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anley R G, Linskens H F. Pollen: Biology Biochemistry Management[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1974. [2] 卢晓明,赵丰,陈建军,等. 睡莲与梭鱼草的生理特性及脱氮除磷比较[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31(23): 44-47.[3] 赵丰,黄民生,卢晓明,等. 睡莲净水效果与生理特性的日变化关系[J]. 江苏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4): 482-486.[4] 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60.[5] 张绍玲,陈迪新,康琅,等. 培养基组分及pH值对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25(2): 225-230.[6] 何琪,何方,刘鹏,等. PEG-4000、蔗糖及pH值对七子花花粉萌发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06,45(2): 214-216.[7] 年玉欣,罗凤霞,张颖. 测定百合花粉生活力的液体培养基研究[J]. 园艺学报, 2005,32(5): 922-925.[8] 翟学杰,董凤祥,张日清,等. 影响杂交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培养基组分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22(6): 753-757.[9] 杨泉光,李楠,李志刚,等. 苏铁属花粉萌发及保存条件研究[J]. 广西植物, 2009,29(5): 673-677.[10] 王玲,祝朋芳,毛洪玉. 不同培养基及不同贮藏条件对金娃娃萱草花粉生命力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24(3): 95-97,108.[11] 杨小冬,孙素琴,李勤. 硼缺乏导致花粉管细胞壁多糖分布的改变[J]. 植物学报, 1999,41(11): 1 169-1 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