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3分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2] 李道成,王金焕. 浅谈仁化白毛茶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J]. 广东茶业, 2006(5): 13—15.
[3] 廖配霞. 浅谈仁化县红山镇白毛茶的发展现状[J]. 山西农经, 2017(6): 70.
[4] 《广东茶业》编辑部. 仁化白毛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J]. 广东茶业, 2014(4): 39.
[5] 乔小燕,吴华玲,韩雪文,王曦,卓敏,邵燕华,谢汉茂,陈栋. 仁化白毛茶生化成分与成品白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 核农学报, 2015,29(12): 2327—2333.
[6] 黎星辉,施兆鹏,刘春林,罗军武,沈程文,龚志华.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J]. 茶叶科学, 2001(2): 99—102.
[7] 卓敏,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韩雪文,陈栋,李助明,谢汉茂. 丹霞系列白毛茶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比较[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40(16): 98—100.
[8] 谭少波,王小云,文兆明. 广西南山白毛茶提纯复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8): 95.
[9]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不同地区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区系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46(3): 74—82.
[10] 王伯荪,余世孝,彭少麟.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1—56.
[11]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S4): 1—39.
[12] 颜玉娟,赵虎,杨倩,谢碧霞. 湖南阳明山毛竹林群落特征[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29(3): 375—380.
[13] Connell J H. Diversity in tropical rain forest and coral reefs[J]. Science, 1978,199(4335): 1302—1310.
[14] Hubbell S P, Foster R B, O’Brien S T, Harms K E, Condit R, Wechsler B, Wright S J, de Lao S L. Light gap disturbance, recruitment limitation and tree diversity in a Neotropical forest[J]. Science, 1999,283(5401): 554—557.
[15] 郭文霞,牛树奎,张彦龙,李艳霞,笪志祥. 经营强度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32(4): 46—52.
[16] 彭志,方伟,桂仁意,高培军,李国栋,何云核. 安徽省毛竹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 2011,30(4): 52—56.
[17] 方茹意,吴炜,鲁翔,周柳江,钟意,桂仁意.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世界竹藤通讯, 2017,15(6):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