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SO2胁迫下桤木叶片硫含量及其生理响应
    王丽华,刘尉,徐波,胡庭兴
    2017, 46(01): 1-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1
    摘要 ( )   PDF(411KB) ( )  
    采用人工模拟熏气法,研究SO2胁迫下桤木Alnus cremastogyne的生理响应机制及净化能力。结果表明:(1)桤木叶片在SO2 4.29 mg·m-3和8.57 mg·m-3处理下分别在14 d和7 d时出现伤害症状;(2)随SO2浓度增加,桤木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和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净光合速率在SO2 4.29 mg·m-3处理下与CK无显著差异,而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呈现先增后降趋势;(3)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均随SO2浓度升高而增加;(4)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SO2浓度增加而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5)桤木叶片硫含量随SO2浓度增加呈递增趋势。桤木幼树能通过调节自身保护机制应对低浓度SO2逆境胁迫并维持正常生长,可将其用作工厂附近或SO2污染区域造林树种,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P-1果蜡处理对火龙果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王俊宁,黄耀豪,杜冬冬,钟荣彬
    2017, 46(01): 8-1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2
    摘要 ( )   PDF(394KB) ( )  
    以白肉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为材料,研究SP-1果蜡处理对果实失重率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SP-1果蜡处理极显著地抑制果实失重率增加,延缓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下降,有利于果实品质保持。在活性氧代谢方面,SP-1果蜡处理极显著地抑制火龙果果实中脂氧合酶 (LOX)活性、H2O2积累和贮藏第4~6天谷胱甘肽 (GSH)含量下降,极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生成速率和提高贮藏期间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维持较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将货架期推迟2~4 d。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淹水胁迫对3种园林植物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许容榕,王卓敏,薛立
    2017, 46(01): 15-1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3
    摘要 ( )   PDF(342KB) ( )  
    用Li-6400型光合仪测定不同淹水处理下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和荷木Schima superba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持续,3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持续下降,其中淹水5 cm处理的幼苗下降幅度大于淹水土表面处理(0 cm);海南蒲桃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小,荷木幼苗次之,山杜英幼苗最大。根据所测光合指标综合判断,3种幼苗的耐淹能力为海南蒲桃>荷木>山杜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斐济贝壳杉白化苗与正常苗形态及生理特性比较
    黄小萍
    2017, 46(01): 20-24.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4
    摘要 ( )   PDF(1563KB) ( )  
    比较研究斐济贝壳杉Agathis macrophylla实生白化苗与正常苗在形态、叶片显微结构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斐济贝壳杉白化苗的种壳大小、株高、株重、叶长、茎粗、主根长、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正常苗,但白化苗的淀粉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及色氨酸含量均高于正常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夷山及周边地区黄精植物ISSR分子标记鉴定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
    杨青,高华春,陈红丽,陈全成,徐鲜钧
    2017, 46(01): 25-2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5
    摘要 ( )   PDF(1018KB) ( )  
    采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及HPLC色谱方法对武夷山及周边地区5份黄精植物样本进行DNA分子标记鉴定及指纹图谱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软件分别探讨其遗传相关聚类图谱。ISSR分子标记法能较好地对5份黄精植物样本进行区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同样表明5份黄精样本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别。DNA分子标记及HPLC指纹图谱分析的遗传相关聚类分析结果相似,表明武夷山及周边地区的野生黄精种质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与资源分类
    云南树干附生苔藓生物量沿纬度及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裴凤娟,宋亮,刘文耀,黄俊彪,石贤萌,姚元林,陈克
    2017, 46(01): 30-3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6
    摘要 ( )   PDF(752KB) ( )  
    为探讨不同森林群落树干附生苔藓的生物量及其组成沿纬度、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云南热带(勐腊县)、亚热带(镇沅县)及亚高山(丽江玉龙县)不同海拔不同森林类型中树干附生苔藓的总生物量、优势组分生物量和不同生活型组分生物量的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随着纬度、海拔的升高,3种代表性森林类型单位面积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的生物量上升,以丽江亚高山针叶林最高(3.57 g·400 cm-2);镇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之,为2.00 g·400 cm-2;勐腊热带森林最低,仅为0.53 g·400 cm-2。(2) 3种森林类型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的优势组分中无相同物种。(3) 随着纬度、海拔的上升,单位面积附生苔藓植物平均生物量上升,优势种类的相对生物量占比有所下降,勐腊热带森林、镇沅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丽江玉龙雪山亚高山针叶林树干附生苔藓优势组分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92.3%、75.6%和85.2%。(4) 随着纬度和海拔的上升,3种森林类型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群落不同生活型组分的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分异规律细平铺型、扇形 和丛集型分别为勐腊热带森林、镇沅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丽江玉龙雪山亚高山针叶林的优势附生苔藓生活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个荔枝品种的叶面积与叶重量估测模型
    袁志永,韦阳连,余金昌,黄小凤,田海娟
    2017, 46(01): 38-4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7
    摘要 ( )   PDF(306KB) ( )  
    以‘黑叶’和‘怀枝’2个荔枝品种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对叶周长、叶长、叶宽、叶长宽乘积与叶面积、叶重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黑叶’和‘怀枝’均可通过叶周长、叶长、叶宽和叶长宽乘积进行叶面积估算,其中以叶长宽乘积的估算效果最好;‘黑叶’可通过叶周长、叶长、叶宽、叶长宽乘积和叶面积估算叶重量,其中以叶长指标的估算效果最佳;‘怀枝’基于上述5个叶形指标进行的叶重量估算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厦门地区蚜虫病原真菌调查及其发生规律
    任彦菲,伍开亮,宫殿印,黄志宏
    2017, 46(01): 43-4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8
    摘要 ( )   PDF(653KB) ( )  
    从2014年至2015年对厦门地区蚜虫虫霉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共鉴定出6 种虫霉目病原真菌: 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普朗肯虫霉Entomophthora planchoniana、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弗雷生新接霉Neozygites fresenii、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新蚜虫疠霉和普朗肯虫霉是春季蔬菜蚜虫种群中发生、流行的最重要病原真菌,夏季未观察到虫霉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万绿湖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林伟通,郑明轩,吴永彬,毛君竹,唐熙媛,李磊
    2017, 46(01): 48-5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09
    摘要 ( )   PDF(341KB) ( )  
    据实地调查,万绿湖共有湿地维管植物166种,隶属于65科118属;莎草科和水龙骨科是主要优势科,凤尾蕨属为主要优势属。科的地理成分有7个分布类型,泛热带分布类型最为丰富;属的地理成分有12个分布类型,泛热带分布类型占45.35%,并以热带成分为主要成分,其次是温带成分。万绿湖湿地植物科、属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反映该湿地植物区系与热带和温带两个地带植物区系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高校校园植物调查与景观特色评价
    詹红星,庄雪影,周玉洁,李磊,吴永彬
    2017, 46(01): 53-58.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0
    摘要 ( )   PDF(3254KB) ( )  
    对广州市6所代表性高校校园植物实地调查。结果表明,6所高校共有维管植物356种,隶属87科215属。其中,校园主入口绿地区域共记录98种植物,主要应用观花、观叶植物,采用乔木+灌木+草本的垂直结构多层次配置植物景观;主干道区域共使用植物59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主建筑绿地区域内共应用植物97种,植物种类丰富,景观特色突出;广场绿地区域共记录植物85种,其中观花、观叶类灌木应用频率较高,观赏效果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EM的华南植物园环境解说效果评价
    陈钰瑶,陈世清
    2017, 46(01): 59-6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1
    摘要 ( )   PDF(402KB) ( )  
    采用线路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运用SPSS分析华南植物园的专业型、探索型、偶然发现型、逃避型等四类游客选择与使用不同媒体的相关性。认为应通过提高讲解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重游率最高的偶然发现型游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取。根据环境解说系统解说效果理论模型,运用AMOS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得到拟合后的解说效果模型,认为华南植物园环境解说应采用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指出存在缺乏人文关怀、忽略认知体验、游客解说体验不足、内容缺乏趣味性等问题,提出应从解说理念、解说主题、解说内容、解说媒体等四方面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地区两种中国新外来植物
    土艳丽,李振宇,文雪梅,金效华
    2017, 46(01): 66-69.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2
    摘要 ( )   PDF(4993KB) ( )  
    报道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发现的2种中国新外来植物:多籽藜Chenopodium polyspermum L.和瑞典藜C. suecicum Murr。两种植物在林芝市区绿化带和空地生长旺盛,并正常结实,说明其在西藏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调查表明,两物种可能通过进口草坪种子夹杂带入中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霄山脉西坡—湖南省种子植物三新记录种
    张记军,赵万义,刘忠成,张忠,王蕾,廖文波
    2017, 46(01): 70-73.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3
    摘要 ( )   PDF(2542KB) ( )  
    报道发现于罗霄山脉西坡湖南省种子植物3种新记录:水晶兰Monotropa uniflora Linn.、江西蒲儿根Sinosenecio jiangxiensis Y. Liu & Q. E. Yang、华西俞藤Yua thomsonii var. glaucescens (Diels & Gilg) C. L. Li,并探讨3新记录种的生物地理学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被子植物新记录
    郑怀舟,黄泽豪
    2017, 46(01): 74-7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4
    摘要 ( )   PDF(2485KB) ( )  
    报道福建省新记录被子植物竹茎兰属Tropidia Lindl.短穗竹茎兰T. curculigoides Lindl.与列当属Orobanche L.列当O. coerulescens Steph.,其中竹茎兰属为福建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室(FJTC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栽培
    银叶树实生苗培育试验
    郑洲翔,叶欣安,颜小清,刘德浩,陈智涛,彭逸生
    2017, 46(01): 76-82.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5
    摘要 ( )   PDF(697KB) ( )  
    采用不同播种时间、果皮处理方式、盐度-淹水交互条件对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播种育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冬末初春播种的种子萌发所需时间均显著高于春末、夏季的播种处理,而春季初夏所需的萌发时间则与盛夏初秋没有明显差异。脱壳、破壳处理有效缩短银叶树种子的萌发时间;破壳处理的种子萌发率(88.9%)明显高于脱壳处理(74.4%)。银叶树种子播种期最适宜采用淡水浇灌,且减少淹水次数,均有利于种子萌发率的提升。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及总酚含量在低盐度、低淹水频率条件下含量更低。种子经风干储藏于次年4~6月播种,可有效减少苗圃维护时间和成本,同时缩短种子萌发周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天井山莽山红山茶分布地调查及其扦插育苗
    陈多颖,吴保欢,彭华贵,李芳华,石文婷,李薇
    2017, 46(01): 83-87.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6
    摘要 ( )   PDF(379KB) ( )  
    以莽山红山茶为研究对象,对其天井山分布地进行调查,并开展扦插育苗研究。结果表明,莽山红山茶喜温暖湿润环境,分布区狭隘,自然繁育困难;在扦插育苗中,生根剂IBA处理的生根效果优于NAA和ABT,其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均较高,且以900 mg·L-1 IBA处理60 min最佳,生根率为33.3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肥料对盆栽苹果花卡特兰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郑芝波,刘远星,庾富文,胡楚维,钟伟斌,罗诗
    2017, 46(01): 88-9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7
    摘要 ( )   PDF(930KB) ( )  
    以三种不同比例缓释固体肥与三种液体肥组合为苹果花卡特兰施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花卡特兰生长与开花的影响,并对开花植株商品化性状进行评分,探讨营养配方对苹果花卡特兰商品化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含N量较高的肥料有利于苹果花卡特兰叶片与假球茎生长,而P、K比例较高的肥料有利于假球茎发育和开花。苗期可使用含N量较高的肥料促进营养生长及抽生假球茎,成株期则施P、K比例较高的肥料促进假鳞茎成熟与花芽分化,使苹果花卡特兰多抽花枝多开花,增加观赏性状,提高苹果花卡特兰商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白菜施用不同有机肥的产量及效益比较分析
    陈龙杰
    2017, 46(01): 92-95.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8
    摘要 ( )   PDF(299KB) ( )  
    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ubsp. chinensis var. communis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同等肥料成本条件下,豆粕有机肥、绿营高生态肥、宝大牌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小白菜株高、叶片数、单株重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有机肥配施化肥,小白菜株高、叶片数、单株重和产量、净收入明显高于对照,其增幅分别为7.04%~16.08%、20.43%~23.66%、108.07%~163.60%和158.06%~232.26%、250.28%~408.09%,且差异极显著。其中以绿营高生态肥种植的小白菜产量(15 451.5 kg·hm-2)、净收入(2.858万元·hm-2)最高,分别较鸡粪肥处理增加28.75%、43.26%,差异极显著。经产量效益分析表明,绿营高生态肥配施化肥可促进小白菜增产增收,其用量与方法为生态肥3349.95 kg·hm-2配施基肥型复合肥(15-15-15) 300 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收益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红豆树研究现状及濒危保护建议
    刘鹏,阙生全,刘丽婷,黄小春
    2017, 46(01): 96-10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7.01.019
    摘要 ( )   PDF(404KB) ( )  
    红豆树Ormosia hosiei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特有种。多生于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中,对生存环境要求严格,种群分布狭窄。种子结实率低,结实年龄迟且不稳定,野外自然更新能力较差。由于该物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人类干扰及盗伐现象严重,致其分布范围收缩且野外种群数量减少,是一个正在逐步衰亡的物种。文中从种群与生态位、材性、生理、种子萌发技术、育苗技术、混交林造林技术、濒危原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由此提出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
    本期封面、目录、版权页
    2017, 46(01): 111. 
    摘要 ( )   PDF(18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