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琼. 樱属观赏品种资源调查及部分种与品种SSR分析[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 王贤荣. 中国樱花品种图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23–25.
[3] 日本樱花图鉴[EB/OL]. http://www7b.biglobe. ne.jp/~cerasus/ index2.html. 2015-04-05.
[4] 朱继军,奉树成,陈必胜. 晚樱品种的引种与筛选[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5: 1–4.
[5] 王挺,张鹏羽,刘锦. 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5种樱花的抗寒性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7,12: 20–22.
[6] 况红玲,王燕,黄冬王昆,翟燕群,胡芳. 使樱花赏花期延长的日本引种品种的选育搭配研究[J]. 绿色科技, 2014,10: 86–88.
[7] 汪庆兵,占玲,陈英. 赣北樱花引种及其物候开花特征[J]. 南方林业科学, 2019,42(2): 15–19.
[8] 许学洪,曾珠,冯严全. 热带北缘地区樱花引种试验小结[J]. 山东林业科技, 2016,4: 31–34.
[9] 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9–61.
[10] 李和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3–26.
[11] 张燕利,高捍东,吴锦华. 4种景天科植物耐热性测定[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30: 52–54.
[12] 胡伟娟,张启翔,潘会堂,董玲玲. 报春花属植物耐热性生理指标研究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5): 158–163.
[13] 郑坚,陈秋夏,金川,郭秀珠,黄品湖. 不同TTC法测定枫香等阔叶树容器苗根系活力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08(1): 39–42.
[14] 王芳,王淇,赵曦阳. 低温胁迫下植物的表型及生理响应机制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7(15): 5144–5153.
[15] 张红梅,金海军,丁小涛,何立中,崔佳维,余纪柱. 不同砧木黄瓜嫁接苗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性评价[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39(7): 1259–1269.
[16] 赵媛媛,刘明国,赵伟浩. 3种外来树种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5(21): 1298–1299.
[17] 刘从霞,邓明净,王文凤,李彦慧,冯晨静. 5种李属彩叶树木抗寒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30(5): 36–39.
[18] 宋阳. 柳树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化影响及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5.
[19] 刘春风,谢寅峰,张往祥. 不同品种海棠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 森林资源培育, 2015,29(4): 3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