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胜芳, 夏豫, 刘钰, 邓春莉, 孙蕾, 任羽. 石斛SSR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21(4): 1239.
[2] 陈心启, 吉占和. 中国兰花全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153–171.
[3] 吴瑞, 李泽生, 高燕, 耿秀英. 石斛兰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前景[J]. 中国热带农业, 2012, 47(4): 22–23.
[4] 陈生龙, 江南, 黄皓, 吴代应, 张玉冰. 观赏石斛兰新品种‘安妮壮壮’ [J]. 园艺学报, 2024, 51(S1): 175–176.
[5] 张善信, 江南, 卢涛, 钟文华, 李昀哲. 观赏石斛兰新品种‘贝壳公主’ [J]. 园艺学报, 2024, 51(S1): 177–178.
[6] 韦妙琴, 沈丽娟, 张磊, 苏大宏, 邓淇云, 粟智勇, 罗清. 石斛兰新品种‘旭日’ [J]. 园艺学报, 2024, 51 (S1): 173–174.
[7] 马良, 陈松泉, 庄莉彬. 35种石斛兰观赏价值评价[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 48(3): 269–273.
[8] 赖碧丹, 邓征宇, 崔忠吉, 周晓欢, 孙奇, 张小川. 基于AHP的73种石斛兰观赏性及栽培适应性的研究[J]. 广西农学报, 2020, 35(6): 34–40.
[9] 李和平, 何炎森, 余松金. 20份石斛兰资源形态学多样性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52(6): 15–21.
[10] 龚建英, 王华新, 龙定建, 陈宝玲, 陈尔, 苏莉花. 石斛观赏利用价值综合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51(20): 19–25.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2758-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斛属[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12] 苗建利, 邓丽, 殷君华, 郭敏杰, 李艳, 任丽. 基于变异系数和主成分分析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评价[J]. 中国种业, 2024, 43(1): 82–87.
[13] 李霖锋, 刘宝. 植物多倍化与多倍体基因组进化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 49(4): 327–337.
[14] 齐东霞, 张映, 赵祯, 张伟伟, 陈钰辉, 连勇, 田时炳, 刘富中. 茄子TRV-VIGS体系的优化及SmIAA19基因功能初步分析[J]. 园艺学报, 2018, 45(4): 691–701.
[15] 余希文, 王亚琪, 李曙光, 傅蒙蒙, 赵志鑫, 刘畅, 徐海风. 淮豆13EMS诱变突变体库创制及大粒突变体鉴定[J].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53(2): 128–135.
[16] 刘靓, 庄卫东, 马晓娟, 尤桂春, 汤红玲, 陈品品. 春石斛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聚类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 2023, 43(3): 1–10.
[17] 梁昕景, 李香, 符洁, 邢艳冰, 张孟锦.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15个秋石斛品种综合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45(5): 1–9.
[18] 陈和明, 朱根发, 吕复兵, 孙映波, 蒋明殿, 王再花, 王桂芬. 春石解兰形态特征数量分析[C]//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9, 北京: 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 2009: 9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