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永莉,陈清智,耿文慧,王慧莉,杜崇武,明艳林. 百合皂苷类化学成分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2, 51(3): 233-240. |
[2] |
张 月,陈 风,卢 莹,袁 媛,陈清西. 茉莉茎段遗传转化体系初步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 49(05): 358-362. |
[3] |
罗岸,左紫怡,焦雄,刘夏. 烟草合子时期表达基因NtZE1的克隆及结构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 48(02): 103-108. |
[4] |
刘旭燕,李葵秀,段连洁,刘冠泽. 两种葡萄孢属真菌对不同品种百合花瓣和叶片的侵染能力比较[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 48(01): 88-90. |
[5] |
梁春辉,闫晓东,黄敏,李荣喜,陈礼芬,李秀平. 降低卷丹百合组培褐变技术研究[J]. , 2017, 46(02): 122-125. |
[6] |
林晓红,林新萍. 消毒剂与拌种剂对OT百合鳞片繁殖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04): 302-304. |
[7] |
周翔,冯莹,潘东明. 中国水仙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04): 373-378. |
[8] |
钟娴,江琳玉,潘东明,潘腾飞,卞阿娜,. 漳州水仙ZDS 基因cDNA克隆及其表达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02): 97-103. |
[9] |
刘小英,苏明华,吴少华,李惠华. ‘解放钟’枇杷香树脂醇合成酶基因ejAS保守区的克隆[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 42(01): 1-4. |
[10] |
郭绍云,彭宏祥,丁峰,李鸿莉,秦献泉,徐宁,何新华. 荔枝和龙眼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04): 69-74. |
[11] |
关文灵,李世峰,雷丽萍,李叶芳,陈贤. 大百合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 40(04): 12-15. |
[12] |
徐晓晖,凡强,赖燕铃,孙延军,叶常镜,廖文波. 深圳马峦山地区百合科和兰科植物资源及其在生态环境构建中的意义[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 40(01): 49-55. |
[13] |
丁峰,彭宏祥,李鸿莉,朱建华,秦献泉,沈庆庆,何新华. 植物AP1基因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 40(01): 85-89. |
[14] |
张国芳,毛碧增. 凤梨科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 38(01): 74-77. |
[15] |
王元忠,沙本才. 南川百合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37(03): 69-70. |