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刘凯,曾继吾,夏瑞,黄永红,陈金印,易干军
    2009, 38(01): 78-84. 
    摘要 ( )   PDF(1009KB) ( )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鉴别基因差异表达方法之一,已在生物技术相关领域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优缺点,较详细地综述了该技术在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方面的最新应用状况及取得的研究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数据附录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