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涛,杨小波,黄云峰,等. 中国海岸沙生植被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37(1): 70-75.[2] 徐德成. 山东海岸沙生植被的初步研究[J]. 海岸工程, 1992,11(4): 59-65.[3] 王伯荪. 植物群落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4] 林鹏,丘喜昭. 福建省植被区划[M]. 福州: 福建省农业区划办公室出版, 1986.[5] 吴征镒. 中国植被[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6]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增刊IV): 1-139.[7] 张娆挺,顾莉. 厦门及其邻区近海岸高等植物的分布[J]. 台湾海峡, 1991,10(4): 386-391.[8] 王贵霞,李传荣,许景伟,等. 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状及其水源涵养功能[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19(2): 142-146.[9] 乔勇进,张敦论,郗金标,等. 沿海沙质海岸单叶蔓荆群落特点及土壤改良的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01,49(4): 6-8.[10] 胡海波,张金池,鲁小珍,等.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环境效应的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 2001,14(5): 3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