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家森,林峰,林世通. 绿竹研究进展[J]. 江苏林业科技, 2003,30(3): 39-41.[2] 朱勇. 绿竹[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62-73.[3] 缪妙青,缪碧华. 福建省绿竹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 竹子研究汇刊, 2005,24(4): 48-51.[4] 钟富春. 厦门地区观赏竹种常见害虫及天敌初步调查[J]. 福建热作科技, 2005,30(3): 16-20.[5] 林毓银. 福建丛生竹害虫名录初报[J].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86,6(2): 69-76.[6] 朱勇,邱晓东. 绿竹新害虫篁盲蝽的形态特征及其为害症状[J]. 世界竹藤通讯, 2011,9(2): 41.[7] 林巍,陈长远,陈建南,等. 绿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 2004(1): 14-15.[8] 张时兴. 半球链蚧的发生与防治[J]. 植物保护, 2000,49(5): 49.[9] 方志刚,武三安,刘军. 浙江省竹类蚧虫名录(同翅目:蚧总科)[C]//中国昆虫学会. 走进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论文集, 2000: 83-86. [10] 黄邦侃. 福建昆虫志(第二卷)[M]. 福州: 福建科技出版社, 1997: 694.[11] 杨平澜. 中国蚧虫分类概要[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122.[12] 魏开炬. 绿竹密竹链蚧的生物学特性[J]. 昆虫知识, 2006,43(3): 400-403.[13] 赵升平,汤景明,陶惠萍. 湖北省竹子害虫名录[J]. 湖北林业科技, 2002(2): 16-19.[14] 石毓亮,刘玉升. 山东壳斗科和竹类植物上的链蚧[J]. 山东林业科技, 1991(4): 41-44.[15] 詹祖仁. 绿竹链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中国森林病虫, 2008,27(5): 15-17.[16] 陈秀珍. 绿竹丰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 2004(1): 25-26.[17] 梁天干,黄克福,郑清芳,等. 福建竹类[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34.[18] 陈惠宗. 绿竹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 福建热作科技, 2005,30(1): 26-27.[19] 沈友爱,郑阳平. 长鞘卷叶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 1999,8(2): 41-46.[20] 陈秀梅. 南平地区竹螟虫危害绿竹防治试验[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21(3): 241-244.[21] 黄翠琴,刘巧云. 福建省竹林害虫害螨调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06,33(3): 114-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